“你知道吗?我现在整个人都是麻木的,春天闻不到花香,夏天听不到虫鸣,每天都在家和单位间无限循环,生活只有工作、加班,这个月居然连绩效都没完成。” 一个语速偏快、情绪急躁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来。
“我能感受到你的焦虑。如今社会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都和你一样焦虑。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就像我做盲人按摩师,一个月只能休息一两天……” 见习解忧师金色的光用舒缓的语气,娓娓道来。
没错,由于视力障碍,金色的光看不见世界,却能清晰地“看”到他人心中的焦虑、痛苦、愤怒、疲倦……不久前,他参与了社交平台Soul“解忧奇妙铺”的公益活动,成为了一名为他人排除忧愁的“见习解忧师”。
印象中,视障人士连自己的生活起居都不能照顾好,他们还能为“明眼人”排除忧愁吗?
不被视障“困住”
金色的光今年25岁,在江西赣州一家盲人推拿店工作,与大部分视障群体不同,金色的光是个外向、开朗的小伙子,他不仅喜欢出门、结交朋友,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科技控”,因此在本职工作外,还负责店内的线上宣传工作,生活上积极且自律,每天都会早起、锻炼、出门上班。
当然,视力障碍也曾“困住”金色的光,不仅给他带来生活上的不便,还常带来路人冒犯的“关心”,例如在公交车上周边的乘客会好奇:
“你眼睛都看不见了,还出来干什么?”
“看不见会不会影响吃饭啊?会不会把菜塞到鼻孔里?”
“你家里还有谁是盲人吗?这个毛病会不会遗传?”
面对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金色的光已经不会气恼,还会对一些问题认真解答。
就像在别人惊讶于他能使用智能手机时,金色的光会大方地拿出手机现场讲解:“和大家不同,视障人士在单击App图标时,有语音提示念出App名称,双击才会打开App页面进入程序……”
金色的光并不是天生“社牛”。他也曾受困于自卑,因视力问题遭受的外界歧视甚至曾使他自我封闭,但他的生活被科技彻底改变,智能手机不仅让他能更轻松地走出家门,还让他在网络世界畅游。
可能你会好奇,看不见还能上网?这要通过“信息无障碍化”的方舟。
“信息无障碍化”是为视障等特殊人群享用网络而铺设的“数字化盲道”,主要通过智能手机的“无障碍模式”、辅助功能以及平台的无障碍适配实现,使特殊人群一样可以流畅使用App、获得信息资讯,为生活带来便利。
视障人士可通过对屏幕的触摸、滑动、双击等操作,使用手机的读屏功能
在某种“观念”中,实现“信息无障碍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却只能满足一部分“特殊群体” 的需求,少有商业价值的回报,因此平台的无障碍推进程度,主要取决于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但仅仅是责任感,并不能确保无障碍的顺利。这还考验平台的决心、耐心和智慧,举个例子,明眼人做“信息无障碍化”的研发,很难满足视障人士的需求,因为无法切身体会视障人士的难点。因此金色的光多了一个“兼职身份”——无障碍信息测评师。
“无障碍信息测评师”是一种特殊的软、硬件测试员,验证产品是否达到“特殊群体”期望的功能,发掘产品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金色的光对智能手机的应用能力堪称专业级别,这与其不断向外拓展、积极拥抱世界的探索精神有关。
“常有人问我视力不好为什么还要出去社交?我会说每个人都需要社交、需要表达、需要认识更多朋友。但初次遇到这种问题时,我内心是恐惧的,其他视障人群也是如此。这种恐惧困住了大多数视障者,让我们感到自卑,也让我们不敢走出舒适区,不敢和外界交流,然后了解信息的渠道更闭塞,对新鲜事物的接纳程度也更低,这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为了打破这种循环,我不止外出,还会在Soul这样的社交平台上认识更多有趣的朋友,和他们讨论新学到的法律、商业、科技类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
金色的光认为科技改变了生活,使生活越来越美好,因此也鼓励圈子里的其他视障朋友多走出去。
为了让其他视障人士更顺畅地使用智能手机,金色的光决定做些什么,除了免费一对一为其他人提供手机使用教学指导,他还会在日常积极向各个平台反映“无障碍”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其实很多软件的无障碍适配并不完善。就像触碰一个App的选项按钮时,提示音不是该按钮的作用名称,例如确认或取消,而是告诉我它是个按钮。这就需要我一个一个试。对于很多视障朋友而言,遇到这种麻烦,他们就会放弃使用了。”这些问题可能被一些平台忽视,也可能被另一些平台格外重视。
由于经常使用Soul,金色的光也向其提出了“无障碍”的改进意见。该意见通过平台的用户反馈渠道,迅速传遍Soul的研发中心、用户研究、产品等部门,并被重点标注,还被一位工程师直接转发到公司内部的“无障碍适配专项群”中。
此时,Soul正在推行“无障碍适配工作”,这些来自视障用户的意见成为 了指路明灯。
当时,Soul专门对一批视障用户进行一对一访谈,了解具体使用情况,并组建了视障用户沟通反馈群,搜集用户问题、整理需求文档、确认并进入“适配流程”,为 “信息无障碍”功能适配工作的推进建立了一套系统机制。
金色的光也没想到Soul的响应速度如此快,写下意见时,他甚至做好了没有反馈的准备,“因为之前做测评的经验,我比较了解互联网公司的流程,这些小需求要么会被直接忽视,要么就是需要很久的排期才能解决,但Soul很快联系了我,并且解决了问题。”
每个群体的需求都值得关注,再“小”的用户问题也需要解决。这才是无障碍的真正意义,因为这些 “小”问题的解决,视障用户们才能更加流畅地在Soul冲浪,找到与世界建立连接的新方式,并获得生活的全新体验——成为一位“见习解忧师”。
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实际上,在受邀成为“见习解忧师”之前,金色的光就以“野生解忧师”的身份活跃在平台上,见证了明眼人生活中的各种烦恼与困惑。
与金色的光一同“见证”这些困境的还有另一位“野生解忧师”白茶相依。
作为一名视障人士,白茶相依也看到了明眼人的“盲区”。而他总能从一些出其不意的角度,给钻“牛角尖”的网友一些新思路。
在一次语音通话聊天中,白茶相依遇到了一位哭哭啼啼的女生。
女生前不久和男友提出了分手,她很爱那个男生,但又觉得对方不爱自己,就提出了分手,结果男生已经三天没有联系她了,她很崩溃,就跑到Soul上来求助。
白茶相依像一个听众一样,耐心地听她讲完所有故事后,安慰女生:
这不才三天没有联系你吗?但三天之后还有七天啊,七天之后还有一个月嘛……一个月之后,没准你就习惯了。
听白茶相依如此一说,对方也笑喷了。
有次,白茶相依还遇到过“最长待机”的倾诉者,从晚上10点聊到了第二天早上5点。
白茶相依非常耐心地听对方讲述了整个故事,实在熬不住了,于是说到:“朋友,你这么熬夜可不好。你知道吗?这么熬夜对手机不好,因为我的手机快没电了……”
对方一听,一下子笑出了声。
视障人士虽看不到世界,却能“看”到别人内心深处的忧虑。
人们总说,视力不好的人听觉、触觉会优于常人,这现象被称为“感觉补偿”,就像视障人士丧失视觉后,在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会变得异常突出。
因此,视障人士与人交流时,对他人语气、声调、说话节奏的感受更敏感,能透过语言交流,感受到对方的情绪。
而善于察言观“心”的视障人士,也曾面对过更多、更深刻的绝望心境。
白茶相依的视障问题是一步步加深的,曾经他可以看到模糊的世界。像这种曾经拥有,又慢慢失去一项重要感官的绝望,无疑比失去一段感情、一份工作更加令人痛苦,接踵而来的是一生自由受限、难以融入某个集体的失落感。
只有陷入过困境、经历了低谷的人,才会懂得他人的艰难,面对“泥沼”中的求助者会更有耐心。也正是过去“野生解忧师”的经历,金色的光和白茶相依成为了参与Soul此次公益活动的“见习解忧师”。
何为“解忧师”?
“解忧师”是Soul平台上一群拥有相应资质的专业用户(如心理解忧师需要专业证书),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倾听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共情力、洞察力等能力,并能在心理、职场、情感等某一领域为其他用户解惑。
“见习解忧师”需要付出努力、系统学习相关领域知识并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践案例后,才有机会在之后申请成为正式解忧师。
“解忧师”这个方向,也为似乎只有“推拿”一项选择的视障群体,提供了新的体验和生活方式的另一种可能。
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在的沟通和互动,也让视障群体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收获精神抚慰、实现自我价值。就像不太出门的白茶相依所说,“帮他人解决烦恼的同时,也能让我深度思考,遇到意想不到的新朋友,我们在讨论中经常会碰撞出有意思的思想火花,让我发现自己的思考和价值,这种感觉挺好的。”
不止视障人士,当下的年轻人在遇到小烦恼和迷茫瓶颈时,也需要来自他人的帮助、鼓励和温暖,引导他们发现新的可能。
在5月21日(全国助残日)“解忧奇妙铺”的公益活动中,专业解忧师、见习视障解忧师、平台用户现场沟通对话、真诚交流,共同走过低谷。
参与此次公益活动的 解忧师@疯批教主呀,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危机干预师,曾参与大量残障群体的疗愈工作,她表示:“看见即疗愈,看见便是力量,因为种种原因,其实残障群体和健全群体之间,不同的群体之间都有一道无形的屏障,这也滋生了误解甚至隔阂,但通过Soul平台,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同的群体也可以 相互‘看见’,平等沟通,彼此理解,彼此走进,互相给予继续前进的力量。”
另一位参与此次活动的Souler认为,人生十有九八不如意,“通过真诚地交流分享,我们坦然面对自己、面对困境,也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唯一被‘困住’的那个,大家彼此打气,可以一起走得更远。”
参与活动的用户们相互肯定、相互治愈
这个世界如此广阔,人人生而不同,希望我们都不被外在的困境或心理的牢笼“困住”。而在那些暂时陷入泥沼的时刻,我们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温暖。
温暖无障碍,我们可以彼此治愈
人类是以亲属为单位聚集的群居动物,但如今的年轻人正在“断亲”。
常言道“成家立业”。然而当代年轻人的“立业”是通过假装上班实现的,对于“成家”,年轻人的意愿似乎也不太高。
202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空巢青年”人口数量已达9200万。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这口巨大的锅里,年轻人一边害怕自己变成温水里的青蛙,一边变身“发疯青蛙”释放自己的情绪。
无论是早年间租回家的假对象,还是如今的假装上班,在现实中与身边人说“假话”成为当代人的必要生存技能——人际欺骗。
人际欺骗广泛存在于所有文化、社会之间,尽管全世界公认诚实是美德,但研究发现,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要说2个假话,而说假话的主要对象是家人、朋友及伴侣。
与亲近的人沟通真实的想法,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有增加彼此亲密程度的作用,也存在伤害自己、他人、双方关系的风险:
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即使是关系亲密的人,他们真的会觉得你吵闹,从而疏远排斥表达者;表达者也会因对方对自己表达的厌恶,感到遭受排斥,产生失落感。
那么,我们要去哪里说真心话?寻求理解?
在这个冲突对立更容易获得流量和关注的时代,在舆论场无比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中,依旧有那么一个空间,让一些普通人获得了真诚回应,及温暖和治愈。
白茶相依曾遇到过一位非常聊得来的朋友,有一天对方说,被他照片上的眼睛 “吓到了”,感到挫败的他在Soul发了个瞬间,然后他的评论区就“炸了”。很多Souler通过评论、私信 鼓励白茶相依,在了解他看不见也能上网的情况后,一些网友直呼“真厉害”。
还有网友在Soul分享了自己面试员工的故事,被来面试的小姑娘问到公司是否包吃饭时,他表示暂时不包,但对方有需要,他可以专门买个微波炉。结果小姑娘居然说:“公司会为我这个废物买个微波炉吗?”他大为震惊,告诉小姑娘:“千万不要否定自己,要相信自己。”
晒出自己作品的Souler表示自己“江郎才尽”,却收到其他素未谋面的网友真诚赞美:超好看!喜欢!
任何群体都有被治愈的权利,就像Soul希望不断完善“信息无障碍”,构建无障碍环境,让每一个群体都能平等、包容、便利地使用平台交流、沟通。
对曾经被“困住”的金色的光和白茶相依等特殊群体来说,找到拥抱世界的新方式,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发现生活的新可能,这些是构建无障碍环境更广阔的意义——信息和温暖都能无障碍地流动。
有时,人生的障碍不仅有看得见的实体设施、软件应用障碍,还有看不见的理解、感受障碍,更有颜值、身份、观点“不同”形成的隐形障碍。但我们也都渴望在一个平等、多元、有爱的空间中,被“看到”,被温暖,也照亮别人。就像,视障群体在Soul上既可以“看”到普通人的困境,也可以被他人看见。
再微小的光芒在交汇的时刻也有巨大的能量。相互支撑、彼此治愈的我们因为被照亮过,也将成为那道光。在继续向前的路上,我们彼此照亮。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