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萝卜的“变形记”开启沙桥镇的“致富路”

2023-12-25     微量城市看看看

原标题:一颗萝卜的“变形记”开启沙桥镇的“致富路”

原标题:一颗萝卜的“变形记”开启沙桥镇的“致富路”

12月22日,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的沙桥镇,村民们载歌载舞,硕大的萝卜堆成“萝卜山”。拔萝卜比赛、萝卜王选拔大赛、万人三弦舞……第七届萝卜文化艺术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村民们正欢快地庆祝着萝卜丰收的喜悦之情。

在沙桥镇,漫山遍野的萝卜连成一片,绿油油、白花花,随意拔起一根,生脆脆、水嫩嫩,有蔬菜的清香,也有水果的香甜,不甜不腻刚刚好。

从口感辣、个头小,卖不出去的“废萝卜”到如今可口美味、畅销海内外的“致富宝贝”,沙桥镇的萝卜经历了一场长达22年的“变形记”。

萝卜困境

“以前没人觉得种萝卜有前途,因为村民们自己都不爱吃,太辣了。”回忆起2001年,南华县光顺农产品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周光顺介绍,最初南华县委县政府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工作思路,天申堂片区大胆实践、先试先行,由石桥河村村委会的老支书和天申堂乡老乡长带队到通海县考察,他们发现那里萝卜产业发展很好,靠着种植萝卜,村民们都很富裕。

“我们沙桥镇海拔高、霜期长,这对种萝卜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何不发展萝卜产业呢?”天申堂乡乡长对刚开始研究萝卜种植的周光顺说。彼时的沙桥镇,因为地处河谷地带,又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风大干燥,种植水稻等农作物都一一失败,“种萝卜”成为沙桥镇的新发展思路。

不久,沙桥镇便引进“日本耐病松态”和“春白玉”两个萝卜品种,不出所料,靠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萝卜很快茁壮起来,全镇当年试种植萝卜800亩全部获得成功,也开始销往各个地方。然而,种出来的萝卜叶子大、果实小,不仅产量小、口感差,销量也很一般,虽说比之前的状况好一些,但始终没能让群众富起来。

萝卜变种

2010年,结合南华县农业农村局的建议和市场反馈,周光顺等带头人再次考察多个地方,总结经验,很快他们发现,沙桥镇的萝卜种植条件没有问题,但品种不好,导致口感不好、销路难以打开。经过筛选,“亚美百春”这一品种很快进入大家的视线,试种后,口感香脆、个头大的萝卜很快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换种,我们就一家一户地送种子,让他们试种,几个带头的农户产量和销量提起来以后,大家也转变了想法。”于栖么村村委会书记普宗成说,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在更换品种后,效果明显,一个个健康硕大的萝卜拔地而起,和萝卜一起成长的,还有全镇的村民的钱袋子,截至今年,全镇萝卜种植有4万亩、预计产量达25万吨以上,产值突破2.5亿元,带动沙桥镇天申堂片区种植农户户均增收8.82万元。

“以前村里好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如今种萝卜也能赚钱,现在大家都选择留在家乡。”村民罗荣华说。在沙桥镇萝卜“变形”成功的同时,村民的日子也跟着好了起来,从土房、瓦房,到现在的崭新的洋房别墅、小汽车,“漫山遍野种萝卜,家家户户住别墅”成为大家口口相传的佳话。

萝卜致富

“从2000年以来,历届沙桥镇党委镇政府始终坚定不移把萝卜产业发展作为高原特色产业来发展、作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一届接着一届抓,取得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沙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查国志在南华沙桥首届萝卜发展论坛上说道。

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除了卖新鲜萝卜,沙桥镇还靠着自然风干的优势,打开了萝卜条的市场,萝卜条有着保存期限更长、销路更广等优势,让村民们既种得出来,也卖得出去。

如今在田间地头、村边路旁都能看到一面面挂满白色萝卜条的“墙”,千丝万缕的萝卜条一排排迎着风儿飘扬,路边的萝卜收购站里,一辆又一辆载满萝卜的卡车你来我往,萝卜条已成为镇里的重点产业之一。

卖萝卜也要与时俱进,除了销售形式的多样性,在南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沙桥镇也不断进行育种创新,由云南省农科院规划,南华县农业农村局带头,在石桥河村成立萝卜产业园区,种植萝卜30亩,种植品种111个,全力推进萝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萝卜品种,促进萝卜产业提档增效。

未来,沙桥镇计划将萝卜产业向品牌化方向持续发展,强一产、补二产、延三产,全力提升沙桥镇萝卜的竞争力,成为村民的致富产业。

云南网见习记者 王璐瑶

来源:云南网

责编:Su Won

监制:孔糯志

终审:排 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c5928cfb57ad0c2577de446b6f08a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