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伊丽莎白二世正在阅兵场上骑马前行,突然耳边传来6声枪响,她的马狂奔起来,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
伊丽莎白二世是家中长女,没有上过学,从小接受的是保姆定下的严厉规矩和私人教师的严格教育。
伊丽莎白10岁时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伯父因坚持与一位有过两段婚史的女人结婚,放弃了王位,她的父亲意外的成了新国王——乔治六世,她也因此成了王位的准继承人。
二战爆发时,乔治六世打开庄园收留难民,13岁的伊丽莎白和妹妹担负起为难民提供热水的任务。
后来,两姐妹被送到温莎城堡居住,可乔治六世夫妻依然坚持在伦敦工作,父母的坚韧和勇敢时刻鼓励着伊丽莎白。
1945年,19岁的伊丽莎白加入了后方妇女支援部队,每天开汽车运送物资,并学会了修理汽车。
伊丽莎白越来越成熟了,还经常替多病的父亲访问许多英联邦国家和地区。
1952年,伊丽莎白和丈夫正在肯尼亚访问,住在当地的“树上旅馆”(一颗巨大的无花果树上的小屋),突然,接到乔治六世因心梗离世的消息。
大英王位继承法规定,上一任国王离世后,王位继承人自动成为下一任国王。于是,25岁的伊丽莎白顺理成章地在非洲的一棵树上继位了,成为上树是公主,下树是女王的传奇。
伊丽莎白很快挑起女王的重担,在公众面前,她永远都是一副沉着冷静、典雅美丽的形象。
当时大英帝国已经开始衰落,不少国家陆续退出英联邦,伊丽莎白意识到大英岌岌可危,稍不留神,英联邦就会分崩离析,于是她开始频频出国访问。
很快,南非共和国退出英联邦,加纳宣布独立,总统恩克鲁玛竟将大英官员全部驱逐出境,开启了冷战模式。与此同时,苏联正冷眼旁观,打算伺机拉拢恩克鲁玛。
伊丽莎白原计划访问加纳,结果还没出发,加纳首都发生了爆炸事件。女王手下都反对她此时访问,伊丽莎白却斩钉截铁地说:“如果现在我不去,而赫鲁晓夫去了,那才叫愚蠢!”
事实证明,当女王踏上了加纳的土地,民众们向她致以热烈的欢呼,伊丽莎白用自己的温情获得了加纳百姓的喜爱。
女王的勇敢与坦诚拉近了大英与加纳的距离。随即,赞比亚宣布独立,依然选择留在英联邦,其总统慷慨陈词:“这都是女王的魅力,没有她,我们早就离开了!”
为了英国的形象和利益,伊丽莎白一直奔走在世界各地。
从1953年,伊丽莎白和丈夫便开启了7个月的环球之旅,走访了13个国家,视察英联邦在海外的许多领地,凭借平易近人的亲和力,获得了众多民众的拥护。
女王力所能及地为英国奉献自己的一切,每次出行都拒绝任何保护措施。原因竟是她要近距离和百姓互动,让百姓看到她真挚的笑容。然而,危险正悄悄来临……
1981年,在伊丽莎白55岁诞辰的阅兵仪式上,她一身戎装,骑着高头大马缓缓向阅兵场的拐口走来。民众们开心地向女王挥手示意,女王微笑地回应着自己的百姓,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
突然,“砰砰……“传来清脆的枪声,人们还没反应过来,伊丽莎白的坐骑已经发疯似地狂奔起来。大英护卫全都惊呆了,下意识地向女王跑去。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女王一手紧拽缰绳,一手轻抚马背,马儿竟奇迹般放慢速度,继续从容前行。缓过神来的人们看到伊丽莎白临危不惧的样子,不由得欢呼起来。
护卫们迅速抓住行凶之人,原来是一个17岁的少年,为了出名,向女王开了6枪,幸运的是,打的空包弹,没有任何杀伤力。女王在危急时刻的表现,成为大英民众的美谈。
从此,每年的阅兵仪式,伊丽莎白身边都会有两位军官骑马同行。女王幽默地说:“挨枪子儿的是你们,可不是我哦!”
1986年,伊丽莎白女王来我国访问。她在广州品尝地道的粤菜,亲手种下一棵象征两国友谊的橡树。
她游览故宫、天坛,在长城上感慨:“我到过许多地方,最美的是中国长城!”
她醉心于西安的兵马俑,惊叹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年,跨越两个世纪,成为大英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她心系民众,见证了大英帝国的衰荣,她辛苦付出,为世界和平传递友谊。
伊丽莎白二世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她为英国奉献到最后一刻,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与时共进的亲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