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陈仓人 看过来!2024年,政府工作这样干。

2024-01-18   搜狐城市-西安

原标题:@所有陈仓人 看过来!2024年,政府工作这样干。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强工业、兴商贸、促开放、稳农业,大力发展“四个经济”,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担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陈仓新篇章。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7.6%。 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坚定不移扩大内需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组织经济工作,树牢“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理念,坚持引育并重。抓大不放小,能多则多、能快则快,全力推动苏陕电气电子科技园、新材料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等总投资313.6亿元的149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续建项目2月底前全部复工,新建项目6月底前全部开工。聚焦国家战略方向、发展导向和资金投向,重点谋划一批引领产业发展、契合民生需求、补齐短板弱项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储备库项目保持1000个以上。积极争取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和基础设施等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专项债资金支持,全年争取各类资金不少于26亿元,成功发行专项债券项目不少于5个,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着力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完善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工作机制,抢抓东部制造业转移和西安制造业疏解机遇,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和八条产业链,突出引进一批支撑和拉动经济发展的“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5个。

积极释放消费潜力。提前谋划筹备青岛啤酒节、汽车家电博览会等各类“节”“展”“演”促消费活动,大力营造“月月有节庆”的消费氛围。推进天香坊、恒佳食品等老字号品牌传承保护和振兴发展。在会展中心片区打造汽车消费市场、品牌家居建材市场。加快商业圈、生活圈和夜间消费聚集区建设。持续扩大虢镇老城区、会展中心、千渭时代、虢镇大道商圈辐射力,全力推动奥莱小镇、东冠世纪城招商运营,加快御鼎国际、育才天悦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持续推进宝鸡青岛啤酒文化街区、陈仓步行街、冠森商业街提档升级,培育打造夜经济示范街区,不断提升城市“烟火气”。科学规划布局超市、便利店等便民商业设施,统筹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发挥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量质并进、精准扶持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积极争取中省市超产超销、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奖励政策,充分发挥5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深入开展联企帮扶活动,精准滴灌助企纾困,助推更多市场主体迸发活力。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建立健全企业动态培育库,全年新培育规上企业10户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40户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户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户以上。

狠抓工业提质升级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稳固提升制造基础。坚持实体为本、制造业当家,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做到优势巩固和新质培育并进。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着力建强建优五大产业集群、拉长做厚八条产业链。全力冲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优化完善陈仓经开区产业布局,抓好中车制造产业园、高端玻璃产业园、食品饮料产业园、钛合金产业园等9个“园中园”建设。推动企业集中、要素集成、产业集群。积极实施大窑饮品智能工厂、广益纺织高端纱线产能提升等总投资64.6亿元的46个工业重点项目。鼓励链主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过自主创新、强链补链,联合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更多企业在设备更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方面加大投入。探索建立产业链协会、企业智库,搭建政企合作交流平台,助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牢牢稳住工业基本盘。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按照“建、用、研”统筹推进思路,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网络底座。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机房8个、基站200个,城区千兆光网覆盖率达到96%以上。启动陈仓区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城市治理”“数字经济+民生服务”等平台。引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关键器件、新型智能终端等优质项目,全面赋能制造业发展。支持大丰燃气、通达建材等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认定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创建,鼓励众喜金陵河水泥等企业申报数字化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把科技创新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局的核心位置,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以秦创原(宝鸡陈仓)创新促进中心为载体,依托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大与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交流,探索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工作模式,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打造科技孵化产业园,建立“秦创原科技+示范基地”和秦创原科技金融工作站各5个。加大专业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力度,积极申报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项目,全年引进“高精尖”人才10名、创新团队2个。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入实施“1434”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织密镇村排查、部门会商和农户申报监测网,对监测对象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消除返贫风险,巩固提升帮扶成效。实施总投资2亿元的144个财政衔接资金项目。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加强农户住房安全监测,常态化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排查,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持续提高保障力度,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做强做大现代农业。站位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更高平台,深入实施“1254”创建行动,全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抓好耕地占补平衡、撂荒地治理,加大优质粮种源基地建设,扩展后备种源基地3000亩,培育优良品种5个,打好种业振兴基础。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开展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粮食总产量17万吨以上。高质量实施蔬菜产业集群、千亿级设施农业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设施蔬菜、珍稀食用菌、露地菜产业集群建设,蔬菜总产量保持在22万吨以上。以牧原生猪、九源肉牛为龙头,引领发展畜牧业,持续提升畜产品供应能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发挥赤沙花椒、凤阁岭苹果、拓石柴胡金字招牌带动作用,提升花椒标准园2000亩,建设苹果示范园4个,新发展柴胡2.2万亩,稳定椒果药种植面积,着力推进后整理和深加工,加大线下展销和线上销售力度,让更多产品变商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扩大林下种养规模,力争中蜂、土鸡养殖分别突破5万箱、20万只。积极争创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区、省级中药材全产业链典型区,启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完成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1000座。持续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机制,加快实施坪头、香泉“两镇五村”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创建省市“千万工程”示范村10个,实现“点上突破、线上成型、面上提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积极实施高里抽水站农田水利改造提升项目,增加周原、慕仪塬区灌溉面积3万亩。积极推动农村供水一体化、规模化发展,力争蟠龙塬区供水工程投入运行,西部山区集中供水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周原慕仪片区一体化供水工程前期工作。投资4500万元,在东关、县功等12个镇街实施电网建设改造工程。深入开展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确保157个村集体经济收益在10万元的基础上巩固提升、防止反弹,力争20%的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50万以上。全力推动S104蟠龙大道至县功镇焦峪沟、X247坪头至新民段公路建设,启动“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创建。统筹交通、邮政、商务、供销等资源,畅通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物流配送渠道。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

做优高质量发展载体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紧抓宝鸡中心城区“东进”战略机遇,落实全市中心城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力推进“三城两区”建设。以“畅通陈仓”为抓手,加快虢蔡路等5个在建项目进度,启动实施宝啤路西段等4个道路提升项目,科学设置交通信号灯,增加城区道路绿波路段,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全力做好关环高速、北绕城高速、连霍高速港务区出口等项目保障工作,配合做好关环高速至慕仪、合凤高速至贾村2条延伸线前期工作。实施陈仓区智慧路灯建设工程等4个城市提升项目,擦亮城市颜值底色。加快“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涵洞雨水泵站改造提升等3个管网改造项目,做好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县功镇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前期工作,补齐城乡污水治理短板;加快虢镇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地下停车场、滨河北路停车场、茗苑片区停车场建设进度,加快城区公共充电桩建设,新增停车位2000个、充电桩600个,有效解决城区停车难充电难问题。

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推动东门十字西南片区、陈仓中路西北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全力推进育才苑东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建设,适时启动陈仓医院片区旧城改造。实施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做好15个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32个小区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积极引进普惠式燃气供应企业,试点实施2个分布式供暖项目。实施7个城中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稳步推进保障房建设,全面建成清水湾小区公租房。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城市规建治,实现区别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精细化保障。以“四型”社区创建为引领,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效能大提升。深入开展空间立面风貌美化亮化行动,推进餐饮油烟和噪音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新一轮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加快10大类37个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城市能级提升。持续完善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片区1个,示范社区(村)10个、示范小区20个、示范单位10个,全力创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搭建智能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挖掘文旅资源优势

丰富高质量发展业态

加快文旅提质升级。以全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为统揽,大力实施突破都市旅游八项措施,推进全域旅游“八个一”行动。全力推进大水川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九龙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效应,培育“文旅+体育”“文旅+休闲”等新业态。激发文旅新活力,完善工业游、农业游、研学游等系列精品旅游线路,拓展乡村旅游特色村、田园综合体等旅游产品,支持西镇吴山千年古栗林露营地、拓石星空露营地建设,建成市级乡村旅游产业聚集示范村6个以上。筹备民俗文化艺术节、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文旅主题活动,举办第五届“九龙山杯”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推动旅游产业多点开花、点面结合,不断提升“千年虢镇•中国陈仓”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抓好旅游商品研发,借助社火博物馆等基地,加强“何尊”“非遗社火”等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亿元。

丰富文化载体形式。全力建设书香社会,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抓手,统筹推进城市书房、社区书屋、小区书吧建设,打造一批“小而美”的新型文化空间。持续丰富文化供给,常态化开展戏曲进乡村、公益电影放映、周末广场文化等活动,着力抓好“四季村晚”等特色演出。发挥“书香陈仓•全民阅读”“陈仓文化90分”群文大讲堂等多项活动品牌示范作用,推动各镇街形成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加强历史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大非遗挖掘保护力度。

延伸文旅产业链条。以打造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旅游城市为目标,适应旅游消费散客化、休闲化新趋势,持续健全旅游配套服务,推进城市驿站、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启动大水川至关山草原旅游公路建设,加快X306县功至香泉和S222县功至新街旅游专线改扩建项目建设进度,完善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及乡村旅游重点公路建设。积极探索景区“无门票”经营模式,试点开展“陈仓人免费游陈仓”,设计发布“玩转陈仓”一日游、两日游等旅游产品。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打造全方位宣传矩阵,让“小景点”时时都有“新热度”。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

强力推进开放经济。加快港务大道二标段及西部大宗商品仓储交易中心建设,推动海关监管作业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华誉智慧生态冷链物流园等项目落地,加快中国邮政宝鸡电商物流中心前期工作。培育壮大外贸主体,扩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规模,支持优势企业“抱团出海”,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充分发挥阳平铁物物流基地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加大中亚、中欧、中老班列开行频次,提高散货及本地产品发运能力。依托会展中心,充分发挥会展经济带动作用,积极承办跨采会、钛博会、酒博会等综合展会和各类高端论坛会议、主题年会,引进吸收知名会展企业资本、展会资源,努力推动我区会展业做大做强。全力推进全区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发挥淘陈仓、欣鑫源、沐枫源等电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培育壮大直播带货等电商购物新业态。

大力推进重点改革。健全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举措,发挥好“陕企通”平台功能,常态化办好政银企座谈会和民营企业家恳谈会,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扎实开展“标准地+承诺制”试点,全面推进“交地即交证”,探索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灵活出让方式,全力盘活闲置土地、低效用地,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持续抓好“小切口”改革,围绕服务群众“身边事”,扎实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制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升级企业服务专岗功能,推动更多关联性强的涉企高频审批事项集成办理,全面实现企业开办时间最多1个工作日办结,企业年均纳税时间压减到65个工作日以内,在服务企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效,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全力擦亮“陈信办”政务服务品牌,继续推行车辆上牌、高频证照变更联办等9个“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事项,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深入开展“联企帮扶”活动,做好争取政策工作提前量,让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民营企业可感可及。支持股权投资,继续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应急转贷基金、企业贷款贴息基金,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向民企投放贷款,促进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全力打造美丽陈仓

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全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开展秦岭区域问题排查整治,巩固秦岭“五乱”整治成效。加强水土保持能力建设,在西山七镇试点沟道坝系建设。6月底前完成虢镇、清溪大桥段生态治理提升工程,启动建设渭河拓石段防护工程,进一步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强化林草资源监管,巩固“林长制绩效提升年”成效。开展“清风”“网盾”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从严从紧落实减煤、控车、抑尘、禁燃、治源等措施,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推动PM2.5、PM10、优良天数“两降一升”。深化河湖长制,持续整治河湖“四乱”,全面建成金陵河“幸福河湖”、香泉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严格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和准入管理,加大“一住两公”用地排查,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在西部山区聚力打造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集群。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推进大庄里抽水蓄能电站、华电10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中电建西北院5万千瓦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加快绿色生态陈仓建设,完成绿化面积8300亩。深入推进“五大森林行动”,加大抚育管护和修复改造力度,实施森林修复1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5000亩、低效林改造1万亩。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推行绿色办公,创建一批国家级节约型机关。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着力稳就业惠民生。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切实推动能就业、就好业、好就业。健全完善区、镇、村公共就业服务三级网络,引导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返乡创业就业,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品牌,确保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稳定在7000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培树“陈仓技工”优质劳务品牌,启动规上企业定向培养职教生计划,打造“城乡一体、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以过硬举措惩治恶意欠薪违法行为,全力维护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着力办实事暖民心。以“双创”工作为引领,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抓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校创建工作。坚持“一园一策”补短提质,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谋划新建第二职中,推动虢镇小学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年内完工,天悦一期、二期幼儿园和茗苑小学新建教学楼秋季投用,扩充学位2025个。深化城乡教育联盟工作,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质量考评奖励办法,激发质量建设内生动力,确保高考、中考成绩稳居全市第一梯队。清单化推进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6月底前完成两个医共体建设任务,初步形成统一高效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市中心医院港务区院区、市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陈仓医院放疗诊治中心和高压氧舱治疗中心、区中医医院内科综合楼、区疾控中心公卫应急检验综合楼项目建成投用。支持区中医医院纳入三级医院管理,抓好县功、坪头镇中心卫生院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新建10个社区卫生室。加力推进健康陈仓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办好第十四届周末篮球联赛等精品赛事,争创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区。

着力强保障解民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提升“均数”又关心“少数”,让发展更有质感、更有温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稳步提升医疗保障待遇和经办服务水平。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积极稳妥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新建会展中心、酒精厂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抓好陈仓区养护院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陈仓区殡仪馆迁建项目。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建成4个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全面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做优妇幼健康服务,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主动防范应对风险

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

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燃气、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确保全年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强力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持续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治理,坚决杜绝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事件。立足“防大灾、抢大险、救大灾”,实施“气象+”赋能行动,全力推进全省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力量,组织事故救援、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抢险等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完成镇街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实现应急指挥调度全覆盖。

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和全省信访工作“四无”镇街创建,构建五个信访工作法治化责任体系,持续攻坚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做好“保交楼”后半篇文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强金融监管和政府性债务管理,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积极有为做好债务清欠工作,压减一般性开支和专项开支。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构建国防动员新格局。做实“五社联动”试点工作,加快社工站和人才队伍建设。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支持赤沙镇创建跻身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面推行乡村“五治融合”和社区“十小自治”工作法,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加快完成陈仓区智慧矫正中心建设。积极争创第四批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来源:陈仓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