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规划,4年研制生产,苏联第一枚洲际导弹的筹备过程

2022-08-06   荣华之武器堂

原标题:10年规划,4年研制生产,苏联第一枚洲际导弹的筹备过程

二战以后,在消化和掌握原先德国V-2导弹技术基础上,苏联在1950年10月正式装备P-1近程导弹。此后1952年开始装备其改进型P-2近程导弹。1955年,第一款中程地地导弹P-5装备苏军。之后在同年6月装备了拥有核战斗部的P-5M核导弹。

苏联第一枚导弹P-1

除了研制中程和近程导弹外,远程导弹的研制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初期工作是在研究德国导弹制造技术基础上进行的。1946年3月,科罗廖夫做了关于恢复和研制A-9导弹设计的报告。随后,1949年以捆绑的3枚还在研制的P-3导弹为基础,国防科研第4研究所的季洪拉诺夫开始相关工作。1950-1952年,进行了不同类型远程导弹H-3的研制工作,包括弹道和巡航导弹,还有射程5000-10000千米,战斗部重量1-10吨的捆绑式导弹。1950年12月4日,苏联部长会议作出决议,进行射程5000-10000千米,战斗部重量1-10吨的各类型远程导弹制造前景研究。1951年12月27日,科罗廖夫在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学家代表会议主席团做了《关于远程弹道式火箭发展远景研究的报告提纲》,此后1952年1月16日又做了《关于远程有翼火箭发展远景研究的报告提纲》。

P-5导弹

1953年2月13日,苏联部长会议发布443-213号政府文件《1953-1955年苏联远程导弹研制决议 》。文件决定在未来2~3年时间内,苏联将致力于发展射程超过8000千米的远程弹道导弹,决定开始进行课题为T-1和T-2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课题T-1为射程7000-8000千米的两级弹道导弹,课题T-2则为研制几种方案的洲际巡航导弹。最终根据T-1课题研究成果,制定了苏联第一枚国产洲际弹道导弹P-7的设计方案。而T-2课题的研究成果则主要用于风暴号和暴风雪号洲际巡航导弹的研制。

根据决议,预想中的远程导弹射程为8000千米,战斗部重量不低于3吨,一级发动机推力180-200吨,二级发动机推力45-50吨,导弹误差15千米,采用惯性或者无线电导航。

文件中任命第88研究所科罗廖夫担任远程导弹的总设计师、米申为副总设计师、扬格利为设计师。文件将远程导弹的研制工作上升到国家重大任务的层面上,责成武器装备部部长乌斯季诺夫、工业通信部部长阿列克先科、造船工业部部长诺先科、电力工业部部长叶夫列莫夫、农业机械制造部部长斯捷潘诺夫、机械仪表制造部部长巴尔什、航空工业部部长赫鲁尼切夫、军事部部长华西列夫斯基、有色冶金部部长罗马科、化学工业部部长基哈米洛夫、建筑和道路机械部部长福明、重型机械制造部部长卡查科夫、运输机械制造部部长马克萨列夫、汽车拖拉机工业部部长哈拉莫夫、高等教育部部长斯托列托夫、煤炭工业部部长巴巴科夫、有色冶金工业部部长杰沃森、电力部部长日梅林、生产建筑材料部部长尤丁、苏联科学院主席涅斯梅亚诺夫等共同承担苏联远程导弹的研制任务,并在两星期之内确定导弹研制计划中各个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在10日之内向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有关导弹研制的组织和技术材料计划书;三星期内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供应委员会向部长会议汇报。乌斯季诺夫、阿列克先科、赫鲁尼切夫、华西列夫斯基、涅斯梅亚诺夫在两个月之内向苏联部长会议提交远程导弹无线电系统研制和试验计划书。在导弹研制工作开始后,根据决议规定,乌斯季诺夫等人每年定期向部长会议提交两次总体工作进程报告。

P-7洲际导弹

就在研制工作紧张进行之中,苏联最高领导人也发生了变更。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之后,经过党内斗争,同年9月赫鲁晓夫成为第一书记。对于此后苏联战略火箭军的成立,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无疑是最终决策者,这和他本人热衷于导弹分不开。在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对于他在成为国家领导人后与科罗廖夫的见面作了如下的描述,“在斯大林死后不太久,科罗廖夫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中汇报了他的工作。我不想言过其实,但我要说当他给我们看时,我们就象一群绵羊第一次看见一扇新门一样。当他给我们看他的一枚火箭时,我们觉得它简直象一根巨型的雪茄烟状的管子,我们不相信它会飞。科罗廖夫带我们去参观发射台,并且打算给我们解释火箭如何操作。我们就象市场里的农民一样。我们绕着火箭转来转去,用手摸摸它,拍拍它,看看它是否够结实-除了舔舔它以便知道是什么滋味外,我们样样都做了。。。当他详细说明或为他的见解辩护时,你可以看到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辉。他的报告也总是明晰透彻的模范。他有无限的精力和决心,并且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

1953年10月按照课题T-1完成了洲际弹道导弹的草图设计,导弹设计射程7000-8000千米,弹头重3吨,发射重量170吨。不过由于核战斗部的新设计方案,装药比之前几乎增加了2倍。根据决议,1954年1月召开了总设计师会议,讨论了有关远程导弹与增加头部重量后续的工作。最终,这次会议通过了P-7导弹的外观设计方案。

P-7洲际导弹核弹头

为了确保洲际导弹项目的顺利实施,苏联还在那个年代专门成立了总设计师委员会 ,主席是科罗廖夫,成员有航空工业部第456试验设计局总设计师格鲁什科,负责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机器制造和仪表制造工业部国家专门设计局总设计师巴尔明,负责导弹发射设备研制;造船工业部第10科研所总设计师库兹涅佐夫,负责导弹指令仪表(陀螺仪)研制;电器工业部第885研究所总设计师梁赞斯基,负责导弹自主控制系统研制;电器工业部第885研究所总设计师皮柳金,负责导弹飞行弹道无线电校正系统研制。不过,这个委员会属于非行政化组织,最早是在1947年根据科罗廖夫倡议建立起来的,这源于前文提及的几位大师在德国诺德豪森研究所的工作经历。

苏联航天专家合影

注解,从左到右顺序依次为梁赞斯基、皮柳金、科罗廖夫、格鲁什科、巴尔明和库兹涅佐夫。

1954年5月20日,苏联部长会议做出第956-408号决议,进行洲际弹道导弹总体的研制工作,将该工作交由科罗廖夫的ОКБ-1设计局,携带热核弹头的导弹射程希望达到10000千米。

为了保证国产洲际弹道导弹的顺利试验以及摆脱美国设在土耳其的情报部门雷达站对于卡普斯京亚尔的监视,苏联决定建立新的专用发射场。为此,专门成立的勘址委员会在远东、北高加索、里海沿岸等地区中,经过严格论证和考察,确定了新的点。1955年2月12日,苏联部长会议作出292-181号决议,创建国防部第5科学-研究试验靶场(Байконура拜科努尔,1982年归宇航总局)和在卡姆恰托克(克柳奇)的独立科学试验站。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将靶场建在秋拉-塔姆村(Тюра-Там),很快进行了大规模建设。1955年6月2日,苏军总参谋部颁布命令确定了靶场的组织编制结构并正式开始建设,这一天成为了靶场诞生纪念日,靶场首任主任是А.И.涅斯捷连科。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名字“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而军方则将其称之为“秋拉-塔姆”。

1955年拜科努尔建设官兵

链接-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航天发射场坐落在莫斯科-塔什干铁路上的丘什坦火车站附近,距离莫斯科东南2100千米,拜科努尔镇西南288千米,咸海以东约150千米,具体地理位置北纬45.6度,东经63.4度,属于大陆性气候。

拜科努尔镇位于哈萨克塔克奇尔奥尔达区,面积约40平方千米,最早的建筑物1955年 5月5日搭建。目前共有7个小区,400多栋公寓,人口6万多

整个航天城占地面积6717平方千米,南北75千米,东西90千米,海拔90多米,共拥有两个机场、92个通信基站、470千米铁路、1281千米公路、6610千米电线、2784千米电话线等。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整个航天中心布局呈Y形,共拥有9个航天运载火箭发射场区(15个发射场位)、4个试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装置、11个火箭和卫星装配测试大楼、3个航天燃料站和5套跟踪测量设施。

航天城建立后,发射了苏联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个空间站等,见证了人类征服太空的历史。

苏联解体后,经过协商,俄罗斯在1994年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20年租用合同。2001年1月又签订了新的协议,租用期延长到2050年。

同时,为了加强导弹研制工作的统一领导,1955年4月,在原中型机械制造部基础上成立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陆海军武器装备特别委员会,委员会由良比科夫领导,2年后的1957年12月改为部长会议主席军事工业委员会,由乌斯季诺夫担任主席。做为军事工业群体的最高指挥机关,这个委员会一直存在到苏联解体。同一年的1957年,根据赫鲁晓夫改革精神,原先国防工业各部改为苏联部长会议的各个国家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国防技术国家委员会开始领导导弹航天工业。该委员会一直活动到1965年恢复各工业部为止。

编辑

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