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四大野战军,为何东野能轻松扩军百万,华野却零增长

2024-01-12     历史两张脸

原标题:同为四大野战军,为何东野能轻松扩军百万,华野却零增长

1946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旨在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其中,起初只有十万人的东北野战军在战争后期竟成为兵力最多的一支部队,号称拥有百万之众。

然而,相比之下,华东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期间却几乎没有人数上升。这一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

二战期间,东北地区先被日本占领,并建立了伪满洲国。在日军的残酷统治下,东北人民深受其害,导致极大的不满和抵抗。

林彪率领了由各兄弟部队抽调出来的十万人进入东北战场,意图占领该地区的重要资源和交通要道,开辟新的战场。

国民党也派了数十万部队进入该地区,与野战军部队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国民党将山海关和锦州地区攻占以后,使得东北野战军失去了和中央的陆地联系,东野迅速被国军压制。

作为一名非常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林彪在东北战场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一步步扭转了东北野战军初期的不利局面。

这种战略不仅增强了东野的军事力量,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其次,林彪采取了扩大军队规模和练兵的措施,吸收了大量的东北青年加入部队。

受到日伪军和国民党的压迫已久,东北人民对共产党的政策十分拥护和支持,这为东野的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这些措施使东野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大幅的可持续提升,成为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力量。

经过这些努力,东野的兵力越来越多,其综合实力也在逐渐提高,成为国共两方军事力量天平发生倾斜的重要因素。

林彪和东北野战军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东北地区的历史,也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过《亮剑》的朋友可能会有印象,我党的武装力量分为正式部队和地方力量两个部分,地方力量比如县大队、区小队等。

从十万人发展到超过百万,这是相当震撼人心的。

东北野战军虽然位于相对孤立的地理和军事位置,但这也是他们的潜在优势。

蒋将防守重点集中在大城市,却忽视或者说看轻了农民群众的力量。这使得东北野战军在农村根据地抗争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这使得林彪逐步控制了除了沈阳、长春等几个城市之外的所有地区。

在这几个省份,蒋介石驻扎了大量的军队和将领,并且周边地区也都有着很多的机动支援力量。这使得陈毅、粟裕在发展和指挥上承受的压力更大一些。

华野部队与东野一样,起初为了求生存,大多分布在乡村与山地里。这也使得他们能够与当地的老百姓们打成一片,拥有非常深的群众基础。

此外,粟裕大将擅长打机动战,喜欢“极限调兵”,总是能将敌人耍得团团转找不到大部队所在。

在蒋的多次的“围剿”的压力下,华东野战军虽然兵力没有扩充多少,但也不至于有太多的减员。他们基本保持在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字,这已经是极大的成果了。

尽管东野与华野所面对的敌人和地区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这两支部队都赢得了当地广泛民心的支持,这使得他们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兵力并打胜仗,而国民党的部队则不断缩小了地盘,士气也逐渐低落。

此外,这两支部队能够在恶劣的条件下开展革命斗争,这是得益于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秀组织能力、斗争策略和群众基础。

总的来说,这两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a3f891329d375b4f6165a76045ffd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