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林
在数字化时代,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机构在电视新闻的制作和播出时愈发注重创新科技的应用。传统电视新闻制作流程复杂、成本高昂、灵活性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股新兴力量,正逐步应用在提升节目制作质量、优化内容生产流程等各个环节,有力推动了电视新闻行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广电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
1.内容生产
AI技术在电视新闻内容生产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动化新闻撰写:通过抓取和分析大量数据,人工智能能够自动生成新闻稿件,涵盖财经、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这不仅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
智能编辑与审核:人工智能可以对新闻素材进行智能筛选、编辑和审核,确保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还能识别敏感信息,有效规避内容风险。
个性化内容推荐:基于用户画像和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能够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内容推荐,提高用户粘性和满意度。
2.节目制作
在节目制作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同样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虚拟演播室:利用虚拟现实和实时图像合成技术,人工智能能够构建出更加逼真、多样的虚拟演播室环境,实现真实播音员与虚拟道具的无缝对接。这样大大降低了传统演播室的成本和空间限制,提高了制作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智能剪辑与特效:人工智能能够自动完成视频的剪辑和特效处理,使节目更加生动有趣。例如,通过人脸识别和情绪分析技术,AI能够为新闻人物添加适当的表情特效,增强节目的表现力。还可以将视频素材一键剪辑和编排,提高新闻的播发时效。
虚拟主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创建出具有自然语音、面部表情和动作协调的虚拟主播。这些虚拟主播可以全天候进行新闻播报和互动,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观众体验。例如,山西广播电视台就把主播做成虚拟数字人形象,当真人主播下播后,由虚拟数字人代替真人主播,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直播。
3.传播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还改变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
多平台分发:人工智能能够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偏好,自动调整新闻内容的格式和呈现方式,实现跨平台、跨终端的高效分发。
互动与社交:人工智能技术使电视新闻节目能够更好地与观众进行互动。观众通过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弹幕等方式实时反馈意见,人工智能则能够智能分析这些反馈并调整节目内容。例如,“央视听媒体大模型”具备多模态理解、交互和生成能力,并支持多语种和方言播报。
二、人工智能赋能电视新闻的影响
1.生产效率提升
AIGC能够自动完成新闻撰写、直播实况实时翻译、指定视频片段提取和视频字幕生成等,形成完整的新闻制播服务体系。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电视新闻的生产效率,使新闻制作流程更加简化和高效。
2.内容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为电视新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内容创新。虚拟演播室、虚拟主播等新技术的应用,使电视新闻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
3.用户体验优化
通过改进推荐算法提升内容触达的准确性和用户满意度。根据用户的观看行为和偏好,不仅内容丰富、分发精准,还能在大小屏之间进行无缝切换,实现多屏联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4.行业竞争加剧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加剧了电视新闻行业的竞争。一方面,传统媒体需要加快技术升级和转型步伐以应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则需要不断创新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电视新闻生产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加快与科技的全面拥抱和深度融合。
1.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
地方广播电视机构应加大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积极与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2.培养全能型人才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电视新闻行业需要培养一批既具备新闻采写编技能,又掌握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全能型人才。这些人才将在新闻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3.强化内容创新与品牌建设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地方广播电视机构更应注重内容创新和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新闻节目和品牌形象,以吸引观众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4.完善促进技术安全发展
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纳入电视新闻节目生产的大安全管控体系中,确保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逾矩越界。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增强新闻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保障体系。
人工智能赋能电视新闻是当前媒体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发展路径的探索,电视新闻行业将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内容的创新、用户体验的优化以及行业竞争力的增强。在未来的发展中,电视台应继续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培养全能型人才、强化内容创新与品牌建设以及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电视新闻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