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喀什大地寒意渐浓,在英吾斯坦乡英乃喀什村的道路两旁,枯萎的植物上覆盖了一层薄霜。晨光熹微中,村民穆乃瓦尔·乃斯尔丁便早起收拾庭院卫生、喂养鸽子。第一缕阳光伴着袅袅炊烟缓缓升起,穆乃瓦尔·乃斯尔丁也开始了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她家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养鸽大户,2017年12月,新投集团“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给她发放了48羽种鸽,她主动学习养鸽技术,开启了养鸽赚钱的新生活。现在她们家的养殖规模达到了570羽,养鸽收入达到20000余元,借助小鸽子实现了自己的致富大梦想。而这一切,她最想感谢的是新投集团驻英乃喀什村“访惠聚”工作队。
新投集团驻英乃喀什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刘远新和村民一起算“增收账”
英乃喀什村是深度贫困村,全村总户数1111户4213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58户1978人,贫困发生率为54%。人均耕地少、内生动力薄弱、产业发展零基础、缺技术、缺资金等是主要致贫原因。自新投集团驻英乃喀什村“访惠聚”工作队入驻以来,坚持转移就业扶持、发展产业、送技术、帮起步、转思想,多措并举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村民穆乃瓦尔·乃斯尔丁是养鸽脱贫的最先一批受益者。她告诉记者:“刚开始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养鸽子的。工作队给我们发放了鸽苗,技术员经常上门给我提供技术服务和防疫服务,而且新投集团鸽业公司给我们的每一对鸽子都购买了保险,保险费也是新投集团垫付的,如果鸽子发生疫病死亡,每对鸽子补偿200块钱。鸽子养大以后,鸽业公司按照地方的市场价格收购,将养殖利润全部让给我们,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针对贫困户家庭情况和养殖技术学习掌握情况,在帮扶种鸽数量、技术指导频次和后续帮扶力度方面因人施策,把有限的资金、技术、管理和服务等资源合理配置,确保帮扶措施科学合理、帮扶成效精准可控、脱贫成效稳定可持续。
看到穆乃瓦尔·乃斯尔丁养鸽致富了,村民们也纷纷效仿。现在,英乃喀什村养鸽户数量达到177户,养殖数量达到了1.8万羽。
“现在我们养鸽子有销路,能挣钱,今年我家还获得了喀什地区颁发的脱贫攻坚奖自强脱贫户荣誉证书。”穆乃瓦尔·乃斯尔丁说。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工作队在村里实行订单农业,为农户提供玉米种子,待玉米成熟后按照市场价收购,而且玉米杆可以卖到饲料加工厂,增加农户收入。
新投集团驻英乃喀什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刘远新告诉记者:“2016年新投集团在英吾斯坦乡建立了喀什新投鸽业公司,注册资本金780万,以公司作为基地,在新投集团帮扶的6个村分别建立了鸽业培训中心,构建完成种鸽繁育基地、订单农业种植基地、市场渠道拓展等多个关键环节,利用鸽业养殖拓展出了一条贫困户增收脱贫之路”。
喀什新投鸽业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喂养鸽子
随着养鸽产业的逐步完善,新投集团“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参照鸽业养殖模式引进民营企业,在英乃喀什村创办蘑菇合作社,发展产业促增收的同时也带动本村贫困户就业,同时,利用场地租赁的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更好的为村民干实事干好事。
工作队引进民营企业,在英乃喀什村创办蘑菇合作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防止村民返贫,工作队持续狠抓转移就业,通过产业就业、自主择业、公益性岗位、政府购买岗位就业等多途径,实现有劳动力且具备就业条件的农户“一户一人”转移就业。同时,扶持村里懂缝纫技术的人成立艾穆凯尔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
合作社建到家门口,村民就业致富路更宽
“现在村里已经有了产业基础,村民增收有门路了,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坚持目标标准,因户因人施策,科学规划扶贫项目,坚持推进产业发展,坚持抓好扶志扶智工作,让村民脱贫不返贫,生活更富裕。”刘远新说。(记者:王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