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播完大s遭吐槽,她们的相处模式有问题吗?

2019-07-17   新经典

《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播完了,随着节目结束,关于大小S和阿雅的相处模式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大S对阿雅无时无刻的吐槽尤为受到争议,很多是关于外貌方面的:



《我们是真正的朋友》


其次是做事态度,比如行程安排等问题,往往是她们姐妹可,阿雅却不可。

节目组有意将这档节目名字中加入了“真正”二字,想必是在对照现在的塑料姐妹花。上节目的四个人的确是很多年的朋友,一起走过了人生的高高低低。但是多年老友,就可以失去尊重的界限吗?

观众从节目发散到自身,纷纷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看见许多人说,自己的朋友就是这样的。明明关系很好,但朋友从不放过吐槽自己的机会,自己也并不知道那是开玩笑还是真的取笑。结果是,有的人已经早就抛弃了这类“毒舌”朋友,有的人,还在忍受中。

有人用交友时长来证明,各自在群体中扮演“角色”的合理性,换句话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也有人反对,认为这种模式迟早会让友情分崩离析。即使是二十年的交情,也可能崩溃就在瞬间,而这些都在慢慢压垮她们的关系。

《我们是真正的朋友》


林夕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关于《一件睡衣的污垢》:

亦舒常常言道:“过分亲近会带来轻蔑。”轻什么蔑?当然不至于因亲近而看见你原来是个失德败行的人那么严重,仅仅是你不介意穿着不够全新洁净无垢的睡衣去跟交心的朋友在家里交心,已足以种下日后轻蔑的种子。

我们与所谓知己、俗称“自己友”的朋友见面,本来无须守礼若此,必得要以踢死兔(tuxedo,燕尾服)见面才能保持形象,而且既是交心,还有什么形象可言。

但人是一种不能自已的复杂动物,穿过一件脏睡衣彻夜长谈,即时的反应自然是有自家人的亲切感,仿佛最后一道防线都给那睡衣上的污迹打破了。而危险正在于最后的防线都失去以后,那道污迹慢慢就变成一个兄弟淘开玩笑的题材,慢慢变本加厉,例如拿你的卫生习惯嘲笑,直到你觉得在他面前有点自我感觉不怎么良好的状况。

友谊当然不会因此而不能永固,却无端有了污迹。这世上,除了在连粪便都觉得香的失心疯状态下的恋人,是没有人愿意被任何人经常点破死穴的。

睡衣的污垢,微不足道,但因那睡衣带来了误解,以为亲如兄弟,就可肆意进入对方的私人禁区大举忠告这个指点那个,不懂得只说三分话,留余地与尊重,给对方空间自己反思,最好的朋友就夹杂了导师的成分。

问心,见导师,一个月一次就够了,谁想每星期见一个在你的私隐中出入自如并时加批评的导师?既不能互相尊重,即使是没有恶意的轻蔑,也足以令一段友情变质。

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一生见不上两三四次,固然无济且无瘾;亲近到看过他刷牙后吐出来的液体,后遗症又不能看轻。拿捏相处距离的学问,比捕捉股价还接近艺术。

这个故事什么意思呢?它意在点明,朋友之间的“私”可以私到什么地步。

你以为朋友间可以随心所欲,却不知自己太过亲切倒给了别人指导的空间,朋友变成导师,享受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这归根结底可能都源自那次深夜谈心,你穿了一件脏睡衣。

朋友的相处本就是复杂之事,所以林夕说“拿捏相处距离的学问,比捕捉股价还接近艺术。”

大S的表现被网友吐槽后,又有一部分人站出来说,她对友谊的态度还是很真诚的。


《我们是真正的朋友》


因为自律的生活态度一直受到赞许的大S,在对待阿雅的事情上却招致了一些批评,即使人们知道她们关系真的很好。

当然,电视综艺有可能放大了细节来吸引眼球。不过却给了看节目的人一个反观自身的契机。真正的朋友,到底可以多放纵?

大S说,朋友是差不多的年纪,相互扶持面对一些大事。

这当然没错,可是还不止。相互扶持之外,是相互体恤。相同年纪之外,是相互温柔。

三毛有写过一篇《朋友》,有一些话值得送给节目里的这几位姐妹,以及很多还不会做朋友的人。

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过分要求,得寸进尺,是存心丧失朋友最快的捷径。 雪中送炭,贵在真送炭,而不只是语言劝慰。炭不贵,给的人可真是不多。 心意也是贵的,这一份情,最能意会。那是朋友急需的不是炭的时候。 交朋友,贵在眼慈,横看成岭侧成峰,——总是个好家伙。 小疵人人有,这个有,那个还不是也有,自己难道没有? 即使结盟好友,时常动用,总也不该。偶尔为之,除非不得已。与任何人结盟,都是累的,这个结,不如不去打。  关心朋友不可过分,那是母亲的专职。不要做“朋友的母亲”,弄混了界限。 批评朋友,除非识人知性,不然,不如不说。  一旦失去朋友,最豁达的想法莫如——本来谁也不是谁的。

你觉得好友之间需要注意分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