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赛道上有猝倒者的时候,你会不会第一时间去抢救?
昨天,两位选手在半程终点前猝死的新闻,可以说是给各位跑者一个很大的警醒。当我们在探讨“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半程马拉松”的时候,其实很多人还忽略了一点:如果真有人倒下,专业的急救也有可能挽救别人一命。
这并非没有先例。2017年的吉林马拉松,一位跑者在19公里处倒下,当时就被一位大三的医学生所救。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当一位选手在赛道上倒下的时候,几乎都会有人第一时间救援。
就比如说,上周日的荆州马拉松吧。从比赛现场曝光的一些视频来看,当有跑者猝倒之后,确实有人现场就立刻进行了心肺复苏。
这段视频曝光之后,引起了舆论的哗然。
一些比较专业的急救媒体,借此视频科普了一下正确的急救方法,他们指出:
“第一次使用AED后,不应该关闭”
“应该按照急救指南来救人”
“挽救生命首先要尊重生命,按照指南去做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下面也有评论指责施救者:
“救活是幸运,救不活谁来负责?”
“不按照科学的方法,自由发挥只会让生命增加更多风险”
“国内的很多专家比人家指南还厉害,真是中国特色”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这种时候,不会操作的人就别去添乱了”......
其实,不只是使用AED容易出现问题,如何进行按压更容易出问题。
这让我想起今年8月份的一件事。虽然也是手法出现了问题,但施救者却被人狂赞。
8月6号,湖北襄阳月亮湾公园,有人跑步时突发心脏骤停。热心跑友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但遗憾的是,男子最后还是因抢救无效,最终离开了人世。
当时的急救视频也是在网上引发了争议,不少网友对施救者的救治手法提出了疑议。这里就不放视频了,我们截了一些图出来,探讨下存在哪些问题。
错误1:按压姿势有问题
正确的姿势是跪于患者一侧,而不是骑在患者身上。
错误2:按压手势有问题
施救女子的手势不对,视频显示她是两只手分开按压的,这样的话,除了手臂力量进行心肺复苏力量不够,也导致了按压位置偏移。
我们看一下正确示范:右手手臂伸直,双手先扣,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用身体的力量进行按压。
错误3:按压频率有问题
施救者按压频率太低,正确频率是每分钟100-120下,中间不能停——累了可以换人,换人时间不超过5秒钟。
当然,这样的科普是很有必要的。但当有人做出这篇科普,去指责施救者的时候,下面的评论却是一边倒地力挺这位热心女子:
“为救人的美女点赞,别吹毛求疵了,不是每个人都懂专业的救助方法,危难时候挺身站出来救人的就是英雄”;
“不是每个人都在应急的情况下都做到很好,但是伸手相救就是值得鼓励的”;
“出手救人已经很高尚了,为该女子点赞”;
“在没有比她更懂急救措施的人在现场的情况下,不救,是死,手法不对只是急救效果不理想”;
“那些姿势正确的人危急时在哪???你干嘛去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勇敢的女人,支持你”......
一般来说,遇到猝倒者,肯上去进行心肺复苏的人,基本上都是下面几类:
1、没学过急救,但看过急救知识或视频;
2、学过简单的急救,或者考取过证书,但没有过实践,凭记忆操作;
3、资深急救者或医生。
但不管是哪一种,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勇敢、正义。在这个大家都明哲保身的时代,肯出去搭救素不相识的人,这颗心灵真的如金子般宝贵。遇到第三种当然很幸运,但如果是前两者的话,与其指责他们,不妨在科普专业知识的同时,为他们点赞。
小编想起之前看《名侦探柯南》时,有一集是日本几大侦探PK。白马探一心想的就是破案,而服部平次的表现完全不像一个侦探,他打碎窗户、破坏现场,一切以救人为准。但最后,他却收获了白马探的尊敬:比起一切真相,当然是人命更要紧。
不顾一切去挽救生命,其实就是尊重生命,因为没有人不想活着(当然,专业的科普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会增加猝倒者存活的几率)。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问题,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那么,大家认为:不专业的急救,到底算不算添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