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
在全国深化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南湖区继2018年12月被列为11个省级试点县(市、区)之一后,成功入围全国试点。
硬件:平台体系支撑,
拓宽传播渠道
盘活线上平台
线上传播融合华数、志愿汇、快讯联播、喜马拉雅有声书墙等平台,让群众通过多种终端实时实地学习新思想,了解活动动态,参加志愿服务等。
盘活线下平台
线下传播按照“中心-所-站-点”整体架构,实现城乡一体、全域覆盖。全区11个所、108个站、243个点在中心的统筹调配下,打通原有场馆和阵地。
构建宣讲体系
建立以“南湖论坛”为龙头的覆盖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宣讲平台40余个,培育“宣讲名师”“百姓名嘴”,通过面对面宣讲、微视频展播等形式,不断拓展传播的新渠道。
软件:服务群众导向,打通“最后一公里”
以融媒体打通传播脉络
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积极创新传播思路,建立融媒体运作模式,打通华数电视端、快讯联播端、电脑PC端、手机端等平台,形成“文明实践清单”和“信息数据库”,实时呈现各类工作动态、活动信息,实现志愿服务活动互动和传播。
电视端
开通华数电视端“红船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题,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践行”“服务”板块、“首善南湖”“礼在南湖”“大爱南湖”板块。
手机端
通过“南湖发布”微信公众号、“南湖声音”APP,不定期推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动态,提升知晓度和影响力。
快讯联播
通过与快讯传媒合作,在全区设置200多块led电子屏,深入到各个广场、社区、农贸市场等人群密集区域。
以精准化对接百姓需求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成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培训中心,打通体制内外志愿队伍,建立线上线下培训体系,对骨干志愿者进行上岗培训和专项培训,以“点单+配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成立志愿者培训中心
成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培训中心,建立了由多领域专家组成的“智囊团”,致力培育“5+X”志愿服务队伍,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加强志愿服务工作人员、骨干、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快职能融合,鼓励各志愿服务组织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各自需求的专业技能培训。
联通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
以求助电话96345、网址www.jx96345.cn、微信和手机APP为载体,依托400多家加盟企业、200多名社区一技之长服务者和近万名党员志愿者队伍,构建起一个覆盖市区、辐射乡镇的信息平台。
引进公益性社会组织
吸收更多优秀公益性社会组织入驻中心,依托这些社会力量,广泛发动各类群体,建立多支民间志愿者团队,切实充实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对接百姓多元化需求清单。
项目:小切口大民生,落地文明实践
“微创建”
探索开展并大力推广“路长制”“商户联盟”“顺向停车”“文明楼道”“爱心椅交换”“一米花园”“文明晾衣架”等创新模式、项目,综合施策、全城动员开展乱停车、乱堆放、乱设摊、乱张贴等综合整治工作。
“微德治”
创新“实践养成”的模式,以民生“小切口”撬动社会“大文明”,已培育“孝德停车”“孝德午餐”“爱心车队”“钥匙帮”“一杯豆浆的温度”等优秀“微德治”项目,并在试点基础上在全区推广。“孝德停车”实事项目已推广到32个小区深入实施,参与者近千人,广受群众好评。
“微心愿”
来源 | 区文明办
编辑 | 倪力 李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