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保障春耕生产农资供应工作情况。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表示,据专家预测,今年我国农业的病虫害是属于偏重的年份,具体到小麦就是条锈病和赤霉病,从玉米上看主要就是草地贪夜蛾的威胁。
目前,小麦的条锈病已经在西南、汉水流域和黄淮南部的9个省发生了一千多万亩。
该病在西南、汉水流域及黄淮南部等麦区发生早,扩散流行快,局部危害重,对东部主产区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田间菌源分布广、数量大,小麦主栽品种抗性差,中后期气候条件适宜,病害偏重发生态势明显,汉水流域、黄淮南部等麦区呈大发生之势。
2019/2020年冬季,我国偏暖气候使多种农业病虫害越冬基数显着增加,中央气象台18日发布的全国农业气象影响预报与评估称,春季气候偏暖,小麦条锈病和发生气象风险高,可能影响夏粮和春播生产。
气象专家预计,2020年春季(3月至5月),四川盆地、贵州、湖北、山东南部、河南南部麦区气温高、降水偏多,暖湿气候适宜小麦条锈病进一步扩散蔓延,小麦产量形成将受到不利影响,农业损失将可能重于2019年,各地需加强监测预警,将病虫害防控关口前移,确保粮食和生态安全。
截止到3月19日,小麦条锈病累计防治面积是1269万亩,是发生面积的1.2倍,基本做到了应防尽防,而且有些地方、有些地块防治了两遍。
据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调查,预测2020年中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将达1亿亩左右,呈重发生态势。
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定殖以来,冬季在西南、华南持续繁殖,目前已见虫113个县,发生期比上年提早2个月左右。
今年草地贪夜蛾发生面临境内外虫源双重叠加,加之越冬基数大、北迁时间提前、发生代次增加,有利于该虫向黄淮海等北方玉米区扩散蔓延,威胁区域占玉米种植区域的50%以上,预计全年发生面积1亿亩左右,黄淮海夏玉米苗期遭遇草地贪夜蛾危害风险显著增加,极有可能造成缺苗断垄危害。
草地贪夜蛾累计防治面积是77万亩,是发生面积的1.26倍。
针对今年病虫害偏重的形势,农业农村提前制定预案,提前下拨防控资金,做好物资准备,及时组织了冬春季防治。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在会上表示:据调度,防治的农药总体是够用的。
首先是全国1559家农药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了83%,25万家农药门店的复工率达到91%,接近常年的水平。
其次,当前所急需的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油菜的菌核病的用药,涉及的156家农药企业,复工复产率已经达到了94%,可提供6.5万吨对路的农药,能够满足农药需求。
三是我部优化推荐草地贪夜蛾用药28种,库存量也能够满足6亿亩同类型害虫的防治需要。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
内容来源:农村农业部、中国粮油信息网、农业科技报
农林卫视新媒体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