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长提示:想在新高考改革下拔得头筹,一定要抓住这一年

2020-09-14   理想众望

原标题:清华学长提示:想在新高考改革下拔得头筹,一定要抓住这一年

近年来,多地陆续发布和启动高考改革方案,此次高考改革在考试方式、考查重点、录取模式等多方面有着较大的变化。

据了解,在考试方式上,新高考改革突破文理科的限制,实行“3+3”的考试模式,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为3门统考科目外,学生可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门科目中任选3门,并以等级赋分的方式计入总分。

在录取方式上,采取“两依据,一参考”的模式,即以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为依据,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

高一阶段的学习不可忽视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有些学生存在着这样的观点,对于高一的学习不重视,认为即使没有学好,到了高三的综合复习阶段也还有重新学习的机会。在初中阶段,有些学生初一、初二阶段没有学好,在初三才开始认真学习,并在中考时成功实现了逆袭,因此认为在高中阶段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学习方式。

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初中阶段的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初中属于义务阶段的学习,学习内容较为基础,而到了高中阶段在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如果在高一阶段没有打好基础,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积累到了高三阶段,会发现有些知识内容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突破,有些知识内容从接触到加深理解再到熟练掌握,需要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

高考改革后需要注意的学习内容

根据高考改革的方向,高中阶段的学习重点和学习策略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除了关注高考“如何考”外,高考“考什么”也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根据高考改革的方向可以看出,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提出了更多方面的要求,同时关注学生终身能力的发展。

无论是在高考改革中,还是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是被频频提及的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正确价值观方面提出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要注重高中每一学习阶段的学习,不仅要注重高三阶段的学习,同时也要重视高一、高二阶段的学习,使自身的学科综合素养逐步得到提升。

因此,无论是根据高考改革,还是高中阶段学习本身的需要,高中生都应该注重高一阶段的学习。

在高考中以688分的好成绩被清华经管学院录取的徐茂池,回到母校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坦言,自己的成绩取得不是靠高三最后一年,也不是靠最后的几次的摸底考试,而是在高一高二前两年就做到了要常做1事、注重1点

常做1事:统筹知识细节

高一的学习内容以初中阶段为过渡,难度并不十分大,而且在最开始接触新知识的时候,老师的上课节奏不算太快,这个阶段,正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徐茂池发现,面对新知识的时候,除了需要面对可能一时无法跟上老师讲解思路的问题,还要面对可能“假学会”的问题,尤其在考察的题目难度不大时,很容易忽略掉一些问题细节,所以学会找出每个知识点考察的细节,避免因为细节疏忽丢分,是徐茂池认为提升成绩的第一步。

可能有的同学高一基础很差,跟不上学习进度,这时候可以选择使用教辅书辅助学习,比如《教材划重点》。这本教辅书里知识点很齐全,重点也很突出,例题都是简单易懂的,自学问题也不大。同学们拿来打基础再好不过了。赠的秒重点小册子,也方便随手带着背记知识点。

徐茂池认为,在发现学习细节后,需要的不是执着于那一点,而是从前后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中,找到能够将1点融入到系统的知识框架中去,所以学会统筹知识细节,在徐茂池看来,是高一、高二阶段尤为注重的事情,只有把基础打好,那么在高三“补短板”的时候,才能有实施的基础。

注重1点:查漏补缺

高三不足1年的时间,即便是将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来学习,要想在一年的时间里将三年的知识点都全部完成,也是难度颇大的一件事,所以只有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打好基础,那么在高三的时候,才能有所依据的去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

高一、高二虽然不比高三,但已经要为高三打基础了。刷题可以开始了,尤其是自己薄弱的科目。练习册推荐《高中必刷题》,里面难度是从低到提升到难的,无论你基础好坏,都可以一步步“刷”上来,里面还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板块做专题训练。千万别放弃自己不擅长的板块,说不定考试就差这几分呢?

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下面是学霸分享的5条实用学习方法,可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1.课本预习要主动

高考是人生一大重要的分水岭,所以当部分学生经过考试顺利进入自己理想的高中以后,就每天感觉自我良好,仿佛丝毫不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作为高中学生,不要认为预习是在浪费我们宝贵的刷题时间,恰恰相反,预习会让我们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把不会的标注出来,上课听重点,这样反而会大大节省我们的时间。

反之,在高中这个重要阶段,如果每天在上课了的时候才开始看书,课前也不预习,就会导致学习进度跟不上。久而久之,这样下去,等待我们的只能是那一张张画满红色叉叉的试卷。可想而知,高考成绩也不会多好了。所以,要想在高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课前预习真的很重要。

2.学习习惯要坚持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的确,习惯是人生之基,而想要取得成功,光有学习习惯还不行,还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然而,这种习惯也分好坏,如果是那种消极落后的习惯,久而久之,会让我们的动力慢慢减弱,直至最后,整个人都会变得颓废,不堪一击。

相同的,如果是正确的学习习惯,它会帮助我们提升成绩。所以,有好的学习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等待我们的将会是那一面胜利的旗帜。

3.遇到难题会溯源

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第一选择不应该是放弃,因为放弃恰恰是我们到最后一刻才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备战高考的学生,遇到难题时,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查阅笔记,而不是立马翻看答案或者是向老师请教。

通过自己努力找出对应的课本知识,慢慢琢磨,争取下次考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能独立拿下它,那个时候才算是自己完全弄懂了这个知识点,而这也就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

4.见到错题常反思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个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当我们的学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实现质变的跳跃将会是指日可待的。

高考备战中,很多同学都选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无限量的刷题中去。每天,他们觉得自己刷的题量很大,就是在高效率的学习。其实不然,高考刷题它本身并没有任何不妥,确实,高考是需要刷题的。

但是,每次我们做完试题以后大部分人的做法就是订正一下答案,然后算出自己得了多少分,就把它放在一边,不了了之了。他们从来不花时间,也不愿花时间去弄懂错题,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在“浪费时间”。

对于任何一个过来人而言,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错题分析是相当重要的。其实,反思错题然后整理分析,它能最大化的帮我们完全消化一个知识点。

因为,当我们把最近几套试卷的错题全都收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发现,经常错的题型是固定的。知道错的题型后就可以做个专项复习,这样就能搞定它了。所以,错题分析和反思很重要。

5.考试来临抓重点

高中的时间很紧张,尤其是考试是一场接着一场,也许上次的试卷还没分析,紧接着就又有一场考试了。很多人感觉考试前的复习往往都是力不从心的。而我们要想在平时把所有的知识都完全消化,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考出好成绩?这应该是所有高中学子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其实,要想在考前完成最有效的复习,只有一个办法——抓住考点,逐个攻破。

当你把近几次的试卷拿出来做个对比以后不难发现:每次考的题型都是基本固定的,而经常考的知识点也就那么几个,所以只要我们在考前将重点知识逐个过一遍,要想取得好成绩也不是什么难事。

以上就是对高一、高二同学们的建议,祝大家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