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盘点退役装备#活动
该舰属1134B型大型反潜舰(俄文:Ракетный Крейсер 1134B,英文:Project 1134B Cruiser,北约代号:Kara Class Cruiser ,译文:卡拉级巡洋舰,苏联绰号:Беркут B,译文:“金雕B级”)四号舰,舰名“亚速夫”号。舰名取自黑海沿岸城市亚速夫市。
本厂长绘制的刚竣工时的“亚速夫”号
1972年1月4日列编苏联海军舰艇名录,同年7月21日在尼古拉耶夫的61个公社社员造船厂开工(建造编号№2004)。1973年9月14日下水,1974年12月1日组建了舰员队伍。1975年9月25日升挂苏联海军旗,同年12月25日,“亚速夫”号大型反潜舰由戈洛塔海军少将领导的国家委员会和国家交船师加里宁签署验收合格证书交付海军。1976年2月19日,“亚速夫”号正式加入黑海舰队服役,被编入黑海舰队下辖的反潜舰第30总队。
在建成之初,“亚速夫”号的后部就没有安装“风暴”通用防空导弹系统
“亚速夫”号的改装与试验
1979年,美国海空军多平台通用的RGM/AGM/UGM-84“鱼叉”反舰导弹开始服役。而在此11年前,法国人就已经公开了其杰作MM38“飞鱼”反舰导弹。
“鱼叉”和“飞鱼”反舰导弹都采用高亚音速掠海飞行的攻击方式,而目标舰艇本身的探测统由于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只能发现水天线附近的来袭导弹,此时留给舰艇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就非常有限了,这一点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暴露无遗。
更可怕的是,“鱼叉”等反舰导弹比苏式反舰飞航导弹要轻巧得多,适装性更好,无论是飞机和舰艇均可以大量携带反舰导弹发起铺天盖地的攻击,而苏军的老式防空导弹系统有限的火力通道显然无法应付这种情况,这就是所谓的“鱼叉危机”。因此,苏联海军必须发展出对超低空小目标探测能力更强的雷达系统和一系列兼顾拦截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和打击各类飞机的新一代防空导弹系统。
1134БФ 型大型反潜舰内部构造示意图
1977年5月10日至10月31日,“亚速夫”号回到尼古拉耶夫的61个公社社员造船厂,在舰尾安装了С-300Ф“堡垒”型防空导弹系统的6座垂直发射装置和配套的制导雷达站。两舷的ДТА-53-1134Б型五联装也被替换为ДТА-53-1134БФ型双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在建成之初,“亚速夫”号的后部就没有安装“风暴”通用防空导弹系统的贮弹库、双臂式发射架和跟踪制导雷达。
1986 年的“亚速夫”号大型反潜舰
被北约命名为SA-N-6“雷鸣”的С-300Ф“堡垒”系统是布卡托夫领导的“牛郎星”科学研究所在苏联防空军装备的С-300П型防空导弹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舰载防空导弹系统,系统由备有48枚防空导弹的6座Б-203型8联装垂直发射装置、1部3Р41“波浪”型跟踪制导雷达站以及2套自动发射装置组成。
苏联防空军装备的С-300П型防空导弹系统
师承陆基С-300П防空导弹系统的С-300Ф舰载防空导弹系统配备和С-300П系统一样的5В55系列导弹,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最大射程75~90千米,发射包线高度为25米至55千米,可以拦截速度低于4马赫的高空目标,也可以拦截掠海的反舰导弹。
С-300Ф防空导弹系统的3Р41火控雷达的天线采用相控阵机制,能够很容易地实现分时分波束照射,因此一套С-300Ф系统能够在120度的扇区内同时引导12枚导弹攻击6个目标,最大制导距离近100千米,1144型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2套С-300Ф系统最多能同时接战12个目标;而上一代М-11防空导弹系统每部火控雷达只能制导2枚导弹攻击1至2个目标,全舰2套М-11防空导弹系统只能同时接战2至4个目标。在“宙斯盾”系统出现之前,欧美的舰载防空导弹系统的多目标接战能力根本不能与С-300Ф系统相媲美。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采用了垂直发射装置的舰载防空导弹系统,С-300Ф“堡垒”比西方国家海军普遍采用的Mk 41垂直发射系统早出现了整整六年。而且和西方国家海军普遍采用导弹在发射装置里面点火的热发射方式不同的是,С-300Ф采用和陆基С-300П相同的冷发射方式。这种发射方式通过火药气体带动导弹储存筒里面的拉杆,将导弹弹射出发射装置以后再点火。这种发射方式不需要安装结构复杂的燃气排放通道和隔热构造,而且也能够避免导弹点火失败或者点火卡死以后,故障导弹仍然无法通过自身动力射出的危险情况,从而提高了发射装置本身的安全性。
本厂长绘制的完成“堡垒”系统改装的“亚速夫”号
防空导弹采用垂直发射的优点显而易见,比如结构简单、重心低、反应速度快、无需对准目标方向即可发射等等。但是用今天的眼光看,С-300Ф系统所用的Б-203型垂直发射装置并不高明。绝大多数新式武器都是在老式武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以С-300Ф系统为例,与第二代防空导弹系统М-11“风暴”相比随着有了本质的进步,却依然没有摆脱环形弹鼓的思维定式。Б-203型垂直发射装置采用了类似左轮手枪的结构,弹舱位于甲板下,每一组携带 8 枚导弹的环形弹鼓共用一个发射口。当一枚导弹发射以后,弹鼓就通过旋转将下一枚导弹对准发射口准备发射。由于每组8单元发射装置只能为一枚导弹进行充电和装订目标参数,每组只有一枚导弹处于“零秒待发”的状态。受旋转和充电等步骤的影响,两枚导弹发射的时间间隔为3秒。而较晚出现的Mk 41垂直发射装置每个单元都能够独立发射,两枚导弹发射的时间间隔仅为1秒,明显高于Б-203型垂直发射装置。
“亚速夫”号上的 6 块 С-300Ф“堡垒”防空导弹系统的垂直发射装置盖板清晰可见
从1978年2月16日到1983年12月,“亚速夫”号一直在进行“堡垒”型防空导弹系统的飞行结构试验以及国家验收试验工作,很少远航参加战斗勤务。1980年4月25日,5В55РМ型(又称В-500Р型)防空导弹首次成功进行试射。1983年,С-300Ф“堡垒”系统在1144型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首舰“基洛夫”号上完成国家验收试验,次年正式进入列装。
海军节上的“亚速夫”号,舰体后部加装了被称为“顶罩”的跟踪制导雷达站
1984年7月18日至1985年2月21日,“亚速夫”号在塞瓦斯托波尔海军船厂接受大修。1986年6月4日至14日,该舰在地中海参加了黑海舰队演习。1988年1月20日至6月6日,“亚速夫”号在地中海执行战斗勤务,期间在新任海军总司令切尔纳温海军元帅的指挥下参加了“秋天-88”演习,并访问了叙利亚的塔尔图斯和利比亚的的黎波里。
同“刻赤”号一同停在泊位上的“亚速夫”号
1990年1月22日至26日,“亚速夫”号访问了希腊的比雷埃夫斯。同年5月28日至12月25日,该舰进入地中海和大西洋中部执行了战斗勤务,期间于6月25日至7月1日访问古巴的哈瓦那。1991年5月27日至6月30日,“亚速夫”号最后一次在在地中海完成了战斗勤务,期间于6月24日至28日访问法国的土伦港,随后又于8月15日至19日访问了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
退役后被解除武装的“亚速夫”号,右边是“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号巡洋舰
在“亚速夫”号大型反潜舰服役生涯里,共航行1415昼夜,行驶136924海里,参加了360次战斗训练,命中了240个不同靶标,共有500名军官和士官、2734名军士和水兵在该舰上服过役。1998年11月1日,“亚速夫”号大型反潜舰从海军舰艇名录中除名,“亚速夫”号这个舰名也在当年11月23日被用于命名一艘在黑海舰队第30水面舰总队服役的775型大型登陆舰(原名БДК-54号,至今仍在役)。1998年底,“亚速夫”号被解除武装,并被拖到特洛伊湾,直到2002年才完成拆解工作。
本厂长绘制的解除武装后的“亚速夫”号
排水量:6670吨(标准),8533吨(满载)
主尺度:长173米、宽18.54米、吃水5.3米
动 力:2套М-5型或 М5Е 型燃气轮机动力装置,总输出功率93060马力。4台各1250千瓦的ГТГ-12.5型燃气轮机发电机,1台600千瓦的ГТГ-6М型燃气轮机发电机
航 速:33节
续航力:7100海里/18节
武 备:2座УРПК-3“雪暴”反潜导弹系统的КТ-М-1134А型四联装发射装置或2座УРК-5“喇叭口-А”通用导弹系统的КТ-100У1型四联装发射装置,1座М-11“风暴”通用防空导弹系统的Б-192型双臂式发射架(备弹40枚),6座 С-300Ф“堡垒”防空导弹系统的Б-203型8联装发射装置(备弹48枚),2座“黄蜂-М”防空导弹系统的ЗИФ-122型双臂式发射装置(备弹40枚),2座АК-726型双联装76毫米火炮装置(备弹4800发),4座АК-630型6管30毫米近防炮(备弹8000发),2座ДТА-53-1134БФ型双联装发射装置(发射4枚СЭТ-65,53-65/53-65К型鱼雷),2座РБУ-6000“龙卷风-2”型12管火箭深弹发射装置(备144枚РГБ-60型火箭深弹),2座РБУ-1000“龙卷风-3”型6管火箭深弹发射装置(备60枚РГБ-10型火箭深弹),2门21КМ型45毫米礼炮。
直升机:1架卡-25ПЛ反潜直升机
电子设备:1部МР-310“安加拉河-А”型对空搜索雷达,1部МР-600“日出”型对空搜索雷达,2部“镍铬合金-КМ”型敌我识别装置,4部“镍-КМ”型询问机,2部МП-150“古尔祖夫-А”型电子战系统,2部МП-152“古尔祖夫-Б”型电子战系统,2部“海湾-11-12”型电子侦察雷达,2部“海湾-13-14”型电子侦察雷达,1部“海湾-15-16”型电子侦察雷达,МР-262“栅栏”型电子侦察雷达,МП-401“起动机”型综合有源干扰站,1部АРП-50Р型或“方位角”型无线电测向仪,МГ-332“巨人-2”型,МГ-325“织女星”型可变深拖曳式声呐,МИ-110К型潜艇尾流热源探测站,МИ-110Р型潜艇尾流航迹辐射探测站,МГ-26“霍斯塔”型水声通信与识别声呐,МГ-409К型无线电水声浮标,МГ-33型声线仪,1部4Р-60“雷-М”型防空导弹跟踪制导雷达,2部МР-105“回转炮塔”型炮瞄雷达,“汽笛-1134Б”型鱼激光击指挥仪,“暴风雨”型深弹发射指挥仪,2部МР-123“三角旗-А”型炮瞄雷达,МВУ-202“根-1134Б”型作战情报指挥系统,МВУ-203“林荫道-1134Б”型自动化信息交换与目标指示传输系统,“贝加尔湖-С4”型目标指示系统,МРО-410А型或МРО-400型自动测绘与舰载雷达数据自动处理系统,2座ПК-2型无源干扰发射系统的ЗИФ-121型双联装140毫米发射装置。
导航设备:2部“伏尔加河”型导航雷达,1部“顿河”型导航雷达,1部Р-790“海啸-БМ”型卫星导航系统。
自持力:30天
人员编制:425人(其中军官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