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美国禁止中阿嫦娥七号合作,结果阿联酋还是找到办法与中国合作了,加入了中国国际月球研究站 (ILRS) 的合作项目,这是不是又合作起来了?毕竟嫦娥七号项目是属于我国月球科研站的一部分。
所以,这就印证了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该合作的还是要合作,无论怎么阻挠都没有什么用处,中国的航天开放已经是世界公认的事实。
所以,看到该消息,也说明了中国的航天路线走法是对的,下面就来一步一步地来看看。
中国——国际月球科研站,如何建设?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中国联合多国共同建设,也是属于一个开放性的项目,任何一个国家,机构或者大学等中心,都可以参与进来,因为主打的就是“国际合作”。
而这个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将会实现对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月基观测、基础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科研活动。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整个国际月球科研站大部分项目都是我国来进行,所以,其实也具有“中国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说法。
而整个项目主要是按照三步走:
第一步、计划2028年前建成基本型,开展月球环境探测和资源利用试验验证。
第二步、2040年前建成完善型,开展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及科学试验,并建成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服务载人登月和火星、金星等深空探测。
第三步、建设应用型月球科研站,由科研型试验站逐步升级到实用型、多功能的月球基地。
而我国将陆续实施的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任务,其实就是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当整个月球科研站的体系建设完成之后,未来我国的航天员就可以在太空之中执行任务,并且长期居住在月球科研站之中,进行科学探索,技术实验研究,月球资源开放等等,未来甚至还会为中国载人登月任务提供重要的支撑。
所以,国际月球科研站是期待建得越早越高,而且说大一点,甚至有可能这个科研站还会成为中国走向火星,甚至其他天体的重要桥梁,这就是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方案,实现什么目标。
美国这下没办法了,阿用大学参与ILRS任务
上面给大家说了,嫦娥七号任务是我国月球科研站的一部分,该项目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进行对月球南极月表环境,资源等探索,而最为关键的是开展飞跃探测,争取能找到水。
而在这个项目执行的过程之中,我国也是采取开放式的项目合作,轨道器上总共有15公斤的有效载荷,任务着陆器上有10公斤的有效载荷,部分是给全球开放的。所以,中阿进行了项目合作,
然而,在2023年3月的时候,港媒报道指出,证实由于“技术规则禁止,阿联酋月球车参与中国嫦娥七号任务被搁浅”,这里面的技术规则禁止是来自美国,是美国禁止了中阿嫦娥七号的合作,因为美国的技术转让阿联酋,是不允许这样做的。
反过来说,那就是阿联酋的月球车里面含有美国的技术,只要存在美国的技术,那就不允许合作,美国认为 Rashid-2敏感技术会落入中国手中。
当然,话说回来,中国的月球车技术是拥有的,美国利用这种“说词”来做这件事情,那完全是多余了。
当然,我国也不用担心什么合作不合作的问题,毕竟我国的航天实力可以看到,不合作,月球车依然可以打造。
这不,美禁止中阿嫦娥七号合作,阿却用大学合作了,依然可以走到月球项目的合作上,这下美国怕是没有办法了。
没错,中国深空探索实验室 (DSEL) 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UAE) 沙迦大学 (UoS) 已经在第十四届阿拉伯天文学和空间科学联盟阿拉伯会议开幕前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之间的协议侧重于合作并为实施、运营和利用 ILRS 提供国际平台。
合作将包括——科技实验交流、数据交换和分析、教学和培训以及太空探索能力的发展。
看到没?美禁止中阿嫦娥七号合作,阿用大学合作,这样依然可以走到中阿月球科研站的合作上。所以,美国没有办法了,大学合作是不违反美国的协议了。
而且此前关于中阿在2022年9月签订的一项协议,将于2026 年在嫦娥七号月球南极任务中驾驶小型月球车,其中包括一份关于未来月球任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但没有包括关于ILRS。
所以,那一份一些就算是中阿作废了,那新的协议也不管美国什么事情,这也可以完全避美国指手画脚了,难道不成美国连阿联酋的大学合作都要管?
那完全不太可能,这就是本次事件的情况,也期待中阿之间的合作能够上升一个新阶梯。
中国航天一直很开放,从未斤斤计较
没错,中国的航天路线一直很开放,并不会因为任何事情斤斤计较,因为我国希望与世界共同发展,共同交流,共同创造奇迹。
所以,在这一次外媒的报告之中,再次提到了美国在吸引各国签署《阿尔忒弥斯协议》,该协议概述了太空探索合作的原则,并支持美国宇航局的阿尔忒弥斯月球探索活动,并且已经有32 个国家加入,又说中国的是“潜在竞争对手”,真的有必要吗?
其实并没有什么必要,因为中国从来不与其他国家竞争。
如果真的要竞争,中国也不会实施航天开放了,而是斤斤计较所有的项目,美国在这方面的确想得太多了。
而且,从中国空间站的合作项目都知道,印度,日本等17国都加入中国空间站合作了,如果中国与美国一样“小肚鸡肠”,这还如何合作,肯定就全面抛弃了。
所以,中国航天一直很开放,从未斤斤计较,而且在探月,探火,甚至卫星工程等方面,我国也是提倡开放,相互合作。
大家要知道,在2023年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国际研讨会上,我国直接公开说明了——我国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50多份政府间航天协议,积极拓展国际航天合作。
这也凸显了中国航天开放的程度,已经在世界各个角落布局了,这就是大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