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两套三四套……他们真要带头买房了?!

2022-08-17     地产情报站长

原标题:一套两套三四套……他们真要带头买房了?!

8月16日,湖南的石门县开了一次房交会。

在这次房交会上,共有19家开发商的21个楼盘参展,推出了上万套房源。然而,真正让这场房交会轰动全国的,还是当地县委书记的一句话:

“各位同志们、各位领导要带头购房,买了一套买两套,买了两套买三套,买了三套买四套!”

站长已经很多年没有听到这么质朴又直白的言论了,在这位县委书记的口中,房子就好像大白菜,随买随卖。

而他正向自己的同志们呼吁:要买房,多多买房!

县委书记鼓励领导干部购房,这事闹得噱头很大。

有媒体为了弄清石门县是否出台政策支持领导干部购房,特地拨打了石门县多个党政部门的电话。对于房交会这事,石门县是认账的,承认这是由石门县ZF主办的。但这些部门对于当地是否有政策鼓励领导干部带头购房一事全体三缄其口,问谁都说不知道。

直到今天傍晚,才站出来一位“官方权威人士”匿名给出了回应:“不是书记一定要号召领导干部去买房,那只是一个活跃现场气氛的说法。书记用一种很轻松、令大家印象深刻的话语表达方式,向大家传递鼓励买房的想法,也是为了在现场给企业提振信心,希望大家不要把那一句话单独拎出来刻意解读。石门不存在炒房现象,也不存在炒房空间。”

站长专门查了石门县的房价——单从二手房挂牌价来看,8月份,石门县在贝壳找房上的均价仅为4349元/㎡。

了解县城楼市的小伙伴可能知道,很多县城因为人口大量流失,外来人鲜少进入,能在当地购房的,要么是漂在一线城市的打工人,要么就是农民。

这样的人员结构,注定了县城楼市的议价空间很大。

站长有一位在深圳工作的湖南朋友,她前些年攒了些钱,2017年在湖南老家县城买了一套房,纯毛坯。这几年因为疫情,大伙儿的日子都不好过,她打定主意不回湖南,于是开始张罗着卖掉老家的房。

结果她这套房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挂牌,中途降了两三次价,甚至都快直追2017年的购入价,但该卖不出去的还是卖不出去。只要她挂得低,同小区就有人比她挂得更低,她在价格上完全没有优势。

她跟站长抱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连看房的人都很少,更别说真心想买房的了。

现在的房子都不好卖了,更不要说县城的房了,要不然石门县的县委书记也不会站出来,呼吁当地的领导干部买房要买一追二,买二追三,买三追四,永无止境。

你看,他都把他的小伙伴都给逗笑了——

无独有偶,就在湖南石门县委书记号召领导干部齐买房的同时,安徽泗县发布了《关于共创房地产业繁荣的倡议书》,精华全在第二条——

“广大公职人员要积极响应,带头抵制安置房违规交易,发动身边亲友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购房活动中来,携手推进我县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这事的动静闹得比石门县还大,不到半天的功夫,这篇倡议书就被泗县官方删除了。

作为这篇倡议书的发布单位,泗县房产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到媒体电话后,立马说自己主要负责信访类业务,关于倡议书的具体情况不清楚,需要跟同事确认后再进行回复。

“确认后再进行回复”,这句话的意思很直白,倘若同事不确认,他自然也就不用回复了。

安徽这事,倒是让站长想起广西玉林了。早在今年年初,广西玉林就号召当地基层公务员进村卖房。刚开始,村里的农民们还积极响应,看房团也组织了不少,但折腾了大半年,有购房意愿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后期为了凑指标,很多公务员纷纷开始发展自己的亲戚好友购房,甚至让亲朋好友发展“下线”,搞得热火朝天。

这年头,公家的饭也不好吃啊!

《中国经济新闻周刊》报道

房地产萎靡不振之后,很多城市为了卖房可谓绞尽脑汁。

就连有楼市风向标之称的北京,也在近期出台了一条针对60岁及以上老人贷款买房的定向调整政策——

老年家庭名下无住房且无在途贷款的,购买试点项目普通住房执行首付比例35%、非普通住房执行首付比例40%,并享受相应的贷款优惠利率;购买试点项目14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按首套房首付比例35%、二套房首付比例60%执行。

其子女可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

老人买房,子女还贷,这让站长不禁想起了很多年前就被叫停的“接力贷”,也是同样的操作方式呢!

除了重新把老年人拉回房地产市场,还有不少城市玩起了“一人购房全家帮”的套路,6个钱包不够,那就再来6张公积金卡,总能让你买上房。

据站长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15个城市发布了“一人购房全家帮”相关政策,既有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有宁夏吴忠这样的五线城市。

这么多城市共同出马救楼市,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房地产是真的不行了,必须官方出来站台。你也不想想,有多少省市都被架在了土地财政上。

就算是北京、上海、深圳这样对土地财政依赖度低的城市,也不可能完全不需要房地产这份钱。更何况,房地产的上下游绑定了多少企业、多少家庭,覆巢之下无完卵,房地产一旦真倒了,就会有一串产业链遭到殃及。

现在的救市招数一个比一个奇,但出台奇招的人也未必没有苦衷,不然咱看看这条新闻——

话题太敏感,站长就不解读了,反正你既然看到这里了,懂得都能懂了。

今年的日子实在不容易,那些“奇奇怪怪”的新闻,大家就理解理解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9861da764b9aefc491f4d91ee9d63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