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消金不良争夺战:资产包价格飞涨,亿元只卖百万时代渐远

2022-05-11     华道视界

原标题:新一轮消金不良争夺战:资产包价格飞涨,亿元只卖百万时代渐远

图片来源:网络

2021年个贷不良批转试点政策的落地,撬开了又一个亿万级的市场。围绕着18家试点银行及持牌AMC为主的交易市场,吸引了各路资本争相抢夺。个贷不良一时间成为饕餮者新一轮的盛宴。

实际上在试点落地之前,随着互联网及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以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及具体实际消费场景信用贷款平台(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为主体的消金个贷不良与消费金融行业早已蓬勃共生。

以30家持牌消费金融为例,截止4月28日,有20家公司公布了2021年业绩情况,从已披露总资产情况的18家公司公布的数据看,资产总额已超过5400亿。其中,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一度达到1496.98亿元。其次小贷方面,根据央行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当前小贷公司的贷款余额9330亿元。

不良率方面,近年来由于相关消金机构鲜有披露,目前尚无统一的数据口径。不过根据2015年至2017年数据显示,消费金融持牌公司整体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85%、4.11%、6.62%,而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则分别为1.59%、1.76%、1.74%。且在2020年,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执行逾期60天以上划入不良贷款的标准。五级分类标准趋严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风险暴露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其中,2021年消金巨头捷信单家就出了3期不良资产包,累计出包规模达到了133亿。可见,消金不良市场规模已然不容小觑。

被追捧的消金不良资产包

基于消金不良债权小额分散的特性,实际上早期绝大多数的AMC对此并不感冒。仅在2018-2019年P2P暴雷期间出于政策任务试水过部分P2P不良资产处置,比如东方资产天津市分公司对信融财富以及地方AMC国厚资产接手招财猫和荷包金融以及万盈金融等部分债权处置,不过此后并无太多消息。所以在消金不良处置过程中,AMC基本是通道角色的存在,更多是民间资本的角逐。

但2021年伊始,由于银登中心成交的个贷不良资产包价格普遍较高,所以有部分地方AMC绕道消金不良市场。以浙商资产为例,据业内消息,捷信85亿的资产包就由浙商资产竞得,同时收购了杭州爱财集团部分不良资产包。此外,从企查查相关信息查询得知,浙商资产成立了大熵(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相关领域的数字科技应用研发。

不止于此,随着市场热度不断提升,一些此前以前端业务为主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将目光瞄准了消金不良这块蛋糕。有行业人士透露,在其接触的一家已完成清退的P2P公司中,将部分不良债权出售给南方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后,发现对方整体的回款不错,在2021年下半年也转型为资产管理公司,着手组建了自己的商务团队,开始了消金不良资产包收购。

随着多方资本入局,市场波动最大的就是消金不良资产包整体价格水涨船高。

一般消金机构会根据不良资产包的具体情况,以一定折扣价格卖出。有相应抵押物的会高一点,通常在5折以下。无抵押物的诸如现金贷等由于行业并不看好其变现价值,价格会更低,能卖到0.5折之间已算是高价。而且随着逾期账龄的延长,价格会越来越低。

但自2021年起,据相关市场人士表示,资产包的价格出现了非常大的涨幅。从同类型的资产包来看,前后相隔一年买入但是整体的价格却将近翻了一倍。从逾期的账龄来看,M12内的一些消金资产包价格甚至超过了1折,直逼部分银登中心银行的成交价格。从资产类型来看,部分P2P产品的资产包价格也涨到了0.2-0.4折之间,与曾经一个多亿只卖100万的时代渐行渐远。

不仅如此,在资产包的收购过程中,还有部分的消金机构要求收购方缴纳一定的合规保证金,从某种程度来讲,也间接推高了收购方的成本价格。

资产处置依然“上头”

政策的加持以及资本的涌入,2021年个贷不良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但反观2022年的个贷不良市场,热度却有些难以为继。

正如行业人士所言,“这个行业门槛低,谁都可以进来,但并不是谁都可以活下来。”

归结原因则在于:尽管市面上有诸多的资产管理公司、催收公司、律所等服务于消费不良,但处置难题依然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

由于消金不良件均金额普遍较低,基于处置成本等众多因素的考虑,依靠传统催收依然是当前个贷不良资产处置的主流模式。但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催收处置正变得越来越被动”。

近年来,随着监管环境收紧,绝大多数的处置机构已放弃部分利益,从“合规催收”转变成“温柔催收”。但2022年伊始,催收的处境更急转直下,催收率与投诉量出现明显倒挂,即催回率持续大幅下跌的同时,监管投诉依然迅猛增长。

在以前,投诉率上升意味着催收机构施压的力度在上升。但是一些消金不良委外负责人表示郁闷,今年需要花在投诉上的时间更多了,但催回率还直线下降。

更有行业人士透露:一家总部设在广东地区、在全国拥有60多家分公司的催收机构,此前一家分公司可以实现净利润一年上千万元。但去年底到今年,其很多城市分公司正处于亏损状态。

当前,银行或信用卡中心的最优质资产,在进入不良阶段后的回收比例不超过5%。而消金不良的回收状况更为惨烈,以m6-m24的个别案件为例,1.5%的回收率已是行业的天花板,千分之2-3的回款率成为许多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的新常态。这也就意味着,消金不良资产处置回本周期正不断延长,风险逐步提高。

然而比资产管理公司日子更难过的是第三方委外催收公司。面对不断高企的购包成本,以及低效的回收率,许多消金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不得不开始新一轮的资产模式变革,包括技术变革以及模式创新等,但这都属于长远路径的探索。短期内可奏效的方法仍是降低成本。因此,一些催收机构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许多资产管理公司陆续降低了资产包委外佣金试图度过眼前的难关。

在监管压力和生存压力的多重重压下,曾经以高额佣金吸引各路人才的催收江湖也已逐渐变味。许多规模较小的第三方催收公司逐渐在缩减。据一些主流媒体报道,巅峰时期国内各类催收公司数量在6000家左右,目前已经缩减到不足2000家。催收机构的锐减进一步产生了系列的连锁反应,个贷不良处置尤其是消金不良似乎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恶性循环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一些不良处置的线上群内,关于消金不良委外广告如今响应的催收机构已寥寥无几。

总体来看,万亿的不良资产市场规模成就了新一轮的市场增长极,但仅凭跟风入局、侥幸处置,大量的不良资产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仍旧沉淀在市场,不良资产只是换了个地方留存而已。当前,如何更高效处置消金不良资产,成了消金市场迫在眉睫的事。

文章来源:不良观察局

作者:小局

个贷不良“晒家底”:18家试点银行不良全景分析

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即将加速,投行化、生态化经营能否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大家都在看

年报 | 浦发信用卡累计流通卡量增速超10%,打造精细化、场景化核心竞争力

农行、建行、交行、广发发布重要通知:信用卡可延期还款!

个贷不良“晒家底”:18家试点银行不良全景分析

主要股份制银行组织架构概览(2021版)

五大行2021年利润地图:工、农、交在长三角最赚钱,邮储倚重中部,建行总行贡献最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935fb6cfd7fd88ed6e2e4cf77f664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