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搞钱”这个词,是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晋级赛上,广东小伙大雄在台上表演。
大雄说,现在深圳会讲粤语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忙着搞钱,没时间学习。你要让深圳人非得学习一门新语言,他肯定选C++和java(计算机编程语言),能搞钱的肯定是首选。
这虽然是脱口秀表演,但其中不乏道出了广东人务实求真的一种生活态度。有人在网上拿上海人和广东人做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在上海你分不出谁是穷人,在广东你分不出谁是富人。因为在上海,就算是刚毕业参加工作、蜗居在十平米出租房的小伙子,在外面也是一身名牌,光鲜靓丽;而在广东,一个穿着大裤叉和背心,拖着一双人字拖的大爷,可能是十几套房子的户主,身价过亿。
如果,你有一个投胎的机会选择去上海穷小伙或广东大爷家,你会选哪家?当然是去广东老头家。
股票投资大概也是这么回事。选哪只股票,关键是看上市公司能不能搞钱。
1
为啥买比亚迪今年没搞到钱
今年的股市太不给力,此前被市场一致看好的新能源板块跌得连亲妈都不认得了。投资者的心碎得跟二维码似的,如果扫一扫这个二维码,可能还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伤心流泪的视频。
很多人闹不明白是咋回事,依我看其实就是上市公司搞钱没搞好。
我们来看下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比亚迪,从2021年10月份最高点333元,一路下跌至最低的209元,不到六个月跌去了40%。比亚迪不香吗?当然不是。比亚迪今年一季度电动汽车销售28.63万辆,同比上涨416.96%,直逼特斯拉(一季度为31万辆)。要知道,造车新势力小鹏、理想、哪吒、蔚来、零跑五家公司,一季度合计电动汽车交付量不过14.36万辆,只有比亚迪的一半。另外,比亚迪手握刀片锂电池技术,上游布局锂矿,下游布局锂电池回收,电动公交车已在英国等欧洲国家打开市场。但为何它还是跌跌不休呢?
翻开2021年年报,就会发现比亚迪搞钱的能力不咋地呀。公司2021年营收2161亿元,同比上升38%;净利润只有30.45亿元,同比下降28%。
做一个横向对比,交通银行2021年营收2693亿元,和比亚迪在同一个档次;但盈利却达到875亿元,是比亚迪的约29倍。比亚迪当前总市值7074亿元,交通银行总市值为3772亿元,前者是后者的1.87倍。
大家可能会说,交通银行是传统行业,没什么增长空间,没有想像空间。不像比亚迪,未来增长前途无量,就像上海的穷小伙,说不定就是下一个郭广昌或刘强东。的确,比亚迪现在搞不到钱,有可能是战略性的,一旦市场占有率站稳脚跟,大幅盈利是分分钟的事。你看,比亚迪今年一季度就盈利了8.08多亿元,同比增240%。
但你想想,比亚迪要想赶上交通银行的盈利水平,得在现有的基础上增长28倍。我们假设比亚迪每年都能保持净利润100%的增长速度,按复合增长计算,估计要到第五个年头,它才能超过现有的交通银行的盈利水平。而且,这还得需要交通银行配合,这五年内盈利水平不能有增长;但凡交通银行每年有个2%的增长,比亚迪五年内还是追不上交通银行。而实际上,交通银行2022年净利润增长率是11.89%,2018年-2020年的增长率分别为4.85%、4.95%和1.28%。
根据国家对新能源汽车2021-2035年规划,目标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50%,以现在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增速(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28.2%),保不定五年内渗透率目标就提前完成了,那时比亚迪的增长空间在哪里?
所以,话说回来,只有上市公司搞到钱了,股民才能搞到钱。
2
看看巴菲特怎么从苹果搞钱
在全球范围内,最能从股市里搞钱的人无疑是巴菲特。前几天伯克夏尔的股东大会,聚集了全球4万多投资人到奥玛哈“朝圣”。92岁的巴老再次给大家灌输了他的价值投资理念。
价值投资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上市公司先搞到钱了,然后投资者也搞到钱了,就叫价值投资(股价涨在公司盈利之后);投资者先搞到钱了,然后上市公司也搞到钱,就叫作成长投资(股价涨在公司盈利之前);但在成长投资中,如果上市公司后来没搞到钱,那就只能叫投资失败了(股价涨了公司盈利没跟上)。
众所周知,在早先的很多年,巴菲特说不会碰科技股,因为看不懂。但后来老头子失言了,他大举买入苹果。苹果成为伯克夏尔的第一重仓股,帮助巴菲特搞了很多钱。
为什么在乔布斯时代苹果接连不断给全世界惊喜的时候,巴菲特对苹果公司置若罔闻;而在乔布斯去世后,库克掌管苹果,全世界都在喊苹果手机越来越平庸的时候,巴菲特却果断出手,重仓买入苹果呢?
我们先来看看巴菲特买入苹果的过程。乔布斯是2011年10月去世的,而巴菲特从2016年才开始买入苹果公司,当年投入67.47亿美元,持有苹果约1.1%的股份;2017年,累计投入209亿美元,持有苹果3.3%的股份;2018年,累计投入360亿美元,持有苹果5.4%的股份;截至到2021年9月披露的数据,巴菲特持有苹果约8.87亿股,持仓市值约1255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43%。
再来看看苹果过去15年的盈利情况,大家可能就很容易理解巴菲特选择买入苹果的时间点:
2010年苹果盈利首次超过100亿美元,达到140亿美元;2011年-2015年,苹果盈利都超过250亿美元,2015年更是达到533亿美元。巴菲特是确定了苹果持续高盈利的时候,才开始大笔买入苹果股票的。而之后的几年中,苹果每年盈利都在500亿美元左右,2021年盈利更是达到946亿美元。而2016年以后苹果在特别能搞钱的时间段里,也帮着巴菲特搞到很多钱。
再来看看在美股中的另一家科技巨头——特斯拉,过去10年其盈利能力和股价上涨的情况:
2020年之前,特斯拉都是亏损的,其股价除了2013年涨幅344%,其他年份有涨有跌,表现平平;但2020年特斯拉扭亏为盈,股价上涨了743%;2021年公司盈利55亿美元,股价再涨49%。
事实再一次证明,上市公司搞到钱了,投资者才能搞到钱。
3
从最能搞钱的公司身上搞钱
A股上市公司中,谁最能搞钱?
没错,是银行!上市银行不生产钱,它们是钱的搬运工。有一个小故事说明了银行是怎么搞钱的:
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我们家开银行不生产物品,又不卖商品,是怎么赚钱的?
银行家说:儿子,你去把冰箱里的肉拿过来。
银行家的儿子照做了。
银行家又说:你把肉再送回冰箱。
儿子虽然不明所以,但依旧照做了。
银行家这时对儿子说:你看,冰箱里的肉还在那,但你手上已沾满了油。
中国含H股在内共有44家上市银行,其中A股上市的有42家。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家家都是搞钱高手。
根据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44家上市银行的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13.06%至1.83万亿元(平均每家盈利415亿元)。
上市银行不仅搞钱能力特强,股价还便宜。42家A股银行中,只有三家市盈率(动态)超过10倍,40家市盈率10倍以下的银行中,民生银行最低,只有2.95倍;3-4倍的有11家。
上市银行不仅股价便宜,分红还特别大方。在这里随便挑两家来说。上海银行2021年每股收益每股收益1.48元,分配方案为10派4元,按当前6.49元的股价计算,股息率为6.16%,超过大多数理财产品;北京银行2021年每股收益1.02元,分配方案为10派3.05元,按当前4.57元计算,股息率为6.67%。
上市银行不仅分红大方,还特别能坚持。上海银行2016年-2020年的每10股分别派发红利5元、5元、4.5元、4元、4元;北京银行2016年-2020年的每10股分别派发红利2.5元(同时送2股)、2.67元、2.86元、3.05元、3元。
其他银行,盈利能力、估值和分红水平,大概都在这个水平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