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聊得越多,亲子关系越好。42个问题开启聊天的大门

2019-10-20     毛妈Carol讲绘本故事

十一放假外出的这几天看到车上,餐厅里,大人小孩都在低头玩手机。

孩子越大,我们发现能和他们交流的话题越少。

亲戚和孩子之间只有成绩的话题,难道父母和孩子也要变成这样吗?



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和主任达娜·萨斯金德博士(Dana Suskind)提出:缺少日常交流造成了孩子间词汇量的差距。

而词汇量少的孩子在学习时更容易遇上“慢处理”的情况——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同样的内容。

在本周的文章《影响孩子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居然和父母的语言能力有关》也说到了孩子说话的好处:孩子大脑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包含在孩子的闲聊当中。

美国心理学家Amy Morin就整理出了9个方面,42道问题来帮助父母更自然地和孩子进行聊天。

了解孩子:

  • 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为什么?
  • 你最在乎朋友的哪一个性格特点?
  • 你认为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 你认为现在大家/班里的穿衣风格怎么样?
  • 你经历过最尴尬的事情是什么?
  • 想要和孩子变得更好,就需要花点时间和心思了解他们。

或者我们会觉得孩子还太小,讨论这些问题他们未必真的懂。

可是我们的小朋友会给出让你惊讶,甚至出乎你想象的回答。

很多有趣的句子,都是在和孩子讨论的过程中产生的。

增进家庭感情:

  • 你最喜欢我们家的什么?
  • 你最喜欢的家庭传统/家庭活动是什么?
  • 我们教过你的事里你觉得什么最重要?
  • 你认为我们家的管教和惩罚公平吗?
  • 如果你要制定一条家庭规则,会是什么?
  • 你认为当好一个父母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 你觉得我们家最应该一起做的活动是什么?
  • 你最喜欢你的兄弟姐妹哪一点?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接触到不同的家庭,也会去比较不同的家庭差距。

甚至会想象,如果自己生活在别的家庭里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爸爸妈妈觉得自己与孩子的相处遇到了瓶颈,一定要试试这部分的讨论。

只有爸爸妈妈和孩子们都互相了解和理解对方的想法,才会有更好的相处方式。

与其否认和争吵那些让你觉得不开心的话,不如问问是什么让孩子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放开来聊聊,或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启发。

道德思考:

  • 假如有人经常忘记带零食,其他同学还应该和他分享吗?
  • 在学校或者体育测试中作弊可以吗?
  • 会有可以偷别人东西的时候吗?

主动和孩子讨论这些话题,是预防他们从别的地方学习到父母不认可的观念的方法。

也能帮助孩子思考自己的立场,在遇到实际情况时也能表现得更好。

面对这些问题,每个家庭或许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不想孩子受到来自网络或者身边同伴不同价值观的引导,就应该尽早和他们讨论相关的话题。

即便我们不强求孩子与我们的想法完全一致,但也需要明确不可触碰的底线是什么。

学会感恩:

  • 你在今天遇到值得感恩的事是什么?
  • 有什么东西不是你生活必需品,但是你却很高兴你能拥有它?
  • 有什么你会抱怨的事情,但对别人来说很重要?比如,下雨会让人不开心,但是却能让农作物生长。
  • 有什么事情你想要做,但是别人可能不允许做的?
  • 有什么是爸爸妈妈小时候没有的,但是你已经能拥有的?

心理学家指出,懂得感恩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要更容易感到幸福。

在这个大部分的孩子拥有的比他们需要的还要多的年代,要抚养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要一点都不容易。

所以更需要父母来引导孩子发现世界上,生活中,我们身边值得感谢的事情。

会感恩的孩子,也更会尊重别人的付出。

发挥想象力:

  • 假如你有超能力的话,会是什么,为什么?
  • 如果你可以写一本书的话,内容是关于什么的?
  • 假如你的宠物/最喜欢的玩具公仔可以说话,他们会说些什么?
  • 哪个颜色最开心?是什么让它开心的?
  • 如果你是一个富翁,你会做什么?

孩子的想象力是最有趣,也是最好玩的。

答案越稀奇古怪越好,想法越不靠谱越好。

大人小孩一起参与进来,说不定会和孩子笑到合不拢嘴。

你会发现即便没有玩具,没有手机,你和孩子也能玩得很开心。

这些想象力问题的答案,还会变成以后你们家的小暗号,会是你了解孩子生日礼物、了解孩子喜好最好的办法。

同理心的培养:

  • 你今天有向别人表示友好的机会吗?
  • 当你对别人好的时候,你觉得他们是什么感受?
  • 谁在你学校或者你参加的活动中被取笑过,为什么?
  • 你认为那些取笑别人的孩子对自己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被取笑的孩子对自己有什么感觉?
  • 有人为这些被取笑的孩子站出来过吗?
  • 如果你能改变世界上的一样事情,会是什么?

孩子是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所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很重要。

通过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谈话让他们看看别人的世界。

他们能从中学习到如何与人相处,也更能与人建立良好关系。

心理健康:

  • 哪种感觉让你最不舒服?尴尬、生气、恐惧还是什么?
  • 当你开始有一些很负面的想法,比如“你永远不会成功”或者“没人喜欢你”时,你会跟自己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
  • 如何让自己直面恐惧?

在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日益年轻化的时代,能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孩子可以通过学习管理他们的情绪、调整他们的思绪和采取积极乐观的方式,来增强心理的力量。

不要因为这些都是看不见的事情就忽略了,保持强大的心理能让孩子赢在未来。


自信的孩子:

  • 你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 你最擅长什么?
  • 你觉得你能做些什么来让生活变得不一样?

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成长型思维的培养:

我们擅长一个技能,是因为我们坚持、努力去练习,如果失败了也并非能力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事情变得更好,就像以色列的古话:失败,意味着离成功再进一步。

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让孩子不会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就放弃。

也不会因为某一个地方不如人,就变得胆怯,害怕挑战。

对未来的抱负:

  • 未来你想在哪里生活?乡村里的房子,城市里的公寓,还是外太空?
  • 你长大后想做的职业是什么?
  • 如果你能实现任何目标,但是你需要花费很大很大的力气,你觉得会是什么?
  • 在完成学业前你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心理学家将这一部分概括为Ambition,抱负。

但是我觉得这部分更像是孩子对未来的规划,一个人生的规划。

每个阶段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他们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如何通过人生每一个阶段的小目标,来实现人生的大目标。

这个时候正是父母能够参与进来讨论,也是传授人生经验的时候。


最 后: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我们和孩子的话题不应该只停留在学习上。

忘记了关心我们的孩子,忘记了关心我们和孩子亲子关系本身。

如果孩子和你在聊天过程中,知道你很重视他们的想法。

即便你们观念很不一样,他们也会喜欢和你聊天的感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8FY6G0BMH2_cNUghH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