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莎连输两场外战或因太累:75天连战141局 全入决赛取4冠3亚

2024-10-10     云吉体育

孙颖莎连输两场外战或因太累:75天连战141局 全入决赛取4冠3亚

想想这事儿吧:75天、141局、4冠3亚,外加各种训练、活动,一位23岁的姑娘硬是把自己逼成了“铁人”。结果呢?累得不行,疲态尽显,输了两场外战。说到这儿,估计大家都猜到是谁了——没错,孙颖莎,我们这位乒坛的“能打的萌妹子”。

要不咋说她太拼呢?要知道,自从7月27日的巴黎奥运会开始,孙颖莎几乎没停过:先是巴黎奥运会三项全入决赛,混双、女团两金,女单银牌;接着是WTT澳门冠军赛、北京大满贯,再到这次亚锦赛——莎莎每个项目都挺进了决赛。而亚锦赛女团决赛对阵日本队时,她在第四盘对上了小将张本美和,一度大比分2-0领先,眼看着胜利在望,谁料却被对手连扳三局,最后2-3告负,国乒女团憾失冠军。这也让很多球迷感叹:“莎莎是真累了啊!”

这疲劳可不是一两天积累的。这不,看看她在亚锦赛的表现吧。先是在1/4决赛对阵朝鲜时,竟然1-3输给了金琴英,这还是我们眼里那个“刀枪不入”的孙颖莎吗?再看看比分【11-13,11-2,11-7,11-6】,从领先到被反超,之后体能几乎撑不住了,完全是拼着信念硬顶了过去。接着打半决赛,倒是3-0干脆利落击败了杜凯琹,可这场速胜并没给她太多喘息的机会。决赛第一盘打伊藤美诚,莎莎又是一鼓作气3-0拿下,但也只能说是回光返照。

说到底,接连的外战失利,很大程度上得归咎于体能。你细品一下,75天141局,换算下来差不多每天1.88局,还要兼顾各种训练和活动,这不就是要“累残”的节奏吗?就连李隼指导也在赛后坦言:“莎莎实在是太累了。”这不是借口,真的,她这几个月里都快把自己压榨成“乒乓机器”了。

当然,有人会说,作为国乒的主力,疲劳不都是常态吗?可这次不同,孙颖莎的疲态已经溢于言表。就拿那场对张本美和的比赛来说吧,大比分2-0领先后,孙颖莎在场上的跑动和步伐明显慢了许多,打到后面几局几乎就是在“凭感觉”出球。张本美和能抓住机会连扳三局,固然有她自己的实力提升,但更多的是因为莎莎真的“撑不住了”。

要知道,孙颖莎可是个不服输的主儿。她打球风格素来以稳健、耐心和强韧著称,几乎没有球是轻易放弃的。无论是遭遇怎样的局面,她都能调整自己,一步步地咬住、反击、反超。但这次的孙颖莎,仿佛失去了那股子狠劲儿,就像是一个战士,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出剑,却仍在死撑着。

从巴黎奥运会至今,孙颖莎参与的每一个项目都进入了决赛:巴黎奥运会拿了两金一银,WTT澳门冠军赛又夺女单金牌,北京大满贯是女单金牌和女双银牌,再到亚锦赛女团银牌,这种成绩单可以说是完美得挑不出毛病。但仔细一看,平均每天的比赛强度、对手的分布、跨国跨地的奔波,让她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这种强度,不管是谁,身体上都会吃不消,更别提精力上还要面对每场比赛的备战和调整。

更令人揪心的是,接下来莎莎还有女单、女双项目要打。这么下去,她的身体能撑到哪一步?有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和休整计划,都是摆在国乒教练组面前的一道难题。再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这样“榨干”式的安排。一个健康的运动员,是需要劳逸结合、科学训练的,而不是一味地去填满赛程,靠意志力撑下去。

当然,孙颖莎是国乒的“招牌”,她肩负着振兴国乒、为国争光的责任与使命。但这并不代表她要在一条疲劳作战的路上越走越远。竞技体育,打的是实力,更打的是状态。如果一个运动员因为过度疲劳而导致状态起伏,影响比赛表现,那么责任就不该全由运动员来背。

有人问:“莎莎还能扛多久?”坦白讲,这是个残酷的问号。作为球迷,我们希望她能长久地保持巅峰状态,继续在赛场上所向披靡。但理智地看,莎莎的体能、状态已经在向下滑落的趋势上,而她接下来要面对的强敌,绝不会因为她疲累而手下留情。

疲劳是职业运动员的宿敌,也是无形的“杀手”。孙颖莎这些年一路走来,从新秀到主力,从国乒未来到国乒脊梁,她的努力和付出毋庸置疑。可再怎么努力,也需要一个可持续的方式。每个时代都会有它的英雄,但我们更希望这些英雄能持续发光,而不是因为“过度透支”而早早地消耗殆尽。

孙颖莎连输两场外战,不该成为批评的理由,反倒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信号:她已经很累了,真的需要一段时间来好好调整。如果这个信号被忽略,那失去的可能不只是一个冠军,而是孙颖莎的长久巅峰期。

最后,莎莎,挺住!我们等着你满血归来,再次成为那个在球场上所向披靡的“莎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827139cda98d20c306444e841123a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