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气温转高之后,鱼口越来越少,越来越慢呢?这是鱼层变化了

2023-01-14   小新娱乐趣闻

原标题:为什么气温转高之后,鱼口越来越少,越来越慢呢?这是鱼层变化了

气温越来越高,冬钓仿佛只在昨天,现在就要考虑哪种防晒服效果更好;值得高兴的事,只要熬过了立夏,天气基本上会趋向稳定,虽然时不时也有气温回落的时候,但是整体来说,不需要像春冬二季一样,时刻担心气温影响鱼口;有高兴的事,就有不高兴的事,就是随着气温不断升高,鱼开口的时间也越来越短,除了早晚,其他时间开口的几率也越来越少,换句话说,越开始变得难钓了。

要说钓鱼这个事,可简单,可复杂,简单的说,就是一竿一线一钩一饵一漂,高兴了带个钓椅,不高兴了在岸边石头上就能抛竿;复杂的就麻烦的多了,气温高了不好钓,气温低了也不好钓;气温低,水温就低,水温低,鱼为了适应低温,会减少活动,减少新陈代谢来适应水温,那新陈代谢少了,鱼口自然就不咋地。

气温高了,按理说就为了适应水温,新陈代谢应该多一些,鱼口应该更好一些,为什么越发不好钓了呢?因为随着气温增高,水温也随着增高,水温的变化,导致了水中溶氧、水压都会发生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上水层水温明显偏高,当然,这里上水层水温升高并不是好事,已经超过了鱼的生理习惯温度,俗话说,就是躲阴凉;但是在固定的底层,会因为气温、地温升高,导致水底的温度、压力发生变化,直观的解释,就是水底的腐泥,开始加速腐烂,加速了消耗氧气的速度,水底开始缺氧了。

那么上层水温高,底层氧气少,鱼脱离固定水层,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其决定因素恰恰都是我们掌控不了的,而且所谓的上中底水层,也只是我们的形容,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明确界限,表现在鱼口上,就是鱼愈发的开始难钓了,可能也有些其他因素,但是归根结底,我们无法短时间找到准确的鱼层,只能奢望饵料的香味,能吸引鱼进食,但是坦白说,这很困难,从我们实战的渔获,就能发现,食物再好,找不到对应的鱼层,发窝极慢,鱼口很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一般到了5月下旬6月上旬开始,钓鱼就变得困难了许多,前篇我们分析了原因,主要原因就在于水温、水压、溶氧发生变化,导致了鱼层错乱,作为变温动物的典型,并不会像哺乳动物一样,以食物来改变生理习性,因为变温动物普遍特点,就是饿不死,能热死,那么我们在施钓的时候,就需要更主动一些,常见的方法,有一下这么几种:

1、钓离底找鱼层;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办法,也被钓友们戏称,最笨的办法,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钓底、钓离底,每次离底距离10~15厘米左右,一旦出现连续的鱼口,而且以上钩中鱼比较多,一般出现连续的3~5次中鱼,基本上就可以判断,鱼层的大致位置。

2、打行程;这个钓法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竞技赛、黑坑钓中,因为垂钓时间比较短,有限制,没办法慢慢的找鱼层、找鱼口,只能用这种钓法,减轻饵料比重,增加钓饵沉底的行程,这样来增加诱鱼的几率,优点是上手快,能快速上鱼,缺点则是需要重新开饵,对饵料的状态、比重、溶散的控制,要求很高。

3、改窝料状态,由实料改为散炮料,人为控制鱼层;既然已经确定鱼层错了,在底层守钓确定没口,改找口为控鱼层,具体做法也比较简单,重新开窝料,主要是以散炮料为主,控制散炮进水溶散的水层,通过饵水比、揉搓次数,是能控制的,然后勤打频率,在相对固定的水层快速打出一个雾化溶散的区域,也能起到人为控制鱼群进入饵料溶散的水层;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极容易招惹小鱼。

当然,也有不少钓友人为,饵料中加果酸一类的添加剂,能有效果促鱼开口,在实战中也有过这样的实例,但是,到底是不是果酸起了作用,这个到现在为止,是没有结论的,因为也有不少钓友添加果酸,效果很是一般,所以这个说法,可以一试,但是并不能肯定,有实际解决问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