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郭德纲相声,有粤菜般食材,淮扬菜汤汁,心平气和该多好

2022-03-14   李风说电影

原标题:如果郭德纲相声,有粤菜般食材,淮扬菜汤汁,心平气和该多好

主席问马季先生,怎么老长时间不见你了?大师回答说,去胶东巡回演出去了,顺便采风。

马季先生的回答让我有点意外,巡回演出倒也罢了,相声演员还采风?以前觉得相声演员在单位里编段子排练就是了,现在才知道也需要到社会和生活实际中提炼素材。而且马季先生还说,即便是反复排练好的段子,感觉不到位时还得再去体验生活。

回到相声的现实中来吧。我听过郭德纲的好多相声,网上的哈,不花钱的,觉得他说得“收放自如”,于谦捧得也赶趟熨帖,整个段子像炸酱面一样有股子韧劲,有嚼头,有味道,但时间长了,却又觉得相声素材有必要“开疆拓土”,不应仅仅盯住于谦的家人家事和家世,也不应该拘泥于“穷人乍富后的做派”,这些东西太油腻,——天天烧刀子胃粘膜受不了,顿顿猪肉炖粉条还高血脂呢[大笑]。中国历史有足够的养分供你汲取,光一个唐朝,有多少耳熟能详的故事啊,随便哪一个都能入相声“食材”,偶尔提及一两句也能算相声的“料酒”呢,上下五千年,纵横九百六十万,怎么就非得囿于眼前那点事呢?刘宝瑞先生的很多很多作品题材都取自古代的,我们中学还学过《连升三级》呢。

还有请郭德纲再考虑一下“寓教于乐”的问题,因为它是所有文艺作品的最终目的,不管什么时代,也不论什么艺术形式,必须也最终落脚到这一点,道理很简单,说书唱戏,警觉人心劝君行善!相声的最重要手段是讽刺,实质就是“教”。“教”是因,“乐”是果。如果只强调“乐”就是不认“教”,就是常宝华先生说的“贫”,多少有点“醉死不认那壶酒钱”的意味[捂脸]。

听侯宝林先生马季先生的相声,题材多样,有现实,有历史,有国家大事,也有家长里短,内容风格不同,都是精工细作,丝丝入扣,绝少大鱼大肉,《三棒鼓》《关公战秦琼》颇有鲁菜味道。衷心希望郭德纲相声悄然去掉“沙粒鱼刺”等东西,把烧刀子和猪肉炖粉条暂时搁一边,把淮扬菜做法借鉴过来,该切丝的切丝,该炖汤炖汤,从从容容地烹制!你和观众共同品尝,悠然回味,多好啊[玫瑰]。

相声以外的事都是闲事!公式定理那是理工科的事,与你无关[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