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影视剧里的中老年女性以唠叨、情绪激动、怨天尤人的形象?

2022-04-21     王宜电影解读

原标题:为什么影视剧里的中老年女性以唠叨、情绪激动、怨天尤人的形象?

中国人就是这样啊,可能是从古至今的进化演变吧

首先,从我们比较近的封建社会得知,当然我们没有经历过这些,但从记载中可以知道,女人是没有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那时,女人只有田间劳作和相夫教子,对于家中的经济命脉掌握在男人的手中,所以女人普遍没有话语权,只能听从丈夫的调遣。如果女子不遵从三从四德,丈夫有绝对的主导休妻的权利,弃妇只能守寡,在牌坊里孤独终老。

到了社会主义,女性已经做到了男女平等,因为女性开始自己赚钱了,不再手心向上找丈夫要钱了,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现在的丈夫不具备休妻的权利,如果双方不和只能协议离婚,这是对女性最大的尊重,当然离婚后的女性也有选择再婚的权利。

为什么提到上面的这些,因为要说到的是,为什么影视剧里的中老年女性往往以唠唠叨叨、情绪激动、怨天尤人的形象出现,因为现实生活的上了年纪的女人就是这样。

来复盘下女人的一生

谈恋爱开始

幸福的开端,当然这里的男女都可以控制自己的脾气,都可以收敛那些不好的,展示给伴侣最完美的状态

结婚了

结婚以后,男人渐渐的就释放了本性,让封存的假象得以见天日,日复一日的家务从男人到了女人的身上,让一个女性不但要自己赚钱养家的同时,还要肩负起家庭的日常琐碎,有的男人懂得分担,可有的男人却不懂,会成为爷一样的存在。

生孩子以后

生完孩子以后,女性修完产假就要去上班,上班还要面临领导随时对你的不满,因为你可能不加班,你需要提前回家喂奶,需要随时知道孩子的动态,如果孩子不舒服,随时待命。上班以后你一边带孩子,一边要一起赚钱养家,还要兼顾家里的所有细碎的琐事,男人干了什么?赚钱,回家当爷,甚者男人还赚的没女人多。这是什么天理。

现在社会更多的是对女性不公,女人赚钱养家,还要貌美如花,又要三从四德,还要经济独立,母乳喂养,隔代不亲,可不是从这些每日重复的,没有男人帮忙的生活中满腹牢骚,加上房贷、车贷(有欲望的开支),生病、家庭、老人,孩子(必要开支)带来的经济精神上的压力,哪一样不会逼迫一个女孩,从什么都不用管,到什么都要管却享受着丧偶式婚姻的生活,可不是逼迫式的存在吗?这些是必然的,是最基础的社会常态,是不可被批评(被人民网批评的亲爱的小孩是真实生活的写照)的生活现实,这不是贩卖焦虑,这就是现实社会,并不是影视剧中典型的代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6f65aa7263f038f86a4aeae80cfd7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