椋国末年,安帝七岁登基,裴琰作为首辅一直“忠心耿耿”,让安帝度过了多次宫变谋逆。
安帝身体不好,一直在深宫之中,不喜欢文韬武略,偏偏喜欢研究香料。传说中名为“沉香榍”的香,若它盛开散发香气千载不消,对于这个传说安帝深信不疑,只可惜此香难得。
安帝求而不得,郁郁寡欢,后面甚至到不见臣子,不上早朝,不纳嫔妃了,此时的椋国其实基本都会裴琰掌控。裴琰为安帝带回香料种子,安帝想一心培植香料,准备把皇位禅让给裴琰,裴琰伏地痛哭,吐血不已,安帝只能作罢,九五之尊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位置,裴琰并非一点心思都没有,既然如此,为何裴琰不称帝呢?
椋国皇帝去世以后,裴琰是异姓王,掌握兵权,太子继位后去世,裴琰的地位更上一层楼,幼帝登基,兵权都在裴琰手上,裴琰可说在椋国只手遮天,此时的他不取而代之,完全是怕悠悠之口。
在与尉国大战之时,崔亮献计,裴琰以民心大胜,此时裴琰明白了民心的重要性,他不愿意称帝,就是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名声。就连他的儿子裴洵,也拒绝了安帝三次禅位,裴琰想要的是民心所向,是名正言顺,他自不会在谢家后继有人的时候,坐上那个位置。
对于裴琰而言,皇帝只是一个称谓。
七岁帝王登基,朝堂基本都是裴琰掌控了。皇帝无心朝政,所有的一切都落到裴琰身上,他虽只是一个异姓王,但实际上手中的权力已胜过帝王,他不过是想求一个名正言顺,此时的裴琰无论有没有坐上九五之尊的位置,他在朝堂中的地位都是数一数二的,皇帝不过是一个称谓罢了,为了那个称谓让自己被人诟病,裴琰是不愿意的。
崔亮手中握着把柄
裴琰有野心,当时为了和卫昭合作,他留下了不少把柄在卫昭手中。卫昭去世之后,这些把柄又到了崔亮之手,崔亮要守护卫昭的遗愿,为月落争取发展时间,若裴琰登基,势必想要一统天下,这不是崔亮想要看到的。崔亮手中握着的东西,足够让裴琰身败名裂,即便他手握大权登上皇位,这也会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这样的把柄在,裴琰不敢坐上那个位置。
裴琰的一生,在很多人眼中他为椋国尽心尽力,是难得的忠臣,实际上却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