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患者血压断崖式骤降,幸亏医生早有准备,成功挽救了患者

2022-10-17     麻醉MedicalGroup

原标题:手术中患者血压断崖式骤降,幸亏医生早有准备,成功挽救了患者

手术台上,外科医生一边闲聊一边进行着手术。

由于是开腹手术,没有了二氧化碳气腹的影响,术中的循环一直都很稳定。因此,负责麻醉的张医生相对比较轻松。

然而,“平静的”手术现场后面是张医生隐隐的担忧。原因是,这个患者的肿物长在腹膜后,并且术前的辅助检查并未定性。最为关键的是,术前访视的时候从患者那里了解到似乎非常异常的情况。

术前访视中,张医生在询问患者平时血压高不高的时候,患者一会儿说高、一会儿说不高。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高,因此这样的回答让张医生觉得难以辨别真伪。

亲自测量血压,并未发现异常。但是,入院之后的一次血压却高达160。最特殊的是,低压居然达到100了!

一般来说,人在紧张的时候可以血压高。但是,明显升高的一般都是高压,低压不会变化那么大。

虽然又反复测了几次血压都不高,但这个事已经悄悄印在了张医生的大脑。

手术室内,腹膜后、性质不明、血压有突然高的过程……,这些关键信息让张医生觉得有必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因为,他担心手术中会出现那个极为可怕的情况——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为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主要分泌儿茶酚胺,根据肿瘤是来自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将副神经节瘤分为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及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

其临床特点之一,就是血压不稳定。严重者,可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当机体受到刺激,可诱发极为严重的高血压、甚至心脑血管意外情况。

作为麻醉医生,尚不至于特别担心手术患者血压突然升高,而是最担心血压骤降。血压骤降,往往发生在有功能的肿物被切除的“一瞬间”。

当外科医生正在处理肿物的时候,张医生早已抽好了药物。甚至已经将其中的一支药物拿在手里,随时准备推注。

其中,除了术前访视中的异常发现,张医生也在术中发现了异常:当外科医生处理肿物周围的时候,他就发现患者的血压逐渐上升。并且这种上升并不是麻醉浅或者其他原因能解释的。

果然,在切除肿物后的“一瞬间”脉搏氧饱和度曲线开始压低、血压也跟着往下走。

不能犹豫了,张医生在看到血压数值的一刹那就将升压药推了进去。同时,激素等药物也跟着用上了。

在继续加快输液的控制下,血压终于止住了下滑。

此时,台上的医生也发现这个肿物有些异常了。双方都将目标想到一处了,即嗜铬细胞瘤。

当看到患者血压稳定了,手术室内的气氛很快恢复了轻松。

离开手术室的时候,张医生叮嘱外科医生回去要监测血压、补充激素等等。

即便这样的叮嘱,张医生也并没有完全放心。术后当天,又去看了两次患者的循环情况。

这种紧张和背后的工作,也只有亲临的人才能了解。这,就是一台“意外的”嗜铬细胞瘤麻醉。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65c0b14b20fe033a7a0eb41652a23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