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0元干净饭”挑战在网络上风靡开来。有博主给外卖小哥100元,让他带去一家干净的小店享用美食,于是大家有样学样,全国各地纷纷效仿。成功案例固然令人惊喜,然而有博主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就有外卖小哥直言,没有一家店是干净的。这一言论瞬间引发了网友的集体情绪崩溃。难道在外卖行业中,干净竟然是一种奢侈品?
明明是城中村的小厨房,也可以叫CBD餐饮旗舰店。消费者光靠图片,即使能看到卫生许可证之类,也无法真实判断外卖商家的卫生。每天穿梭于各个店铺的外卖员,其推荐则被认为非常可信。探店做法,似乎就变成了带有社会意义的卫生监督。
从社会意义来看,多一双社会眼睛,就少一分消费陷阱。这个监督包括了行政审批的、网络平台的、证照监督的、线上监控的、外卖小哥的,又或者是各种媒体和职能部门的明察暗访。只是目前外卖小哥这种形式,很有人格化、戏剧化,场面感和真实感也很适合网络传播,仅此而已,但还真不能都靠外卖小哥。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外卖小哥本职是跑外卖,停留一分钟拿到餐就跑,对餐厅商家的认知不可能是专业监督员的水平。干净是主观的。作为消费者,最后会陷入还能不能吃的决策痛苦。这就相当于看一家酒店的评价,3000个好评、30个差评,这30个差评都非常具体恶心,纠结最后是不是要露宿街头了?
作为消费者,不可能每吃一次饭都先看半小时小红薯来进行消费决策。至于餐厅同样也完全可以给外卖员101元对其进行“策反”。如此底层的互撕和互保,到时还能信谁?其实,干净就是品牌,干净也是底线,商家要想有市场美誉度和溢价,还是不要指望这些外在的监督,而应该从本心出发做足功夫,走好正道。如果连安全卫生能力都不具备,就别干餐饮行业好了,不要出来害人。
文案|戚耀琪
出镜|戚耀琪
拍摄|彭泽祥 王仲贤 实习生 黄慧心
剪辑|彭灏明 暨晴 实习生 黄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