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可谓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我们在2022底取消疫情限制以后,人民币本来预期要升值。相反,在短暂的喘息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1月份的低点贬值了约8.5%,直到跌至1美元兑人民币7.30元左右的低点。
主要原因是经济复苏比较波折,以及部分资本流出导致。直到最近,在央行强势干预和美联储降息预期下,人民币贬值基本告一段落。
但实际上,2023年人民币是非凡的一年——跨境使用迅速增加。自2004年中国开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来,其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基本保持停滞。但今年,其份额从2023年1月的1.9%上升到10月的3.6%。
鉴于西方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挑战金融底线,导致越来越多国家接受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要知道,一些通过Cips结算的人民币国际支付不使用Swift银行间消息系统,因此Swift每月人民币份额数据可能被低估。
另外,由于利率超过5%,导致国际市场上,美元融资成本远高于人民币,这使得东道国更容易接受人民币融资。
不仅如此,现在还有一个趋势美元很忧虑——一带一路,到目前为止有155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美国认为在金融角度看,我们一定会在此基础上推广人民币,这样一来通过“一带一路”从中国获得贷款的国家很快就能用人民币返还资金。
未来,美元可能不再用于与中国结算贷款。如果该规则公布,155 个国家可以用人民币而非美元启动贷款偿还。
事实上,这一过程已经开始,阿根廷开了先河——该国已经从其互换额度中提取了相当于10亿美元的人民币,以偿还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还款。
然而最后有个事情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穆迪下调了中国信贷前景预期,看似很小的动作,但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穆迪在2009年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后来爆发了欧洲债务危机,欧元大幅贬值,要知道这个时间点正是美国GDP和欧盟GDP角逐的关键时期。
二是,美联储明年可能有降息动作,一旦美元贬值,人民币就会升值,要知道现在许多国家手里有大把人民币,这是和中国做生意得来的,一旦升值对他们来说是好事。
因此,有理由相信,不管美国评级公司找什么理由,毕竟还是为美国服务,千万不能小看评级公司,尤其是美国的这三家,那是看菜在行动,没有大众所认为的好像很“客观”、“公平”,例如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穆迪也好,惠誉和标普也罢,没有动作,索罗斯是突然袭击,最后信息被东南亚国家披露以后才浮出水面。
然后,这三家公司才开始行动,下调各种金融评分,导致货币危机加重,就连美国人自己也比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说,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就是穆迪。
因此,不排除年底或者明年,美国再耍金融花招,抑制人民币升值(美联储降息期间),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人民币长期看来,处于贬值状态。
美国要的就是这,以此达到资本继续从我们这里流出,流入美国状态,达到即使美元贬值,也能“收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