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棉一膜三行机采高产栽培技术

2023-09-24   天山植保

原标题:杂交棉一膜三行机采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棉一膜三行机采高产栽培技术

棉花是兵团农业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兼顾质量是生产中的重点。棉花的质量和产量的提高,能进一步增加职工植棉效益,实现提质增效,对团场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28 团将杂交棉品种选择、超宽膜、稀植技术、滴灌技术、病虫害防治、脱叶催熟进行集成配套,形成了适宜本团种植的杂交棉一膜三行机采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经过科学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28 团的籽棉单产和皮棉品质稳步提升,2022 年128 团籽棉平均单产保持在508 kg,皮棉“双29”及以上占比位居兵团前例,实现品质效益双提升。为此,本文根据128团多年的杂交棉种植经验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从提高病虫害防效,提高棉花脱叶催熟质量,形成量化技术标准中总结出杂交棉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1 杂交棉的特点

棉花杂交种丰产性、早熟性、抗逆性、纤维品质诸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在苗期生长速度快、发育早、生长势强、植株高大、果枝果节多、单株成铃多、单铃重高、吐絮顺畅、纤维成熟度好、强度品质优、产量高。对不良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抵抗力,补偿能力强,对枯萎病均有较好的抗性,对黄萎病有不同程度的耐病性。

2 杂交棉一膜三行机采高产栽培技术

2.1 地块准备

地块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有机质含量大于1%,盐分含量小于0.6%,地下水位1.5m 以下,土壤质地壤土为宜。冬前秸秆还田,人工揭膜,机械全层施肥,秋翻冬灌,翻耕深度28~30cm。全层施肥:磷酸二铵25 kg,硫酸钾5 kg,厩肥1~2t。

2.2 整地

整地质量直接关系到棉花的播种质量,进而影响棉花出苗和保苗。目前,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全面使用机械整地,普遍采用200匹马力以上机车进行整地作业,整地作业深浅一致,土块松碎,做到上松下实。在进行整地后的地块地表无残茬、杂草和石块等杂物,确保土地平整,便于后续棉花播种作业。

2.3 播前化除

整地后进行封闭化除,化除用药为二甲戊乐灵类(施田补、菜草通等),用量为180~200mL/亩,兑水30~40kg,喷施要求均匀、不重不漏、及时混土,以减少田间杂草。

2.4 良种选择

棉花产量的提高、加工品质的提升,需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和耕作条件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的前提和基础。棉花杂交棉品种多、生育期长短不一,适宜的光、温、水、热条件和土壤不同。因此在进行棉花品种的选择上,需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条件,选择适宜本地土壤条件和气候特征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以确保棉花种植的经济效益。针对128团实际,建议选择杂交棉品种进行种植[3]。

K07-12:该品种是锦棉种业与七师农科所联合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国审棉品种。生育期123~125 d,Ⅱ式果枝,植株塔型较紧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茎秆茸毛多粗壮。铃卵圆形,单铃重6.0~6.5 g,衣分42%左右,纤维长度31mm,断裂比强度30cN/tex。抗枯耐黄、结铃性好、抗逆性强,适宜稀植简化栽培。出苗整齐,前期生长势稳健,中后期生长势强,易管理,不易倒伏。开花、结铃集中,吐絮畅、含絮力好,始果节高24cm,适宜机采,单位产量450~550 kg/亩。

Z1112:该品种是七师农科所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国审棉品种。生育期123 d,Ⅱ式果枝,株型较紧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绿、茎秆坚韧。铃卵圆形、铃嘴突出、铃面较光滑,单铃重6.1g,衣分42%~44%,纤维长度30.1 mm,断裂比强度31.6cN/tex。出苗好、长势强、结铃性好、吐絮畅、抗枯耐黄、不易倒伏。果枝始节6.1节,单株结铃10.5 个。适宜机采,单位产量450~550 kg/亩。

播前进行人工粒选,去除破碎、不饱满、大小异常的种子,粒选后选择天气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晒种,每天翻晒2~3 次,早晚收集装袋,打破种子休眠利于播后棉籽出苗。

2.5 播种

2.5.1 适期早播

以膜内5cm 地温连续3 d 稳定在12℃时,即可开始播种,正常播种期在4 月8日左右,适期在4 月10-20 日。

2.5.2 播种模式

选择幅宽2.05 m 地膜、播幅4.56m 的播种机,采用76cm 等行距,一膜三行三管膜上精量点播。滴灌带迷宫朝向膜面,切迷宫出口朝向种子行,以保证滴灌带滴头出水顺畅、缩短水肥运距,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

2.5.3 播种

播种深度1~1.5 cm,侧覆土模式,使用16 穴或18 穴尖嘴机械式精量播种机播种,达到不错位、种子深浅一致、出苗整齐,避免播后降雨,形成板结,影响出苗或增加播后辅助放苗和人工破板结工序。播后24 h 内布好毛管,48 h 内滴出苗水,并做好防灾减灾措施。

2.5.4 理论株数

16 穴或18 穴尖嘴穴播器理论密度分别是10200 株/亩和12400株/亩。一穴一粒(其中2粒籽率≤2%),空穴率<2%,播量0.9~1.2 kg/亩。

3 播后田间管理

3.1 出苗水

一般情况下壤土滴水15~25 m³/666.7m2,根据土壤类别和土壤墒情适当增加和减少,以种孔适墒为宜。

3.2 随水滴施种肥

随水滴施黄腐酸≥50%的黄腐酸钾1~2 kg/亩,施用黄腐酸钾前先滴施0.5~1 h 清水,停水前需滴清水0.5~1 h。

3.3 补滴出苗水

滴出苗水7~8d 后,根据天气状况、出苗情况和种孔墒情,适时补滴15~20 m³/亩出苗水,破除板结,提高出苗率,实现一播全苗的目标。

3.4 齐苗化调

当棉田出苗率达到50%即可开始齐苗化调,缩节胺用量为1~1.5 g/666.7m2,促进根系生长,实现苗匀苗壮。

3.5 封土和中耕

播后进行1~2 次中耕,中耕深度为8~10 cm、15~18 cm,做到不损膜不伤苗。当棉苗2 片真叶展平后,即可进行封土作业封闭种孔,防止杂草生长,同时增温保墒、促进棉苗生长。

4 科学水肥管理

杂交棉播种后,科学合理水肥管理是保障棉花正常生长和取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在种植过程中,加压滴管系统实现了水肥一体,使水肥同时施用到棉花根部,提高了棉株吸收利用效率。棉花进头水时间尽量延迟,以利于棉苗根系下扎,增强棉株抗旱、防早衰和倒伏,一般头水时间在6 月15 日前后,可根据天气、苗情和墒情进行调整,头水不带肥。严格坚持轮灌制度,全生育期共滴水12~13 次,总水量320~350 m³/亩,7~9d 为一个轮灌周期,6 月底以前每次滴水15~20 m³/亩,7-8 月上旬每次滴水15~20 m³/亩,8 月中旬-9 月初一般灌水2~3 次,每次滴水20~30 m³/亩。8 月25 日-9 月5 日停水。

全生育期使用尿素40~45 kg、二铵25~30 kg、硫酸钾15~20 kg,坚持一水一肥,施用原则是两头轻中间重,普施花铃肥、重施花铃肥。苗期叶面喷施两次锌肥两次,初蕾期和盛蕾期分别喷施一次硼肥。

5 合理化调

杂交棉一膜三行机采棉田主要以水控为主,根据天气和苗情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2~3 次缩节胺,缩节胺用量。在打顶前采用缩节胺5~8 g/亩进行化调,打顶后5~7d 或顶部果枝伸长5~7cm,用缩节胺10~12g/亩进行封顶控。

6 打顶整枝

6.1 人工打顶整枝

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在6 月25 日前后开始打顶,7 月5 日打顶结束。7 月下旬对长势偏旺、果枝伸长较多、造成郁蔽的棉田进行打群尖、去除空果枝、抹除上部赘芽等工作,8 月4 日以红花为界,进行整枝、去赘芽工作,确保杂交棉高产稳产。

6.2 化学打顶

化学打顶剂有缩节胺复配型和氟节胺复配型。氟节胺复配型要喷2 次,第一次时间一般在6 月中下旬,每亩棉株喷氟节胺含量2500mg/kg 配合5~10克缩节胺兑水40 kg;15d后,第二次7 月5-10 日,每亩棉株喷氟节胺含量3750mg/kg 配合10~15 g 缩节胺兑水40 kg;缩节胺复配型化学打顶剂使用时间与人工打顶时间相同,一般在6 月25 日左右喷常规缩节胺10g/亩,4~5d 后即7 月1日左右施用缩节胺复配型化学打顶剂缩节胺含量2000mg/kg,7月5日左右,喷常规缩节胺15 g/亩。喷施化学打顶剂后1~2水控制水肥投放,避免棉株旺长冲破顶端封控,造成化学打顶失败。

7 病虫害防治

7.1 常见的棉花病虫害

在杂交棉的种植过程中,若病虫害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会对棉花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植棉职工也会有很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发生面积较大的常见棉花虫害有:蓟马、盲蝽、蚜虫、叶螨、棉铃虫等;常见病害主要是:枯萎病、黄萎病。

7.2 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7.2.1 物理防治方法

对于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防”为工作重点。具体的物理防治工作如下:

(1)从品种选择上应首先考虑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优良品种,以减少棉株发病率减轻病害的发生,降低因病损失。

(2)轮作倒茬,秋耕冬灌。

(3)清除田间地头杂草。

(4)摆放杀虫灯,降低棉铃虫成虫数量,减少田间落卵量。

7.2.2 生物防治方法

(1)摆放黄板、蓝板等诱集蚜虫和蓟马,降低田间虫口基数,减少危害。

(2)摆放性诱芯诱杀棉铃虫成虫。

(3)喷洒生物农药,如Bt 制剂、核多角体病毒(NPV)、阿维菌素等。

(4)释放捕食螨、赤眼蜂等,提高田间益害比。

7.2.3 化学防治

(1)棉蓟马:在棉花苗期采用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乳油等进行喷雾防治,建议配方:啶虫脒+阿维菌素或吡虫啉+阿维菌素,每间隔7~10 d 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 次。

(2)棉盲蝽:此棉田害虫从苗期开始危害,可用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乳油、氟啶虫胺腈等,建议配方:啶虫脒+阿维菌素,或氟啶虫胺腈。

(3)棉蚜:对棉蚜点片发生或个别发生偏重,形成卷叶、流油的地块,可用洗尿合剂进行冲洗(洗尿合剂配比为∶尿素∶洗衣粉∶水=4∶1∶400)。对达到防治指标的棉田可使用化学防治,配合化调时机械喷药,当棉田卷叶率达5%~10%,益害比1∶250 以上,兼顾防治苗期棉蓟马和棉盲蝽,用药相同。

(4)棉叶螨:7 月底,单块棉田内红叶面积不超过666.7 m2,累计红叶面积不超过本片区棉田种植面积的1%;8 月底,最大片面积不超过1 333.4m2;累计红叶面积不超过本片区棉田种植面积的3%。防治的药剂可选用炔螨特、螺螨脂、四螨嗪、噻螨酮、阿维菌素等。

(5)棉铃虫:达标防治(100 粒卵/百株或10头幼虫/百株、蛀铃率≤2%)的药剂可选用NPV、15%茚虫威(在卵孵化盛期或低龄幼虫期施用)、5%虱螨脲、福戈、稻腾、2.5%溴氰菊酯2.5%氯氟氰菊酯等。注意交替用药,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6)枯黄萎病:根据条田发病情况提前预防,在头水、三水时随水滴施辛菌胺醋酸盐或乙蒜素+恶霉灵防治,发病较重棉田,在棉花5 叶期前后叶面喷施乙蒜素或恶霉灵防治。

8 适时脱叶催熟采收

8.1 脱叶催熟

杂交棉生育期较长,吐絮时间晚,而为了便于机械采收,适时进行脱叶催熟,避免产量损失。新疆地区适宜的脱叶催熟时间为9 月5 日前。脱叶剂施药期原则,要求喷药后8~10d 平均气温大于18℃,铃期≥45 d。脱叶催熟采用脱吐隆12~14mL/亩+乙烯利80~100g/亩或80%噻苯隆30~35 g/亩+乙烯利80~100 g/亩,棉田吐絮率≥40%,施用脱吐隆12~14 mL/亩或80%噻苯隆30~35g/亩+乙烯利70~80 g/亩,进行脱叶催熟。药液当天配置当天使用。使用高地隙吊杆喷雾机械及时进行脱叶。禁止使用无人机喷施,以免影响脱叶效果,增加机采含杂量,进而影响皮棉品质。

8.2 适时采收

机械采收时间在脱叶催熟剂喷施18~25d后,喷药后脱叶率≥95%,吐絮率≥95%,即可进行机械采收。适时采收可以避免因撞落增多引起的产量损失,显著提高产量提升机采棉品质。

8.3 机械采收

为保证质量,机械进地时间以避开早晚露水时段为宜,严禁夜间采收。根据棉花绿色高质量发展标准要求,采净率不高于93%,含杂率≤12%,含水率≤12%。

作者:陶玲,第七师128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图文编辑: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