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死而复生”的神话,为何每个国家都不相同?

2023-06-18   陈坤说历史

原标题:都是“死而复生”的神话,为何每个国家都不相同?

古往今来,世界范围内的部落和民族不可胜数,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生老病死的存在;只要是有人迹的地方,就有不同类型神话的流传。因而将“死而复生”神话作为最基本的神话类型,不免显示出其地域流传的广泛性。对于世界神话体系的划定目前有五大体系(即古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埃及神话、古代印度神话、古代中国神话、古代北欧神话及其他不成系统的神话),以及下文所采用的十大神话体系。有鉴于五大神话体系的笼统性和“死而复生”神话的历史久远性,并不能窥见诸多民族“死而复生”神话的细微差异,本论文采用十大神话体系的划分方式对各神话体系中的“死而复生”神话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简要介绍与总结如下:

古代埃及的“死而复生”神话

古埃及的“死而复生”观念集中体现在其浓厚的冥世观念和丧葬礼仪的隆重与繁盛,这是其他民族所不可企及的,“木乃伊”、“金字塔”、陵墓所相伴的“死而复生”的宗教观念,为世界罕见,反映了古埃及人民对于永生的渴望和追求。

其次古埃及神话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君主之神化,古埃及人相信:法老为半神乃至神。法老也以神之子自称。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赖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法老位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具有绝对的权威,法老被制作成木乃伊置于金字塔之内,实际上是人类对于太阳的无限崇拜和向往,这与浓厚的日神崇拜息息相关,自然也显示了一种对永生的向往。

埃及位于尼罗河下游,濒临地中海,南部与广阔无垠的撒哈拉大沙漠为邻,自然条件颇具特色。古埃及曾为非洲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 4000 左右,由众多农村公社结成 40 个诺姆(州)。大约公元前 3000 年左右,上埃及征服下埃及,自此形成统一的国家。古埃及成为了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埃及神话的形成,始于公元前 6000 年到前 4000 年之间,也即阶级社会产生之前。

古埃及的前王朝时期,古埃及版图中存在着众多部落、部族,后逐渐形成 40 个诺姆。在各部落、部族和诺姆之中,均奉有其特定的神灵。在古埃及神话中,地域神的崇拜、自然崇拜、动物崇拜之间紧密联系,成为一种地域性崇拜与动物崇拜的神话博物馆。

古代两河流域与西亚的“死而复生”神话

古代两河流域与西亚神话之所以纳入“死而复生”神话研究的重要领域,与其有丰富的“死而复生”神话不无关系。在古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观念中,对自然的崇拜占据了重要地位。有关死而复生的神话,多与丰饶女神英安娜有关。在西支闪米族人的神话中,时序神话显然居于显著地位,这种关于丰饶之神、神代更迭、诸神对王位的觊觎的神话,广为流传;对地域神乃至全国守护神的崇拜,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对农业神的崇拜,大多与死而复生有关,及至后来的创世神话、关于洪水的神话、关于冥世的神话,甚至对古希腊罗马神话乃至《圣经》中的传说,产生一定的影响。阿拉伯地区的前穆斯林神话,约属公元前 1000 年至公元 7 世纪初。古代阿拉伯地区的神话各自独立、相互交错,但又相互影响,既有共同信仰之神,又有地域之神。若干地域的至高神,可复合为一神。由于居民迁徙和部落之间的并合,因此神之并合,为古阿拉伯神话的特征。在较晚期的古代阿拉伯神话中,“安拉”乃是若干至高地域神复合而成的一神之称谓,后成为伊斯兰教所信奉的唯一真神。

与独处于北非的埃及不同的是,两河流域诸国向来不是闭塞和隔绝的状态。分布于近东(西亚)地区的赫梯文化,被视为东方与西方的中介。赫梯人的发明,是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爱琴海文明的主要环节之一。

在古苏美尔人是神话与宗教中,均发现有蛇、猴、带有羽翼的狮子的造像,这与古苏美尔人的神以兽为形的原始信仰有十分重要的联系。这种图腾崇拜反映了古苏美尔人最朴素的动物崇拜,而其崇拜的对象皆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动物相关,这些都显示了古苏美尔人最早的“死而复生”崇拜观念。

古代印度的“死而复生”神话

印度河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早期高度发达的文明约发端于公元前 3000 年,公元前 2500 至前 2000 年期间达到鼎盛,此后逐渐趋于衰落。印度文明的起源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全境可分为两大区域:南部为德干高原,位于热带;北部被称为“印度斯坦”,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为天然屏障,南部有文迪亚山与德干高原相隔。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的宗教大致分为“吠陀”时期、婆罗门时期、印度教时期;而古代印度神话,则大体可分为“吠陀”神话、印度教神话。印度神话对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的宗教——神话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印度神话的显著特点——宗教与神话相融相生,印度宗教中的灵魂转世,因缘缘起等宗教理念起源于印度古老的“死而复生”思维观念,并催生了许多以此为形象和题材的新的文学作品和形式,这些都为东南亚诸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学艺术所汲取,丰富了亚洲文学作品的宝库。在这一时期,动物崇拜(乃至图腾崇拜)、树木崇拜以及对丰饶之神的崇拜已经存在,并相伴而生相应的神话,这些崇拜同样多源于“死而复生”的思维观念。

古代伊朗的“死而复生”神话

伊朗位于波斯湾的东岸,地处高原,东部为绵亘的山脉,主要山系扎格罗斯山脉沿西南边界伸延。伊朗高原境内大部分为广阔无边的盐碱荒漠,降雨量偏少,内部肥沃的河谷为一定数量的居民提供了充裕的生活条件。

古代伊朗神话形成与印度——伊朗共同体时期,也即雅利安人(印度——伊朗人)分布于南俄罗斯草原时期,约公元前 2000 年至 1000 年前半期。经过多个世纪的迁徙,古伊朗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诸部落于公元前公元前 1000 年定居于中亚地区。到公元前 7 世纪至前 6 世纪,种种自成一体的系统古代伊朗神话已经形成,如古米堤亚神话、古波斯神话、古代斯基泰神话和萨尔玛特人的神话。

古代波斯的文化是往昔诸多文明的融合,包括波斯本身、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沿海地带一家埃及文化。古波斯的神话和宗教因而也呈现出影响深远和相互兼容的特点,其中二元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潮和其他宗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伊朗神话中,宇宙为一四驹所曳之车,四驹分别为火、水、地和气的化身,此车周而复始地运行,时间借助于泽尔万此神形象而神话化。火与水被视为宇宙万有的始基:火(阿塔尔)是世界赖以构成的一切成分,包括人的灵魂。琐罗亚斯德教徒被称为“拜火教徒”,对火的崇拜依照“死而复生”神话来源有二:一为对日神的崇拜,日神象征着火焰、光明与温暖,波斯的赫法尔神被方位波斯日神;二是火带有浓厚的宗教仪式意味,人类人类通过献祭,也是能获得永生的,把人象征性地投入火中,意味着新的生命的复活。凡此种种,皆为伊朗神话对“死而复生”观念的生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