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历史书上,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被称为抗日战争三大胜仗。
可是仔细研究数据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有这么一个问题。
那就是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双方的战损比几乎是1 : 1,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要知道在当时,五个中国军人才能换下一个日本兵,1 : 1的伤亡比,在当时绝对是大胜仗啊。
而台儿庄虽然打的也不错,可是战损比毕竟高达2 : 1啊!
很多朋友会质疑,这样的战役也能称得上是大捷吗?
其实,要评判一场战役是否大捷,战损比并不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
而是要看这场战役有没有达成预定的战略目标,以及它对整个战局所造成的影响。
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吧,你如果非要拿战损比来说事,中国伤亡肯定是高于日本的。
可问题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达成了,我们拖住了日本人,这就足够了。
反观日本人呢?他几乎是十战九胜。
可最后,他却用一个个战术胜利换来了一个战略大失败。
明确了这个评判标准,我们再来看看台儿庄战役,是否真的称得上是大捷吧。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笔者必须要跟大家介绍一下,台儿庄战役之前中国的战略态势。
在台儿庄大战之前,国民党政府先后经历了七七事变、淞沪抗战失败和南京沦陷。
这三场战争的失败,所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它直接让中国东半部的两个政治中心南京和北京相继沦陷。
这两个地方的沦陷,又导致黄河和长江的下游地区,全都处于日军的打击范围之内。
更惨的是,这个打击范围内部大多都是平原地带,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非常有利于日本机械化部队运动。
以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就算拼上老命,也不可能在这些地方拖住日本人的步伐。
因此,当时中国政府确定的方针是退守西南,长久抗战。
因为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西部地区有很多山地丘陵,可以有效地对冲掉日本人机械化部队的优势,拉平双方的差距。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战略无疑是正确的。
可是这个正确战略的实施,它需要时间呀。
在南京沦陷之前,国民党虽然已经确定了迁都重庆的战略方针。
可是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日军的进攻太过神速,长江下游的很多工业设施还没来得及运到重庆,全在武汉那一带给搁浅了。
因为当时的长江还处于枯水期,运力不够,必须等到长江沿岸进入雨季,水位暴涨,才能够拉得动那些工业设备。
而南京是什么时候沦陷的?它是1937年12月沦陷的。
距离1938年的雨季,它至少需要五到六个月的时间才行。
以日本军队当时的推进速度,五到六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把武汉打下来好几次了。
所以,必须要拖住他们的进攻速度,给中国的抗战保留工业火种。
那当时中国手上有什么筹码,可以拖住日本人的进攻速度呢?
在我国东部地区,以洛阳、北京、南京这三个支点构成的大三角地区,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也是我国的膏腴之地所在。
前面说过,这种地方是挡不住日本机械化部队的。
可上天却在冥冥之中给中国留下了一扇窗口。
在这个大三角平原地带,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守一下,那就是山东丘陵。
山东丘陵在这个大三角地带,就像平地上突然凸起了一堆石头一样。
虽然相比于太行山、秦岭有所不如,但在平原上也称得上是难得的天险呐。
所以,自古以来,南北双方在这个大平台上争霸,都一定要想方设法拿下这堆石头。
因为谁能拿下这块石头,谁就能够在大平原上取得战略优势。
当时,山东丘陵还保留在山东军阀韩复榘手上。
韩复榘
韩复榘名义上还是服从国民政府支持抗日的,所以当时全国上下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守好山东,为中国的抗战大业争取时间。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韩复榘丝毫没有民族大义,只顾家小,不顾国亡。
韩复榘一枪不放,就把山东丘陵这块难得的险阻给放弃了。
这可气坏了蒋介石,直接把他给枪毙了。
其实在抗战中不战而逃的军阀数不胜数,为什么蒋介石偏偏杀了韩复榘呢?正是因为他这次战败,影响实在太坏了。
韩复榘的这番神操作,直接导致山东丘陵99%都落入了日本人手上。
而中国的希望,就落到那1%的丘陵上面。
这个地方就是徐州,徐州由山东丘陵延伸出来的余脉所包围,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个地方控制着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四省的交通要道。
只要我军能够驻守在这里,就相当于在三角大平里头插了一个钉子。
日本人不除掉徐州就不敢全力进攻武汉,因为如果不管徐州的话,徐州的守军可以顺着陇海路和津浦路去攻击他的大后方。
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攻城都是要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打,而不能绕过城市的原因。
如此一来,只要徐州能够守住,武汉就暂时不会有事。
于是,中日双方为了与时间赛跑,围绕着徐州这座城市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这场战争刚开始,对于中国来说是很不利的。
因为我们一开始的主战场设定是在山东丘陵,而不是在徐州啊。
当时的计划是准备利用黄河天险,阻挡日本人渡河。
如果实在挡不住,那就利用山东丘陵跟日本人周旋。
可谁也没想到,韩复榘居然能搞出这样的骚操作,以至于山东全境沦陷之后,徐州地区根本就来不及布防。
徐州要为全国抗战争取时间,那谁来为徐州会战争取时间呢?
答案是台儿庄。
台儿庄是从北方进入徐州的交通门户。
从山东丘陵进入徐州地区,一共有两条道路可以走。
一条是走泰安经过滕县、枣庄,再到台儿庄。
另外一条道路则是经潍县到临沂,然后再从台儿庄进入徐州,这条道路在历史上被称为沂沐河谷,历来都是山东半岛进入徐州的首选之地。
反正无论走哪条道路,他们最后都得经过台儿庄。
因此,只要守住台儿庄,就能够保护徐州。
日军为了拿下徐州,除了在这两条道路上派兵之外,还让人从南京调入了一部分军队,沿着大运河往北打,准备把徐州包成夹心饼干。
当时,中国方面负责守护徐州的,是第五战区的司令长官李宗仁。
李宗仁
由于前几次会战的失败,李宗仁手上已经没有多少正规军可用。
他的军队都是七拼八凑出来的,成分非常复杂,有中央军、广西狼兵、东北军、西北军、川军。
这些部队互不同属,而且在军阀混战期间,彼此还有过仇恨。
从军事角度看,简直就是兵家大忌呀。
可在民族大义旗帜的感召下,李宗仁却能让这些部队放下嫌隙,众志成城,共同抗日。
主要还是李宗仁这个人能一碗水端平,对各路杂牌一视同仁,不像老蒋那样总是搞亲疏。
所以各路杂牌军,都对这位桂系老大心悦诚服,愿意为他卖命。
解决了队伍问题之后,李宗仁便着手安排战略部署。
李宗仁
他先是派东北军的于学忠跟西北军的张自忠,在长江岸边的滁州一带,利用滁州的丘陵迟缓日军的进攻。
为什么是滁州呢?因为环滁皆山也!
滁州如果挡不住那就战略撤退,利用淮河天险继续阻击日本人的步伐,总之就是不能让他们靠近徐州。
在沂沐河谷方向,日军派出了臭名昭著的板垣师团。
这个集团不久前在平型关被林彪伏击了一次,此时正憋着一肚子恶气,想要在台儿庄找回场子,这是三路大军中士气最旺盛的一支。
李宗仁派去阻击板垣师团的,是西北军的老将庞炳勋。
而阻击地点就是沂沐河谷的交通要道,临沂。
最后一路,日本派出的是王牌部队矶谷师团。
矶谷师团南下第一站是滕县,守护滕县的是川军的王铭章部,在滕县后面的则是负责枣庄的中央军汤恩伯部。
至于台儿庄本部,李宗仁则是让西北军的孙连仲负责防守。
因为孙连仲在中国军界,一直都以善守城而闻名。
而这一战的胜败,关键就是三路阻击部队,能不能为台儿庄的布防,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
三路大军中,南方那一路打得最为成功。张自忠、于学忠在江南新四军的配合下,成功阻击日军于淮河南岸,这路日军连徐州城的城头都没有看到。
而沂沐河谷那一路打的最为艰难,庞炳勋几乎把兵都给打光了。
最后,李宗仁急调南边的张自忠前去支援,这才勉强守住了临沂防线。
张自忠
说句题外话,张自忠跟庞炳勋之间可是有仇的,这两人原来都是西北军冯玉祥的手下。
可是在军阀混战中,张自忠曾经出卖过庞炳勋,导致他差点全军覆没。
可在民族大义面前,两人却能放下宿怨携手抗日,实在是难能可贵。
在他们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板垣师团自始至终都没能跨越临沂城一步。
真正打到台儿庄的是矶谷师团。
前面说过,负责阻击矶谷师团的,是川军王铭章部和中央军汤恩伯部。
川军王铭章部自从出川抗日之后,屡屡遭到中央军和地方军阀的白眼,混得是苦不堪言。
唯独李宗仁对他们高看一眼,给枪、给钱、给医药。
为了给台儿庄的布防争取时间,滕县那边的川军是豁出命,去报答李宗仁啊!
虽然他们最后全军覆没,但他们成功争取到了最宝贵的布防时间。
王铭章
日军攻破滕县的同时,台儿庄那边的孙连仲,已经部署完毕了。
以至于下一个目标也就是滕县后面的枣庄,根本就没必要再守了。
李宗仁直接让负责镇守这里的中央军汤恩伯部放弃枣庄,让开道路退入两侧的山区。
这时候,摆在矶谷师团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进山把汤恩伯的部队消灭,然后再继续南下进攻台儿庄。
如果选择这个办法,就算后来进攻台儿庄失败了,那也不至于有太大的损失。
可奈何日本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他们认为,只要快刀斩乱麻,拿下台儿庄之后,身后的汤恩伯就不足为虑了。
可他们没想到台儿庄的难啃程度远超想象,日军进攻多日始终一无所得。
矶谷师团使出吃奶的力,好不容易撕开一道口子,可很快就被池峰城组织的敢死队,重新夺了回去。
他们顿兵坚城,久攻不下,犯了兵家大忌。
此时身后的汤恩伯又从森林冒了出来,切断他们的退路。
矶谷师团瞬间就被包了饺子,只好摧毁炮弹和重武器仓皇逃窜。
在逃跑过程中,他们遭到中国军队两面夹击损失惨重。
此时已经是4月15号,长江的雨季要开始了,而日军却还没拿下徐州。
日本人虽然在不久之后,又一次针对徐州开展了第二轮进攻。
可是当他们拿下徐州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下旬了。
经过两个月的降雨,水位暴涨的长江,早就已经把武汉的物资全都运往重庆。
中国抗战的火种,被成功的保留了下来。
可以说,台儿庄战役已经圆满达成了它最初的目的。
所以我们不能以徐州最后的沦陷和战损比,来衡量这场战争的胜败。
此外,这场战争还带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就是大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
此前我们的对日战争,基本上是败多胜少。
可台儿庄战役,是一场正面较量,这场战役告诉了中国人,就算是正面硬刚,我们也有赢的可能。
从这个角度看,台儿庄战役算是超额完成目标了!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