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探测计划最新剧透 天问二号、三号、四号都安排上了

2024-06-27     北青网

今天(6月2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此次嫦娥六号任务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未来我国深空探测有何规划?一起了解

嫦娥六号任务再次创造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在发布会上表示,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精准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

这是一次创新之旅。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嫦娥六号任务不仅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还与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开展了4个科学载荷的合作,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开展了测控领域的协同合作。

月球背面挖的“土”和正面的有何不同?

此前,人类对月球进行了10次采样返回,但都是月球的正面。这次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取回的月球样品与在月球正面的样品有何不同呢?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介绍,“南极-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盆地,研究这里的地质构造、物质组成和演化历史,有助于了解月球,甚至地球早期的地质演化历史。嫦娥六号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的样品采集,有望为完整了解月球提供机会。“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采集的样品还可能含有月球深部物质,将为研究月球内部成分和演化提供宝贵数据。

李春来介绍,嫦娥六号采集的月球背面样品的矿物和化学成分可能与正面样品有很大的差别。

嫦娥六号带回了多少月壤?答案明天揭晓

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在发布会上表示,嫦娥六号任务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深空探测任务,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我们的目标是拿到两公斤月壤,目前正在开展相关工作,明天将对外公布采样重量。

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

今年是探月20周年。20年来,探月工程实现连战连捷,不断让中华民族飞天揽月之梦变成现实,并完成了多项科学成果。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介绍,中外科学家使用中国探月数据,已发表1900余篇论文。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中国科学家发现月球第6种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研究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目前已知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10亿年。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极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乃至宇宙的认知。

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

最新消息来了!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在月球探测方面:将研制嫦娥七号和八号探测器,其中嫦娥七号开展月球极区环境和资源勘查,嫦娥八号将开展月球资源就地利用技术验证。未来还将与国际同行一道,共商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共享共用月球探测科技成果。

行星探测方面: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已经获得国家批复,包括4次探测任务,计划在10年到15年内完成。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已经取得圆满成功。未来,围绕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小天体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还将开展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深空任务。其中:

天问二号是小行星探测任务,计划2025年前后发射,目标主要是对一颗近地小行星的伴飞、取样返回等探测。

天问三号是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计划2030年前后发射,实现火星采样和携带火星样品返回地球。

天问四号是木星系探测任务,计划2030年前后发射。

目前天问三号、四号,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关键技术攻关和实施方案深化论证工作。

后续,还将论证实施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等航天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创新发展。

编辑/王朝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5953eb78a445bc72eb6844ad86c8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