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成立全省首个市级“警税协作指挥中心”
胶东在线12月26日讯(记者 王向荣 李刚)“一号工程”全警护航,“品质服务”精准护航,“安企护商”平安护航,“正负行为”亲清护航,“惠企利商”满意护航。今年以来,烟台市公安局以“五大护航”工程,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26日下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市公安护航保障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涛介绍了在护航重大项目、保障企业发展、打造平安环境、创新利企举措上的公安担当。
聚焦“一号工程”定位,实施“全警护航”工程
烟台市公安局将“打造一流服务环境、保障重大项目发展”作为全市公安工作“一号工程”,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工作措施”,召开全市公安机关护航经济发展动员大会、服务保障重大项目推进会,强力部署推进。建立分包机制。
围绕全市40个省级重大项目、400个市级建设类重点项目,建立“三级五长”分包责任制。全市373名“项目警长”每月与项目主要负责人逐一见面,累计走访联系2956次,解决问题927个。同时,制定措施、进度、责任“三张清单”,将服务重大项目工作质效与“蓝黄橙红”挂牌和领导干部执行力评价挂钩。
聚焦“品质服务”标准,实施“精准护航”工程
裕龙、核电、港航、机场、昆嵛、大莱龙六大行业公安,护航域内特色龙头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全省“头号工程”山东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创新打造烟台西港区石油石化系统“一体化”反恐防范试点和昆嵛公安“生态警务”工作品牌,大莱龙铁路沿线稳控保障扩能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机场净空警务协作能力稳步提升。
在重大项目集中的化工园、物流园、产业园创新打造9个安企警务站,强化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护航重大项目建设“全要素”和“零距离”。驻企联络员服务重点企业。选派264名优秀民警开展重大项目建设驻企服务,收集意见建议、服务需求342条,市县所分包责任单位共同把脉问诊,切实打通服务重大项目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安企护商”需求,实施“平安护航”工程
建立打击涉税犯罪新机制。成立全省首个市级“警税协作指挥中心”,联合市银保监、外汇管理、税务、银行等部门,建立经济犯罪线索移交、协作办案机制。今年以来,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57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18人,涉案价值39.18亿元。
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新格局。聚焦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重大项目建设,在黄渤海新区分局建立全省首支县级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大队,在万华化学集团设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驻企办公室,靠前加强警企合作。今年以来,共立案侦办侵犯知识产权案件3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1人,涉案价值8000余万元。深化严打整治行动新成效。以夏季行动、秋冬攻势、“雷暴1号”等行动为抓手,重拳严打突出违法犯罪,深入整治社会治安问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8万余起,全力护航我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聚焦“正负行为”清单,实施“亲清护航”工程
坚持“亲”而有度。出台《全市公安机关“亲清”警企关系正负面清单》,严守底线红线和纪律要求。会同市工商联出台《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联系协作机制》,健全常态长效联系、信息互通共享等“五大机制”。坚持“清”而有为。构建执法“大监督”格局,每月巡查涉重大项目的合同诈骗、职务侵占、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案件,今年以来,共排查涉企案件203起,整改问题31处。大兴调查研究。将服务重大项目作为重点调研课题,313名市局民警进车间、进厂矿、进工地,走访服务企业976家次,发放调查问卷1427份,广泛了解项目需求。高质量形成《烟台市公安局关于构建高品质服务体系护航全市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报告》,进一步深化服务保障工作。
聚焦“惠企利商”创新,实施“满意护航”工程
出台“一揽子”政策。在全省率先探索证件照片“一拍共享、一照通用”改革,群众办理多项业务由不同窗口多头拍照转变为任一网点只拍一次。开通货车通行码审批“绿色通道”,审核办结时效缩短至1个工作日,有效期放宽至90天。5项户籍业务“全省通办”,4大类户籍、5项交警业务“跨省通办”。推出“一站式”服务。外国人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窗联办”,15个人才服务中心提供“先落户后就业”服务、196个户籍窗口设立“人才落户通道”。推动公安政务服务向社区、街道便民中心拓展,延伸服务触角。升级“无感式”服务。“互联网+公安”平台上线新功能。研发危化品管控“易企知”平台、“智慧新车管”“环渤海港航信息预警系统”“船舶一站式报备系统”,智能办理、实时反馈。建立公安服务“电子地图”,标注公安服务网点、可办事项,“一键”导办服务23万次。
张涛表示,下步,市公安局将进一步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品质公安建设,推动服务高质量发展各项措施落实,持续营造更加便捷、公正高效、安商亲商的营商环境,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