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小细胞肺癌转化竟是RET重排肺腺癌对普拉替尼的耐药机制

2023-03-23     绘真医学

原标题:【病例】小细胞肺癌转化竟是RET重排肺腺癌对普拉替尼的耐药机制

在RET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大多数对RET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耐药性是不依赖RET机制驱动的。本文介绍了首例RET重排肺腺癌(LUAD)转化为小细胞肺癌(SCLC)作为普拉替尼获得性耐药机制的病例报告。一名43岁患者因胸腔积液显示RET重排的LUAD就诊。在对普拉替尼产生反应14个月后,对进展的胸膜病变进行活检,发现表型转化为SCLC。分子检测发现,原发腺癌和复发SCLC有相同的RET融合和TP53突变。患者改用卡铂和依托泊苷化疗后取得部分缓解,6个月后病情进展。组织学转化可能是RET-TKI耐药的一种机制,应考虑重新活检以适应后续治疗。

背 景

据报道,RET融合基因在1%-2%的肺癌中存在。化疗和/或免疫治疗,以及多激酶抑制剂,表现出一定的疗效。塞普替尼(selpercatinib)和普拉替尼(pralsetinib)是两种新的选择性RET TKI,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强大的疗效(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在经治患者和未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5%和85%。对这些选择性RET-TKI的耐药机制目前正在研究中,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已确定的耐药性机制不依赖RET机制驱动,如MET或KRAS扩增。然而,没有向鳞状细胞或SCLC的组织学转变的报道。

本文描述了据研究人员所知的第一例RET重排肺腺癌在普拉替尼治疗后转化为SCLC的病例。

病例

患者女,43岁,有轻度吸烟史,出现胸壁疼痛、呼吸困难和体重减轻。CT显示孤立性左侧胸膜腔积液,PET-CT及脑磁共振成像未见其他病变(cTxN0M1a)。胸膜液细胞学检查显示肺源性腺癌(TTF1+),且未见PD-L1表达。由于免疫化学检测到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的表达,我们立即开始使用阿来替尼(alectinib)治疗。然而,基因检测没有发现任何ALK重排,因此需要进行胸膜活检来解释这一差异。镜下可见胸膜壁层被腺泡状或乳头状腺癌浸润(图1A-1E)。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TTF1和TP53的核表达强,与TP53突变一致,无Syn(突触素)、RB1、CD56和嗜铬粒蛋白抗体染色(图1B-1E)。ALK的免疫活性弱。通过靶向RNA测序,发现CCDC6的5'端和RET的3'区域之间的融合,没有发现ALK重排、MET扩增或KRAS突变。同时,在阿来替尼治疗下,呼吸系统症状和胸痛加重,胸腔积液增多,并出现淋巴管炎(图2A)。由于这种新检测到的CCDC6::RET重排,治疗切换到普拉替尼,并产生了14个月的快速且几乎完全缓解(CR)的疗效,并具有良好的临床耐受性,以及I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图2B)。

图1 2种肿瘤的组织学特征(1A-1H和1J放大200倍,1I放大400倍 )

1A-1E 原发肿瘤表现为腺癌形态特征,有细胞不呈典型腺样特征,伴间质反应

1A HE染色;1B 肿瘤细胞显示TTF1的免疫反应性;1C 与突触素的免疫反应性

1D 对TP53有强核染色(突变模式) ;1E RB完全缺失

1F-1J 第二种肿瘤表现为小细胞肺癌的特征,小细胞密集排列,细胞质稀少,核成型,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

1F HE染色;1G TTF1染色细胞;1H 突触素颗粒胞质免疫反应性

1I TP53核染色(突变模式);1J RB完全缺失

图2 患者临床病程的放射影像、治疗史和基因检测结果

A 开始使用普拉替尼前的基线情况

B 在2次扫描评估后获得对普拉替尼的最佳反应

C 用药14个月后疾病进展

D 卡铂加依托泊苷4个周期后的最佳反应

不幸的是,随访CT扫描显示疾病进展,伴有结节性胸膜病变和左侧淋巴结肿大(图2C)。进行新的胸膜活检以确定对普拉替尼耐药的机制(图1F-1J)。镜下可见致密排列的小细胞,胞质稀少,核成型,核染色质细颗粒状。有丝分裂率高,Ki-67增殖指数达90%。细胞弥漫性表达TTF1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嗜铬粒蛋白、Syn和CD56)。细胞角蛋白AE1/A3呈点状核旁染色,RB1表达缺失,诊断为SCLC使用全转录组RNA测序的分子检测发现了TP53突变以及与第一次活检中相同的CCDC6::RET融合。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图3),比较两种肿瘤的表达和致癌变异。分析表明,初始LUAD与我们数据库中的其他LUAD聚类,疾病进展的SCLC与NeuroD1亚型SCLC聚类。

图3 无监督聚类分析,根据分子亚型,SCLC以蓝色、绿色或粉红色表示(PMID 30926931)。本文报告的案例用红框突出显示。

最初的腺癌与其他腺癌分组,SCLC与SCLC分组(更准确地属于NeuroD1亚型)

该数据库包括另一例exADK-SCLC(蓝色和粉色),它们与SCLC的ASCL1亚型分组

患者随后接受依托泊苷-卡铂化疗。患者在 6 个周期后获得部分缓解(PR,图2D),并对剩余的肺门淋巴结进行纵隔放疗。不幸的是,随着腹痛的发作,发现了脑、肝、胸膜的快速弥漫性进展,以及骨转移。活检证实为同一SCLC侵犯肝脏。卡铂联合紫杉醇的二线化疗正在进行中。

讨 论

在接受靶向治疗的EGFR突变和ALK重排NSCLC患者中,存在SCLC转化;也有未经TKI治疗的EGFR突变的LUAD向SCLC转化的报道。这表明:无论是初始的基因驱动因素还是TKI类型都不是SCLC转化的充分、甚至是必要条件。在此,我们报道了RET重排肺腺癌向SCLC的表型转化,作为普拉替尼的获得性耐药机制。

在我们的病例中,SCLC是转化的结果而不是二次原发肿瘤的假设得到了临床表现的支持:在一名轻度吸烟的年轻女性中,首次发生RET重排的LUAD,并对普拉替尼有反应。分子和聚类分析也支持这一观点:在两种肿瘤中有相同的CCDC6::RET融合,每一种肿瘤的表达与我们数据库中来源于相同组织学的肿瘤聚类。此外,在普拉替尼治疗下,延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4个月,比通常报道的一线治疗(9.1个月)更长,这与已经存在的小SCLC克隆不一致——如果没有适应治疗,会迅速进展。

我们还通过免疫组化在LUAD和SCLC中观察到相同的TP53突变和RB1失活。这两种抑癌基因在SCL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促进了肿瘤从腺癌发展为SCLC,这与肺腺癌和SCLC潜在的共享细胞起源理论(肺泡II型细胞)相一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预测LUAD的转化。在文献中,这种SCLC亚型未被描述为由LUAD转化为SCLC。在我们的病例中,进展中的SCLC与NeuroD1亚型聚类,而我们数据库中另一例EGFR-LUAD转化为SCLC的病例与ASCL1亚型聚类。聚类分析显示,在这2例转化病例中,分别过表达NEUROD1和ASCL1 mRNA。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定这些SCLC亚型是否属于转化后的LUAD的一部分。

事实上,SCLC转化导致我们给予卡铂+依托泊苷化疗,文献报道的45%的患者最初反应良好,这强烈支持在靶向治疗下进展的患者重新活检的必要性。此外,全面筛查NSCLC中的TP53和RB1基因,有助于发现有组织学转化风险的患者,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Gazeu A, Aubert M, Pissaloux D, Lantuejoul S, Pérol M, Ikhlef N, Bouhamama A, Franceschi T, Swalduz A. Small-Cell Lung Cancer Transformation as a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to Pralsetinib in RET-Rearranged Lung Adenocarcinoma: A Case Report. Clin Lung Cancer. 2023 Jan;24(1):72-75. doi: 10.1016/j.cllc.2022.10.005. Epub 2022 Nov 1. PMID: 36437214.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4a1f6e2e70d8a4c79a49c74f36a8b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