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肇庆金秋”来啦!怀集着力打造湾区西大门,建强肇庆副中心!

2019-12-14     掌上怀集

好消息!

2019年肇庆金秋-怀集县投资环境推介会,

将在12月15日-16日举行,

怀集将借此机会向外

宣传推介良好的营商环境,

助力怀集县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向着建设“湾区西大门”

打造“肇庆副中心”的发展目标继续奋进。


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看一看,

怀集要打造湾区西大门,建强肇庆副中心

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底气?


今年以来,

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

展现出发展“加速度”: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集中供热项目竣工投用,

促进了一批用热食品企业投产扩产;

园区生活配套设施进入工程收尾阶段,

预计近期可投入使用;

企业孵化中心建设工程竣工,

同样投用在即;

二期路网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

怀集,这个肇庆市面积、人口、资源大县,正在快马加鞭奋力赶。今年,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基于自身优势条件,恰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怀集县着力发展生态经济,致力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加快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西大门”、肇庆的城市副中心。


打造“一园区一基地”

以生态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

由广东地豪食品有限公司投资的

食品加工生产销售项目经过近1年的建设,

已经进入试产阶段,

计划今年底前投产。

广东地豪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智辉说,目前公司正在怀集平原地区布局生产种植基地,计划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果蔬罐头提供玉米、豆类等原材料。


林智辉的选择与怀集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近年,怀集提出以“一园区一基地”为主要载体,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食品加工业、

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制药等产业,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把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所谓“一基地”,即是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该基地也成为怀集乃至肇庆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

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

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目标,怀集

正着力打造一批优质农业产业、农业发展平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品牌,

大力发展粮食、水果、蔬菜、

禽畜、南药等五大特色产业。

同时,怀集通过推动怀集丝苗米产业园、

怀集蔬菜产业园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引领农业产业规模化、现代化。

“一园区”——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则是怀集发展工业的“主战场”。怀集通过加快构建以食品加工为主,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药为辅的“一主两辅”产业体系,使该经济合作区逐步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大西南地区农业延伸、发展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业的重点区域。

结合一产、二产的发展布局,怀集同步发展仓储物流、专业市场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连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商贸中心。


为此,怀集通过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仓储设施、配送中心、转运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着力发展专业型运输物流、仓储型物流、综合服务型物流;同时,绿色农副产品交易博览中心正在全力推进建设,该中心集冷链物流、信息服务、仓储交易、展览展示、金融信贷等服务于一体,有望进一步强化怀集作为区域物流中心的发展定位。


构建“一心两轴三板块多节点”

县城扩容提质打开县域空间


翻开交通地图,

怀集区位优势一目了然,

地处粤桂湘三省交汇处,

既是我省西北隅通桂达湘的交通要道,

也是大西南川、滇、黔

三地通粤达海的门户。

如今随着二广高速、怀阳高速、汕昆高速

和贵广铁路“三高一铁”贯穿全县,

怀集完全融入珠三角“一个半小时经济圈”。

从肇庆市内部区域来看,

无论在人口还是在土地面积方面,

怀集都占据肇庆1/4的分量,

大量人口集聚,

呼唤怀集县城功能配套不断优化完善。

这样的背景下,怀集提出打造“湾区西大门”,建设“肇庆副中心”的目标要求。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目前怀集确立了“一心两轴三板块多节点”的县域城镇空间总体结构,统筹谋划县城扩容提质。


其中,“一心”以怀集县城及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大县域中心,加强怀集县城的人口与产业集聚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肇庆城市副中心。

“两轴”中,一是以怀集县城、冷坑镇、马宁镇、蓝钟镇、坳仔镇为节点,以贵广铁路、二广高速等交通干线为依托构建怀集县域中部产城一体发展轴,带动城镇与产业集聚发展,加强与肇庆中心城区及珠三角便捷连通,承接珠三角、肇庆城区外溢产业和部分城市功能;二是依托二广高速、汕昆高速形成以怀集县城为中心联系周边外围小城镇的旅游发展轴,联动南北生态旅游板块的特色空间与旅游资源,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三板块”包括依托贵广铁路、二广高速等区域交通道路,促进城市、镇区与产业平台一体发展的中部产城一体板块;以及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与旅游休闲功能的南北两大“生态+农业+旅游”板块。

“多节点”涵盖怀集7个中心镇和11个乡镇。怀集将通过完善城镇功能结构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发展要素更合理配置,联动城乡发展。


怀集县有关负责人说,目前怀集基本明确了中心城区的总体发展方向。其中,“南部融合”将重点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围绕塔山公园建设配套居住区,推进高铁新城建设,将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与县城形成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北部优化”将在城区北部建设城市新区;“东西集约”将适当控制发展规模;“中部提升”将致力提升老城区空间品质。

动产城融合发展

“项目为王”促建促产出成效


产业和城市犹如“鸟之两翼”。

当“一园区一基地”打开怀集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心两轴三板块多点”描绘出

怀集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

产城联动为怀集吸引人才、科技、资本

等创新资源提供更大的承载力。

同时,怀集围绕肇庆工业发展“366”工程、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和现代农业发展“611”工程,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年”“工业园区建设年”和“项目落地年”工作,将发展蓝图变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和工程,坚持“项目为王”抓落实。


据统计,自2017年至2019年9月底,怀集共引进合同项目68宗,计划投资总额约达110.4亿元,按行业类别分,工业项目达58个、农业项目达9个、商业项目为1个;按计划投资额度分,1亿元以上达21个、5亿元以上达7个、10亿元以上3个。


位于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内的

富丰包装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编织袋、快递包装、

纸箱、印刷品等,

该公司在2017年3月签约落户怀集,

10月动工建设,

2018年4月实现投产,

今年1—9月实现产值3078.26万元,

达到规上企业的产值标准。


“得益于怀集的‘项目服务员’制度,公司从动工到投产只用了半年左右。”肇庆富丰包装有限公司经理章途春说,这期间,公司项目由一名怀集县领导、一个怀集县直部门、园区管理局一名负责人和一名工作人员挂点联系,全方位跟踪服务,大大提高了沟通对接和问题解决效率。

以往,

企业还需要为办理各种证件跑部门,

耗费大量时间。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

怀集进一步完善“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

充分发挥园区“一站式”服务平台作用,

以最快的速度协助企业

完成项目报建等各项手续,

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转化,

促建促产出成效。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9月怀集引进的68个合同项目中,投产或试产项目达26个、在建项目达20个、筹建项目为12个、待拍地10个,其中,2019年计划新增落地开工的13个项目均已全面动工,今年11个计划新增竣工投产项目中,已有7个项目在今年前三季度竣工投产。


以项目为牵引,怀集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今年1—9月,怀集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6.08亿元,增长5.6%,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0.41亿元19.27亿元和96.4亿元,分别增长7.5%、7.6%、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8亿元,增长8.2%

一线走访

怀集县冷坑镇:田头蔬菜种出亿元产值

11月以来,肇庆全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发农业”)的工人都会起个早,在怀集县冷坑镇双禄垌蔬菜基地里忙碌起来,采摘好的菜心、芥兰等时蔬从田头被运往基地加工场的冷库进行预冷,次日凌晨5时左右打包装车,7时前发车,当天20时左右就能到达香港的批发市场,成为香港市民餐桌上的美食。

“双禄垌蔬菜基地平均每天有3吨蔬菜销往香港,最多一天的供港蔬菜量可达10吨。”肇庆全发农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罗戈说,近期供港蔬菜以菜心、芥兰、苦瓜、节瓜和茄子等时蔬为主,它们当中大部分将进入香港的批发市场和合作超市销售,部分还会从香港分流到澳门。

双禄垌蔬菜基地位于冷坑镇忠诚村,占地500多亩,是全发农业的供港蔬菜生产基地。此外,全发农业还在冷坑镇双甘村、楼边村和马宁镇经营着3个蔬菜生产基地,所生产的蔬菜主要满足广州、东莞、深圳三地的消费需求。罗戈透露,上述四个基地可年产蔬菜1.2万吨,产值近5000万元。

肇庆全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冷坑镇已深耕十余年,其发展历程是冷坑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蔬菜产业镇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目前冷坑镇共有熔炉、双甘、谭庙、楼边、和平等8个规模连片的蔬菜基地,形成6000多亩规模的优质蔬菜产业园。

冷坑镇镇委书记邓奇峰说,冷坑属于平原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质优良,蔬菜种植业是当地农业的重要支柱,但长期以来,“小农经济”封闭分散、抗风险能力差,导致种植业的效益一直比较低下。从2007年开始,冷坑镇开始发展300余亩规模化种植,为种植业的发展壮大找到了新出路。

数据显示,在2018年,

冷坑镇农业总产值达5.95亿元,

其中蔬菜种植业产值达1.8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0.25%;

目前冷坑镇总蔬菜种植面积达11800亩。

今年,冷坑镇在和平、团结、富瑞等村新增了上规模的韭菜花种植基地共2000多亩,进一步推动当地构建起供港蔬菜、出口韭菜花为主要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规模化种植也带动了冷坑镇当地种植户增收创收。邓奇峰说,目前冷坑镇拥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5家,蔬菜种植业带动农户6310户,1000多人在上述8个蔬菜基地实现就业,人均月工资达3000多元。

来源:西江日报,怀集发布

作者:林洛峰,苏泳生

编辑:蔡亚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46KBm8BMH2_cNUgDe1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