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理想主义,永远值得被尊重

2022-07-28   围剿白日梦

原标题:年轻人的理想主义,永远值得被尊重

在线提问,有无在追这一季《闪闪发光的你》的朋友?

不得不说,这档节目真的代入感极强。每周追更的过程就仿佛我自己也身在投行,正跟各位实习生一起沉浸式打工。

就算是没看过节目正片的朋友,也应该或多或少在热搜上刷到过一些cut。

什么#工作饭局中如何高效聊天#啦、#团队失利领导应该揽责吗#、#原来HR喜欢的简历长这样#……是每个职场人路过都会想点进去看看的程度,可见节目镜头聚焦的都是当代打工人最关心的话题。

甚至还有一位幸运观众,通过自己从节目里学到的各种职场小tips,成功拿到六家顶级券商的面试机会,最终取得了一份理想中的offer。

不过要数斯文心目中排名第一的“名场面”,还得是当初实习生刘坤酿在一个工作饭局上闹出的“社死现场”。

在那期节目中,实习生们得到机会与华泰证券信息技术部联席负责人王玲、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吕妍两位前辈共进工作餐。

可能是机会实在太难得,刘坤酿当场就是一个十万个为什么的大动作,连环抛出大串专业问题,分分钟把饭局变成了论文答辩现场..……

饭局上几位实习导师都出来帮孩子打圆场,又是给教授盛汤又是活跃气氛,但咱们坤酿就是不为所动,哎~追着问!

当时还有网友调侃,这幸亏是在餐厅,这要是在KTV坤酿不得拿麦克风提问啊。(夺笋啊你)

其实细细数来,刘坤酿有蛮多出圈的名场面都踩中了职场新人的雷区,我也一度隔着屏幕为他捏把汗,总感觉他在被淘汰的边缘反复试探。

但看完第五期节目之后,我却发现找到了工作价值和心中“热爱”的刘坤酿,瞬间好像变了个人。

本人当下内心独白be like:原来热爱不仅可抵岁月漫长,还可以让人坚持工作,甚至让一个人变得真·闪闪发光呀!!

这两期节目中,实习生们接到了尽调任务,刘坤酿组被分到的课题对象是一家医药企业。大家都知道,三百六十行隔行如隔山,更何况是医药这种需要一定医学、生物、化学等专业知识的领域。

什么是靶向药、什么是创新药、什么是化疗、什么是放疗、这药能治什么病又有什么副作用、一线二线三线疗法有什么区别……背景知识太硬核,斯文光看着就觉得头大,难怪连导师都说他们这组的课题,“其实缺点就是难”。

而刘坤酿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专业对口的学术背景和扎实的药学功底,尽调过程中简直把“术业有专攻”写在了脸上。

他既可以快速带动团队了解行业,又可以跟医生、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很快就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变得从容自如起来。

不过出乎斯文意料的是,刘坤酿组并没有一味抓住“专业性”的壁垒去放大。企业需要他们完成一份市场调研报告,评估创新药应该往哪个适应症的临床研发方向去推进,从而帮助企业做出研发优先级的判断。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组其实有不少“炫技”空间。

但在刘坤酿、丛广赫、薛梦淇三人进行尽调报告的时候,我们却可以看到,小组成员在专业之余,还有很多人文关怀方面的考量。经过接触之后,他们已经能够共情那些身患癌症的病人,理解他们为什么并不难接受新药,只要它安全、有效、买得起。

调研过程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仨在采访一位患肺癌的阿姨和她的家属,阿姨前半程沉默寡言,三人提出的问题基本都是家属在回答。

直到他们说“现在有一款药,又便宜又有效”时,阿姨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马上就问他们“是什么药”。

他们采访那些病人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乐观之下的无助,想和身边人继续走下去的求生欲,还有尽管饱受病痛折磨,但还是想抓住一线生机的渴望。

而他们三个,是先在医生那里了解过整体情况,得知中国每年都有几十万人患病,且发现时通常已经到了晚期,只剩余十来个月时光。再见到那些病人时,他们再清楚不过,那个正被他们调研的创新药,很有可能就是病人们新的希望。

换位思考一下,这种情况让人如何能不动容、如何能不感慨呢?所以他们仨在汇报时,仍然没能完全从那种“被感动”的情绪中走出来,刘坤酿甚至几度哽咽。

最后他们给出了一份评估表,将“治疗人数”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在“没拿下”的情况下,就开始考虑它的市场有多大。

“如果我们能帮助企业顺利地融到资,进行研发,挽救了生命,这对企业也好,对患者也好,对社会来讲,甚至对我们自己来讲,都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共赢。”

在实习导师张继强看来,尽管汇报中的安排比重其实不太妥当,但实习生们对这家医药企业的尽职调查,恰恰体现了投行业务的价值所在。

说白了,实习生们因为患者的困境哽咽落泪、将生命质量放在市场利润的考量之上,这些柔软感性的时刻或许和大家眼中的“专业度”、“职业感”会有出入。

但年轻人的想法是,我们应该要去赚更多的钱,还是去救治更多难救的病人?

“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了,全球现在有两万个肿瘤实验室,数百个药企、数万个研发成员,我们前赴后继,一代又一代,试图告诉你们希望的存在”,正是这份真诚和温暖打动了实习导师,也成为刘坤酿组逆风翻盘,夺得第一名的重要加分项。

在尽调过程中,刘坤酿组看到了一家成熟药企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和发展愿景,大家都在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而努力着。在被企业“造福社会”的理念深深打动之余,实习生们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付出能让更多人获得希望。

这种实打实落在肩头的责任感和价值感,会让实习生们对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更加认同。其他两组小伙伴也是如此,朱光晔组去到一家文旅企业的景区,沉浸式体验了他们的各项大胆创新。

这年头大家在文化旅游这块的需求越来越大,文旅企业承担的压力其实也不小,但我们可以通过朱光晔组的视角看到,整个文旅行业都在坚持努力满足普通人的旅游需求,他们在“为梦前行”。

何拜亮格组去了一家乳业消费品企业,他们从牧场数牛开始、利用无人机实时拍摄、对话企业相关业务负责人,几乎走访了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实习生们最终得出结论,从源头生产到技术研发,从科学管理到市场布局,企业的努力和成就环环相扣。而作为一家国内领军企业,他们对振兴和发展国产乳制品的决心也从未动摇、松懈过。

不得不说,这季《闪闪发光的你》刷新了斯文对于投行的印象。

以前我不太了解这个行业,只觉得它光鲜亮丽、沉迷搞钱,每个从业者都是妥妥的职场精英范儿,他们精准、精确、一丝不苟,却好像总少了一些“人情味儿”。然而这档节目让我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职场可以是有温度的,投行也是充满热爱的。在这个旁人都以为“最看重经济效益”的行业里,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持续发展,同样是他们所重视的议题。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也与这个看起来“高大上”的行业息息相关。

斯文刷到过有人在知乎提问,“聚焦投行的《闪闪发光的你2》,是否展示出了投行的本质”,节目中的实习导师孟宪君在回答中举了个生动的例子。

小时候我们想去餐厅吃饭,排队的时候人不敢离开,点餐需要拿着菜单翻开,服务员在旁边书写记录,结账时也少不了反复核对。而现在呢,想去火爆的餐厅打卡,排队可以通过小程序,点餐能直接扫码,结账也基本全都电子化了。

这一切进步的背后,其实都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资源的助力。而投行所做的事,就是“帮助对的人找到对的事,并促成有温度的合作”。

投行是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三组实习生在去企业尽调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在投行人的帮助下有效平衡着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我们一定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是年轻人特有的理想主义。

实习生“AI达人”潘俊彬来自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统计和精算专业,高中时拿过沃顿的录取通知书,也曾收到过大厂的顶薪offer。但他却选择来到投行实习,更认为自己“爱折腾”、是金融行业的“奇葩异类”。

他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交叉型人才”,“不仅有科技的技能,还有商业的头脑”。投行如今给了他这个机会,他也想用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来为投行注入新的血液和新的赋能。而想凭一己之力改变一个行业,也不失为一种“年轻人的理想主义”。

好在《闪闪发光的你》中,前辈们足够尊重年轻人的热血与冲劲。他们没有用“过来人的经验”那套压人,而是耐心倾听年轻人的想法,让两代人的热爱与尊重相互碰撞、相互交融。

观众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体会到了投行的社会价值,“金融不是把钱从这里搬到那里”,而是创造价值。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真正有价值的项目提供支持,从每个小项目做起,推动一个个细分领域的进步,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切实的价值。

除了重新认识投行这个行业,《闪闪发光的你》更多的是让我们跟随观察团一起,见证实习生们的个人成长和变化。

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刘坤酿,因为他之前给自己的压力很大,总是有点迷之紧张和不自信,甚至想过要退出实习。但在这次尽调过程中,他仿佛来到了自己的主场,甚至有点气场全开那味。

不仅实习导师夸他“状态很好”、“感觉放开了”、“真的在闪闪发光”,就连对接过的客户都对他们赞不绝口,当场表示“人才我们肯定不能放过”,要是刘坤酿真被淘汰了欢迎到他们那去,现场挖角可还行!

包括最后被淘汰的姜成,她的进步也肉眼可见。

从前的她在团队里算是辅助型人才,逻辑、书面、思考能力都很强,可惜为人内敛慢热,一直没能把自己的优势完全展现出来。

就像刚开始,全组的PPT都是她做的,她本人却没有上台演讲,实习导师对她最大的感觉就是“看不到”。

直到这次濒临淘汰,她整个人的精气神才终于提上来。面对实习导师的提问,她从容又自信,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也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相比之前的压制和瑟缩,这次的姜成落落大方、进退有度。

就连实习导师都不住感叹,如果一开始她就是这个状态,那绝不可能会被淘汰。

虽然临走前的小爆发没能逆转淘汰的定局,但是斯文相信,离开节目的姜成,从此再也不会被“不自信”限制发挥,也一定更懂得及早展现自己的优势。

仔细想想,从这档节目中受益的又何止是来参加节目的实习生呢?

区别于市面上的明星观察类节目,《闪闪发光的你》投行季选择的观察团更倾向于“知识型”,除了大家熟悉的马东和张泉灵,唐涯、温义飞、王益为等嘉宾也都各自拥有一串“闪闪发光”的背书。

有这样的观察团坐镇,他们可以一边观察实习生的行为,一边给屏幕外的观众提供诸多切实可行的职场建议。

比如尽调报告时朱光晔组的表现不佳,被当众批评之后大家觉得委屈,那么如何才能在不卖惨、不甩锅的情况下,向领导解释自己的工作受阻了呢?

敲黑板,张泉灵老师小课堂告诉大家,不要当面进行任何无效解释,应该在事后赶快找领导问,说明自己在工作中遭遇了哪些阻碍。

“如果您遇到了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用请教代替抱怨,给人留下的职场印象就会完全不同。

在闪光聊天室,我们总能遇上这样的瞬间。观察团总能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给职场新人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指导,没有高大全的说教和鸡汤,句句都是干货。

这正是知识型观察团的宝贵之处,他们不经意之间的良言,会让这档节目不再只是一档单纯的综艺,更是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可以学习和参照的职场手册。

目前节目进程已经过半,剩下的八位实习生将重新组队,他们的实习指导会回到自己原本的岗位。预告里还可以看到,第一季的“人气学长”林鹰谷回归,和其他课题教练一起,为实习生们带来了全新的、难度更高的课题。

最终的录取名额会在课题对决的优胜组中产生,实习生们也将面对企业上市最重要的发行定价环节。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实习生直面发行人和投资人了!

实习之旅即将进入新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有温度、有价值的职场,实习生们又将迎来怎样的考验和成长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