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军队少、武器差、战斗力弱,为何北洋军阀时期一下变强大了

2022-08-12   张生全精彩历史

原标题:清末军队少、武器差、战斗力弱,为何北洋军阀时期一下变强大了

清朝时期,中国的军队战斗力很弱,给人的感觉就是无兵无武器。清朝灭亡,到了军阀混战时期,军队一下子就变得非常多,而且战斗力也明显变强,武器似乎也变得很丰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咱们说北洋军阀时期,军队的战斗力变强了,是有根据的。在清朝的时候,列强纷纷入侵中国。八国联军一共也就五万人,却打得清朝的军队溃不成军,清朝还和列强签订了让清政府根本就承受不起的《辛丑条约》。但是到了北洋军阀时期,列强这种成建制的对中国的入侵变少了。当时唯一加紧活动的,就是日本。但是日本也只是在蠢蠢欲动。派出整支军队来打仗的列强,在北洋军阀时期并不多。由此可见,这与北洋军阀时期,虽然混乱,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强劲,以及武器装备变得很好不无关系。

那么,北洋军阀时期是怎么突然变强的呢?

清朝军队

一、关于“为谁打仗”的问题。

清朝时期的军队,就数量来说,其实并不少。尽管八旗军和绿营军的战斗力都很差,但是数量上是有保障的。清朝灭亡前,全国还有77万军队。其中八旗军13万,绿营军46万,新式陆军18万。这个军队的数量,其实就是清朝历代正常军队的数量。比如康熙时期军队也就60万,乾隆时期也就80万。鸦片战争时清朝的军队也就80万。总之,总体军队数量,在清朝历代都没有什么变化。

就武器装备来说,鸦片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清朝军队的武器装备确实非常落后,普遍处在冷兵器时代。所以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对清朝,基本上是“降维打击”。那时候,清朝上下进行总结,普遍认为是因为武器落后。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就努力建造兵工厂,生产热兵器。尤其在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兵工厂的发展更快。到了清朝末期的时候,兵工厂已经遍地开花。成规模的就达到了35个,其中最大的包括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局、汉阳枪炮厂这些,生产了为数不少的先进武器。

就大型战舰来说,当时北洋舰队的战舰数量与规模,也号称世界第一,让日本人都羡慕不已。

但是清朝的军队战斗力却很弱,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庚子战争,清朝也是几乎没有任何战斗力。之所以是这样一种情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谁打仗”的问题。

清朝时期的军队,都是在为皇帝打仗。不是说那时候的人不爱国,他们当然也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但是那时候皇家就是国,国就是皇家。他们也知道皇室腐败,慈禧太后专权。他们打仗的目的,是希望能够获得朝廷的赏识。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赏识自己、升迁自己的领导,仗往往打得稀里糊涂。就算是死了,也不知道是为谁死的,更别说得到升迁获得好处了。

这也就是皇权时期的一个特点,必须搞清楚“为谁打仗”的问题。陈桥兵变中,那些士兵们为什么要发生兵变,为什么要把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肩膀上?就是因为小皇帝太小,没有什么判断力,将士们不知道“为谁打仗”。

清军为什么能够打败太平天国?最主要的是出了“圣人”曾国藩。曾国藩是为了他心中的“理念”打仗,他把“国家”进行了符合儒家传统的解释。所以他奋不顾死地打仗。在他的带动下,湘军才强大起来,才打败了太平军。但是,在那个时候,有多少曾国藩这样的“圣人”呢!

清朝末年,朝廷权力斗争很厉害,还不断“变脸”,一会儿光绪是领导,一会儿慈禧是领导。哪怕慈禧当领导,在八国联军入侵前与八国联军入侵后,她也是两个态度。所以将士们无法解决“为谁打仗”的问题,自然不愿意白死。

北洋军阀时期,军队都成了私家军,都是在为军阀头目打仗。而军阀头目也明白,他们是在为自己打仗,是在“创业”。打的胜仗越多,抢下的地盘越多,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多。如果军阀头目赏罚分明,像张作霖那样,那么将士们感到自己有前途,打起来就奋不顾身。

总之,只要“为谁打仗”的问题解决了,目的性明确了,战斗力自然不一样了。

北洋军阀

二、关于“军队资产化”的问题。

清朝末期,军队都是朝廷的,不是某个将领的。朝廷为了避免私家军的存在,一方面会限制国家整体军队的数量。另一方面,会不断撤换军队的将领。

清朝军队数量长期保持在七八十万之间,就是要限定军队的数量。军队就像火药桶,这个火药桶可以炸敌人,但同时也会爆炸杀伤自己。如果火药桶太多,国家都坐在火药桶上,那是十分危险的。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被破灭以后,清朝立刻下令解散湘军、淮军和楚军。袁世凯进行小站练兵以后,朝廷对他异常猜忌。如果不是因为爆发了辛亥革命,袁世凯是没有机会再掌控他所练的新军的。

但是,北洋军阀时期,军队变成了一种资产,属于军阀头目自己的资产。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军队的数量越多越好,武器装备越精良越好。资产越多,他和别的军队较量的时候,本钱也就越大。这就如同赌博的两个人,谁的本钱越大,谁能下的赌注就大,谁就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所以到了北洋军阀时期,光是军队数量,就已经达到了140万到150万之间,和清朝末期相比,几乎翻了一倍。至于武装装备,就更加先进。张作霖自己都已经拥有战舰27艘,甚至还都是航空母舰。

张作霖

三、关于“代理人”的问题。

清朝晚期的时候,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很频繁,那是因为“代理人”比较单纯,就只有清朝政府。那时候,他们对清朝政府的脾性也已经摸得比较清楚,知道清政府害怕打仗。只要给清政府来一点硬的,清政府立马就服输了。所以那时候,他们虽然一直在寻求和清政府打仗,但是一直还是比较小心的,害怕把清政府给打灭亡了。一旦把清政府给打灭亡了,他们在中国获得经济利益的“代理人”就没了,至少没有清政府这种好的“代理人”了。

到了北洋军阀的时候,北洋军阀很多,成不同的派系。“代理人”就分散了,也变得不确定了。也就是说,列强已经没有统一的“代理人”,也不太可能确定“代理人”。就算确定了某个军阀头目作为“代理人”,万一这个军阀头目在内部混战中失败,列强的投资不就跟着失败了吗?

就比如日本。日本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先拿下中国的东北,再图谋全中国。但是在东北的时候,找谁为“代理人”呢?他们找过张作霖为“代理人”,但是后来又把张作霖炸死了,为什么?就是他们觉得这个“代理人”找错了。

日本目标明确,但想找“代理人”都那么困难,英美等国家就更加困难了。实际上,美国直到二战以后,才找到蒋介石这个“代理人”。但是蒋介石最后打败了,美国在亚太的战略也因此严重受挫。

总之,以上三个问题是否解决和确定,决定着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以及列强对中国军队所采用的政策。所以清朝灭亡前后,军队才是不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