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硬刚华为背后,是一场生死之战:AEB到底有多重要?

2023-11-09     王新喜

文/王新喜

小鹏华为互怼“AEB”,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参与讨论热议,话题越来越热闹了。而腾势也加入了科普。甚至有车主亲身上场去测试问界M7的AEB功能。今天小鹏汽车官方直接发布了AEB学习笔记第1期,这场互怼还未结束,似乎要与华为硬抗到底。

小鹏持续炮轰以及硬刚华为背后,显然目的不是要做智驾领域的第二名,而是要与华为争夺第一名的位置,小鹏意识到,这已经是一场生死之战。

在笔记中,车企对AEB的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大量车型中AEB功能广泛应用,中、美、欧等各国的监管和测试机构也已经形成了完善和成熟的测试方法。小鹏称AEB很重要,有标准,基于AEB的主动安全性能是当今汽车智能化技术的硬核表现。而关于AEB的考核也很严格,C-NCAP、E-NCAP对于AEB的碰撞测试均有明确的标准要求。

但小鹏在第一篇笔记中,似乎没有直接回应小鹏的AEB能力,但我们知道,拥有智能驾驶能力的车机可以增强AEB能力。小鹏在智驾能力上,中汽研IVISTA的官网,小鹏P7和阿维塔11的AEB测试拿的都是满分,因此,小鹏绝不甘心智驾第一名的位置被华为抢走。

该事件缘起于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质疑了华为问界的AEB(自动紧急制动)技术,他表示,表示某友商的AEB技术99%是造假,拿消费者当小白鼠,属不道德行为。并称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对此,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余承东在朋友圈发文反驳,有的车企,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AEB主动安全测试结果非常差,一问才知道他们连连AEB的基本功能都没有做。要么让手下忽悠了,要么让是汽车行业发展缺乏最基本的认知。

目前包括哪吒张勇、腾势赵长江也加入了科普解读AEB。赵长江在微博上表示AEB技术是一种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自动刹车,从而避免碰撞。但AEB技术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需要针对各种场景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事实上,谁的技术好,是骡子是马,最好拿出来溜溜,通过充分的数据与场景测试去验证,而不仅仅停留在耍嘴皮子阶段。

不过目前来看,问界这边已经有勇士肉身试车了,挑战60km时速自动刹停,AEB成功介入,小鹏目前是通过笔记的形式应对,可能始终说服力不够。

从何小鹏的观点来看,他在没有实车测试的情况下,仅仅是“我们的人去问了”,就直接开怼,汽车创始人对待一个重要车辆功能,如果缺乏严谨理性的态度去对待,是一件非常失分的事情,这甚至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你产品的信任度,因为你在未经实测的情况仅仅是“我们的人去问了”就直接给出了判断,显得非常儿戏。

因为你在做的是汽车行业,针对功能进行测试给出结论,是一个基本的科学态度。

过度关注AEB,有好坏两个方面

当然,何小鹏的本意我们也需要关注,他要表达的是,核心在民间小视频+特调。超灵敏的AEB,不适用高速使用场景的。此前华为高管余承东宣传的AEB主动安全可以在9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下刹停,就因为这一项技术使得M7火爆出圈,小鹏表示他的方案是XNGP技术,相当于静态AEB,一旦周围有障碍物,车辆会主动避开。

目前对于何小鹏所说的问题,我们也要辩证来看,其实到底是主动避开好还是直接刹停,要分具体的场景,但高速行车的场景下直接快速刹停带来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包括可能造成后车追尾,高速上多车追尾很可能造成人身安全事故,虽然目前的法规是后车全责,但随着自动驾驶大规模上,幽灵刹车的次数也大量增加,反而带来了风险。

从目前大家对AEB的关注力度来看,这个事情有两个方面,有好有坏。好的一面是,真理越辩越明。智能汽车的发展就会向着越来越注重行车安全性的方向去提升,把安全性能做成买车的重大指标,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费者的事情。

但与此同时, ABE本身不是什么新技术,这样一吵,可能让不少小白认为ABS只是小鹏与华为等厂商才有,其他厂商没有,其实这是一个认知误区。同时,这件事情也可能放大了消费者对ABS的过度依赖,不少人或许觉得,有了这个功能,开车或许可以打盹了,这不是一件好事情。

小鹏的生死之战:AEB的热度已经起来,它到底有多重要?

事实上,早在23年前,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就已经基本普及。2010年代,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基本普及。2020年代,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开始普及,包括奔驰宝马、沃尔沃、日系的日产丰田等车辆都已经具备了,很多燃油车都已经普及了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放眼全球,美国及日本等传统汽车工业国家早已将AEB纳入评估体系,有数据显示,AEB技术能在现实世界中减少38%的追尾碰撞事故,能显著提升驾驶的安全性。

而具体到国内市场,乘联会一份报告指出,AEB作为重要的主动安全功能,在今年上市的大多新车中已实现全系标配。截至今年年中,乘用车配置AEB功能占比为49.5%,其中新能源车配置该功能占比已达到55.8%;而16万元以上的乘用车对于该功能的普及率已高达67%。

因此,总的来说,其实当前AEB其实不是什么新技术,而是一项标配,它大大提升了车辆的行驶安全和避险能力。但这些都是电子辅助功能,让驾驶者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系统可以介入,帮助车辆可以有避险的空间,但绝对不是可以完全依赖的功能。

不少博主表示AEB好用,包括各个车主碰到的鬼探头,逆行横穿的各种视频,让人感觉问界的AEB应该确实有点东西。但是如果车主覆盖范围扩大,时间点拉长,场景复杂化,那么AEB未必能准确判断而不存在任何失误与误判。

事实上,目前哪吒张勇也参与了进来评判,张勇直言,AEB 场景的复杂性太高,各种场景下的功能表现会不一致,比如天气,雨量,阳光,速度,障碍物的大小等等。他也表示,要做得好难度“确实很高”,需要极大里程和样本量的测试。

总的来说,小鹏与华为的互怼,成功的把AEB的热度带起来了,智能驾驶是小鹏最大的卖点,但华为已经抢占了消费者心智,这让小鹏意识到了危险。

接下来的一个趋势可能是是,厂商卖车,可能多少会提上一嘴AEB。各大厂商也将全力投入智驾以及AEB能力,毕竟,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默认凡是配备AEB的车辆都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刹车辅助效果。这可能导致人们在开车过程中,过度信任汽车辅助驾驶的反应能力,在复杂的路段过于松懈,这可能会增加安全上的风险。

因此,厂商必须要在这一项能力上做扎实,否则一旦翻车,就是个大问题。毕竟,涉及安全的东西,最好严肃对待,勿过分夸大,如果一旦有极小的概率触发失灵,很可能导致不可控的风险,这种安全事故也不可不防。

从目前的民间视频案例来看,AEB的热度已经起来,消费者未来很可能会把AEB能力放在了一个较高的购车指标上,在这方面,华为做了不少研究,正在获得消费者认可,也在抢占心智,这也是小鹏慌乱的原因。

因为如果在AEB这项指标上,小鹏处于劣势,那幺小鹏在智驾领域的护城河优势就立不住,小鹏未来卖车可能处处被消费者对标华为并被华为压制。因此,对于小鹏来说,AEB的战场已经上升到生死之战。但小鹏所说的问题,以及哪吒张勇提到的复杂场景以及足够长时间的样本问题,我们同样需要重视。

毕竟,这个是涉及到行车安全,有触发率和成功率的问题,一旦不能成功并且准确触发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这是人们需要关注的一个方向,也是未来车企要改善以及不断优化的一个方面,甚至是车企要主打的一个重要战场。

在目前的情况下,小鹏要扭转当前的局面,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各种场景,实测小鹏与华为的汽车的AEB表现,发布AEB学习笔记很难有真正的说服力。小鹏既然选择了硬刚华为,要争夺智驾领域第一名,那么应该拿出应有的硬实力,通过实战测试来拉升口碑,不断把智驾能力与AEB能力作深,消费者的选择、认可与口碑最终会给出答案。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38a64589d0b6e601e3572feb1eb8b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