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好的,为何就想不开了呢?他们的内心,父母了解吗?

2023-05-30   老张育儿

原标题:孩子好好的,为何就想不开了呢?他们的内心,父母了解吗?

晚上跟朋友聊天,又说到了胡鑫宇事件,直到现在回忆起这件事,还是觉得特别心痛……

朋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好好的,怎么会想不开呢?从神情到语气,满满的都是不可置信。

关于胡鑫宇事件,相信很多人都有了解,但还是想带大家再回顾一次:

2022年,15岁高一少年胡鑫宇,在学校期间突然离奇失踪,引发了社会关注。大家猜测过无数种可能,却唯独没有想到,少年是自行离开学校,然后自缢。

在离开学校之前,胡鑫宇曾像同学和老师说起过内心的压力,也曾多次像母亲哭诉不想读书。奈何,他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妈妈的重视。

作为青春期男生,学习的压力、人际关系的问题,使得胡鑫宇的心理状态出现问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抑郁症”。

因为关注的人实在太多,而且有很多“阴谋论”,所以胡鑫宇事件选择直播,让大众更清晰的直面这件事情。

对于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很多人都表示接受不了。但事实胜于雄辩,即便接受不了又能怎样?胡鑫宇同学还是离开了。

这件事,也引起了无数网友的重视。说到底,还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若一开始父母关注到位,学校也加强心理教育,或许这个悲剧就不会出现。

孩子为何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呢?父母了解吗

大多数父母,直到现在也不理解,为何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用他们的话说: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只要用心学习,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还有什么可烦躁的?

殊不知,父母的这一想法,就是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的元凶之一。总是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的强加在孩子身上,自以为是的要求、管束……

在父母自以为是的“为你好”中,孩子慢慢觉得自己就是木偶,不配有想法,也不配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听话。

想告诉父母: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不同年龄段需要承担的压力。再加上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很容易就会陷入性格误区,出现心理问题。

本来学习压力就大,结果父母还在背后不断施压,就连晨起多睡半个小时的资格都没有。好不容易等到的周末,也被各种兴趣班填满,“鸡娃”的情况实在太严重。

另外,还有一些孩子性格内向,他们不懂释放压力。看似听话照做,每天按照父母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实则内心想过无数次放弃。他们就像气球一样,总有一天会爆,因为人的容忍度,是有限的。

除了学习压力之外,社交方面的压力、父母强悍的管教方式,都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悲催的是,父母居然觉得学习是孩子分内的事情,而管教则是为了他们更好。

孩子内心的声音,父母到底听到了吗?

1、恐惧的声音

“不好好上学,这辈子就没有出路,连进工厂打螺丝,都用不到你。”

“连学习都学不好,你还能干什么呢?”

这样的话,相信很多父母,都曾在教育孩子时脱口而出。看似是为他们好,想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却在无形间把压力给到他们。

父母的这些话,没有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反而让他们陷入深深的恐惧中。好像除了学习,未来就是一片黑暗,想想都觉得可怕。

2、自卑的声音

“你真让我失望,看看别人家孩子,再看看你……”

“同一个班级,为什么别人都能学会,而你学不会呢?”

想问问父母,你们小时候听过这些话吗?听到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感受呢?相信也特别难过,特别内疚吧?时间久了,还会自卑。

既然知道这种滋味,为何还要让孩子重蹈大人的覆辙呢?这些话,真的会让孩子陷入深深的自卑中,会让他们觉得不如别人。

试着多爱孩子吧,他们需要在爱意中长大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直到现在想起来,还是会泪流满面:

女孩被妈妈责骂,委屈的哭起来。但她还是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你骂我是爱我。其实,我更爱你,因为我从一出生,就爱你!

其实算下来,孩子爱父母的时间更久一些,而父母都是从二十多岁,甚至更大年纪才开始爱孩子呢。

无论是几岁的孩子,还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鼓励,渴望被父母的爱意包围。只有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才能无所畏惧,在挫折面前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