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大半个咖啡圈都汇聚在上海。
昨日(5月26日),一场专属咖啡人的行业聚会在上海虹桥品汇圆满落下帷幕。
上海咖啡产业高峰论坛现场,Tims天好咖啡、麦咖啡、挪瓦咖啡……行业头部和新锐品牌齐聚,带来一整天的高密度输出。其中,产品创新、年轻人喝咖啡、中国咖啡模式,成为了当天现场的热词。
他们在现场具体分享了哪些内容?一起来回顾!
5月26日,由上海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指导,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主办,上海国际咖啡认证中心及咖门等机构共同承办、晨非食品冠名的“上海咖啡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虹桥品汇圆满落下帷幕。
行业一线头部和新锐品牌汇聚一堂,紧贴当下行业热点问题,通过10余场主题分享、2场圆桌对话,共同探讨中国咖啡市场的正在发生。
1、新市场:增长的最大动力,来自咖啡连锁
近两年,中国咖啡市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那一定是“新”。
现场,咖门合伙人汤迪在致辞中表示,来到新咖啡时代,新产品不断被开发,新模式不断被探索,新增量不断被激活。
咖门合伙人汤迪
如今的咖啡市场的模样,是由市场的实践者、参与者、变革者共同绘就的,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有变化就有机会。
Tims天好中国首席运营官夏渊,分享了《深耕中国 打造规模连锁咖啡》。他认为,既然要深耕中国,就要在中国做一个非常长远的、以自营为主的国民咖啡。而国民咖啡背后,一是价格亲民,二是便利性。
挪瓦咖啡创始人郭星君从品牌自身出发,现场分享了打造品牌竞争力的思路。他提到,从目前的需求来看,中国咖啡市场还处于窗口期,这意味着整个中国咖啡市场存在非常大的增量空间。
而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背后的动力引擎来源于连锁的咖啡品牌和咖啡门店,除了独立的、有特色的咖啡馆或者咖啡品牌,增长最大的动力来自于连锁的咖啡业态。
挪瓦咖啡创始人郭星君
2、新客群:“早咖午茶”成为新一代的生活方式
走入日常,是咖啡近年来在中国最大的变化,咖啡也逐渐成为年轻群体的社交硬通货。
在本次论坛中,上海金拱门食品有限公司高级总经理罗伟从品牌视角,分享了《如何用一杯咖啡链接年轻人》。
罗伟表示,当我们想要了解当下年轻人对咖啡态度的时候,有两个关键点值得关注,一是,咖啡有没有体现出顾客的情绪价值;二是,咖啡有没有体现出场景的桥梁。
咖啡生意并不容易做,所以更要关注如何用产品链接到客户群体,打造贴近年轻人的品牌人设,用一杯有态度的咖啡,让高品质的手工咖啡成为触手可得的生活日常。
在新消费论坛环节,捌比特咖啡创始人阚欧礼、复星创富投资有限公司风险合伙人庄伟元,永璞咖啡创始人铁皮、角楼咖啡副总经理王曦、熊爪咖啡创始人王湉、当刻咖啡创始人胡溪桓、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吴峰,共同探讨了如何做好年轻人的第一杯咖啡,如何做年轻人持续喜欢的咖啡品牌。
饿了么副总裁、新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张瑞东
在分享《现制咖啡数字消费趋势洞察2023》时也提到,从赶时髦到咖啡续命,年轻消费群体已逐步养成喝咖啡的习惯,咖啡消费逐渐渗透到年轻人的日常,“早咖午茶”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趋势洞察的分享,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3、新产品:开启上新竞赛,中国品牌重新定义咖啡
咖啡市场规模不断扩容,咖啡产品也开始了上新竞赛。口味、包装、营销等多方向的变化,为咖啡行业注入了更多生命力。
青岛晨非食品创始人唐建,在现场分享了关于新咖啡赛道爆品逻辑的思考。
他认为,中国咖啡品牌重新定义了拿铁,甚至重新定义了咖啡,不断突破的产品边界创造了中国新咖啡的画像,口味的带来的愉悦感,是消费者复购的理由。
唐建分享了关于爆品逻辑的思考
他还表示,现制饮品的包容性和灵活性,离不开供应链端的支撑,当前端创新枯竭的时候,来自原料供应端的启发将激发灵感,前端的竞争,最终会演变为供应链实力的角逐。
在新产品论坛环节,云南精品咖啡社群&庄园联社负责人陈单奇、中石油昆仑好客咖啡联合创始人杨富强、Seesaw Coffee营运总监叶飞、S.O.E Coffee创始人魏凌鹏、Something For 咖啡创始人/CEO李文静、TAG 泰阁咖啡创始人王政,共同畅聊现阶段的咖啡产品该有怎样的坚守与突破,共同探讨了如何界定创意咖啡产品的边界。
4、新业态:咖啡融合新茶饮,中式咖啡正在崛起
近两年,越来越多茶饮品牌开始跨界咖啡,茶饮品牌的入局,为咖啡市场带来了更成熟的商业思考。
作为茶饮店较早布局咖啡赛道的品牌,CoCo都可/咖啡主理人张仲仑从茶饮角度对咖啡现状进行了拆解分析。
CoCo都可/咖啡主理人张仲仑
目前咖啡增量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来自非咖啡爱好者和初级咖啡爱好者,运用新茶饮的思维,开发出更多符合茶饮用户喜好的咖啡饮品,能有效降低用户喝一杯咖啡的门槛,透过拉新茶饮用户,从而转化成咖啡用户。
美团外卖商家营销部总经理周思锐在进行咖啡外卖趋势与消费者洞察的数据解读时也提到,在咖啡外卖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日常的同时,要把握风味咖啡机会,抓住茶饮赛道中可渗透的人群做增长。
把握风味咖啡的机会,抓住新的增长
茶饮与咖啡的融合发展,不仅是口味上的惊喜,也是咖啡本土化的创新。7分甜、轻醒咖啡创始人谢焕城在现场分享了《中式咖啡的探索与崛起》。
在他看来,中式咖啡的崛起是必然的,中式咖啡离不开“花、果、茶、奶”四大元素,正如咖啡在来到中国以后,加入椰奶才有了如今的生椰拿铁。咖啡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中国人需要自己的咖啡品牌。
7分甜、轻醒咖啡创始人谢焕城
5、新模式:找到差异点,红海之下必有蓝海
咖啡赛道走向商业化、规模化,各个区域的连锁咖啡品牌,都快速扩大规模。
从云南跑出的四叶咖,创始人李俊伟以品类创新为原点,分享了品牌的差异化路径。他希望通过充分发挥原产地优势,做出让所有年轻人都喜欢的中国咖啡,让所有人都喝得到的好咖啡。
四叶咖创始人李俊伟
凭借卖出“极致性价比”走红的三立方,创始人刘思强来带了《诞生在上海的“5元咖啡”》主题分享。
上海目前的行业竞争格局,可以用“内卷”来形容,入场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坚持,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生态,才能尽早从红海竞争转向错位共生。
三立方创始人刘思强
来自华东的黑马品牌比星咖啡,创始人吴彬彬从品牌发展角度,分享了他的突围思路。
吴彬彬认为,做品牌一定要有沉淀,有沉淀才有爆发。
至于能否打破规模化的瓶颈,一是取决于商业模式、渠道、开店方法,二是定义什么品牌,触达用户的心智,三是产品与价格带。比星咖啡之所以可以快速冲刺到100家店,是在速度、质量与品牌建设上做好了平衡。
比星咖啡创始人吴彬彬
行业若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随着咖啡赛道不断扩容,企业对咖啡师人才标准化的要求愈来愈高,对咖啡师技能水平评价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自《咖啡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发布后,企业在用人的选择上、在对员工的评判上,有了更权威的标准。
随后,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上海市技师协会承担起《咖啡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程》的编写工作,并由上海市技师协会咖啡专业委员会落实完成。
在该教程编订工作进入尾声之际,主编、主审的受聘仪式,也在本次活动中正式举行。相关部门领导亲临现场,向《咖啡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程》的主编、主审颁发聘书。
作为主审人之一,咖门创始人路文兵也在现场正式接受了聘书
这不仅关乎咖啡师的未来,也助力了咖啡品牌企业发展。
此外,论坛现场,由虹桥国际咖啡港、美团、第一财经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研究撰写的《2023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正式发刊。
上海市技师协会咖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副秘书长、虹桥国际咖啡港特约顾问亓超杰对《2023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进行了专业解读。
从产业上下游趋势、消费需求变迁、品牌经营打法、典型城市发展案例梳理等多个维度,全面剖析了咖啡宏观、供应链情况、以及行业展望。
这场属于咖啡人的专业聚会,圆满落下了帷幕,但这并不是终点。
我们看到了咖啡人的热情与咖啡赛道的火热。咖门作为行业长期观察者,未来将与咖啡人一起,走进属于中国咖啡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