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以前的娃“天天挨揍”,却很少抑郁、有心理问题?真相太扎心

2023-09-18   全能辣妈plus

原标题:为啥以前的娃“天天挨揍”,却很少抑郁、有心理问题?真相太扎心

作者 |探长(共1591字,阅读约4分钟)

很多成年人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总是会说:

我就是从小打到大的啊,现在一点儿事儿也没有啊?怎么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抑郁、离家出走、甚至跳楼呢?”

在过去的年代里,有一些孩子会因为各种原因经常挨打。

比如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异、严厉的纪律要求、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再加上“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影响;

所以,不少人会觉得打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孩子也会觉得自己做错事挨打也是很平常的。

有的人认为,现在孩子要啥有啥,生活的多幸福,但是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却越来越多,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尽管孩子们现在物质生活上富裕了,玩具、手机、平板、衣服都能买新的,但是心理问题却频发,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快乐、天真、童趣。

家庭价值观的影响:

在过去的社会中,打骂孩子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教育方式,甚至被认为是培养孩子纪律和坚韧性格的重要手段。

然而,那些被打大的孩子,哪怕他们心理上出现了问题,他们可能也不自知;

而且,也有一部分人,在经历了棍棒的教育方式之后,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于是改变了教育方式,让孩子更快乐的度过童年。

网络的不断发展

以前我们只有电视和报纸,也只能听说周边的人事物,所以,哪怕哪个孩子因为父母的挨吵离家出走或者发生意外,我们也不得而知。

而现在,网络能够让我们看到另一个世界,了解到不同地方的人事物,什么事情都可能被发到网上。所以,我们听到的见到的多了,就认为现在孩子出现问题比以前得多。

身心发展的差异: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个人对压力、刺激的忍耐程度都不同,有的孩子能够将负面的情绪转移,不在乎这些负面的因素,而有的孩子就会很在意。

受到家庭环境、父母的影响,孩子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过去的孩子看似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没有受到体罚的影响完全没有心理问题。体罚可能会在他们的行为、情绪和心理层面产生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并伴随一生。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他们其实面临了很多成年人体会不到的问题,这些原因很现实:

以前孩子们放学之后,作业并不多,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泥巴、跳皮筋、摔纸片、打水漂、爬树,不到天黑不回家。

他们有烦恼、不开心、心事可以对朋友、同学、爷爷奶奶、姑姑、叔叔、表姐表哥去诉说,在孩子的身边,有很多可以聊天的人。

而家长呢忙着工作、缝补衣服、洗晒、做家务,对孩子的学习也大多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认为只要孩子能吃好喝好长得壮,以后替父母干活就行了。

孩子们的童年是快乐无忧的。

而如今的孩子,放学之后要回家写作业,上补习班或者兴趣班,刷题是常态。他们耳边经常听到的就是“压力”“挣钱”“考试”“成绩”“别人的孩子考了100分”“你要好好学习”等等这样的话语,在他们的心中形成了封闭的循环。

在孩子的身边,只有爸爸妈妈,有的可能只有爷爷或奶奶,姥姥或姥爷,如果父母不理解他们,他们便没有可以去聊天、沟通的对象了。

在孩子的世界当中,早早的就有了竞争、淘汰、压力、孤独等等一系列他们本不该承受的事情。

现在和过去的时代不同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大不一样,而且看到身边、视频中别的孩子如此优秀,父母的心态逐渐偏离了,教育方式也出现了问题。

现在的家长注意力大多主要集中在孩子的身上,攀比、炫耀、面子等思想,让父母急切地想要让孩子比别的孩子好。

特别是一些全职妈妈,每天主要就是围着孩子转,看到孩子哪做的不好就是一顿批评、在外人面前让孩子表演才艺来赚足面子等等。

于是,孩子每天被一双或者无数双眼睛一定盯着,被父母的高期望高要求推着走,他们没有休息的时间,不敢停留,也害怕自己做错、挨吵。

在这样紧张的情绪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辣妈语录:

让孩子回到孩子的身份,父母焦虑的心平缓下来,让孩子们奔跑、玩耍、探险、聊天,孩子的幸福感提升了,心理问题自然越来越少。

家长们,你的孩子有出现过心理问题吗?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