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路上起降战斗机,这绝对不是简单的炫技表演,而是一项切实有效且重要的战备做法,早在二战时期,高速公路的先行者,建设出全球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德国,便开创了这项似乎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实践。
那么什么才是"战备高速公路",又怎么实现战机起降?是不是随便找一条高速公路就可以起降了。别急,让我来一一解答你的疑惑。其实战备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严肃和战争气息,没错战备就是备战,当用准备应对战争的眼光,看待战备高速公路时,一切就变得很好理解了。
当一个国家面对战争时,特别是现代战争,那么对制空权的掌握就变得尤为重要,海湾战争中的美国便深谙此道,美军在仅仅数十天的空袭中,用数十万架次的飞机,总共向伊拉克投掷了近十万吨的各型弹药,就通过炸毁机场等设施,让伊拉克的空军战机集体趴窝。如果伊拉克有足够的战备高速公路,可能结果会有所不同,至少能够和美国空军较量一番,而不至于被按在地上摩擦。
所以建造战备高速公路,能够在战时将起到分散战机的作用,哪怕是机场被摧毁,也能够完成起降,执行作战任务,从而大大提高了空中力量的生存概率。也因此,打造一条符合军事需求的战备高速公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路面要能承受住战斗机几十吨重,到运输机、轰炸机几百吨重的压力,通常需要用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且厚度是普通高速公路的2倍,至少50厘米厚。
而且路面要保持足够的直线长度和宽度,保持笔直且没有起伏的最低限度,要达到2000米,否则难以起降重型战斗机。宽度一般来说双向8车道是最理想的状态,能够达到30米,对于各型战斗机的翼展来说足够了。但是像运20这样的大型运输机就面显不够了,所以除了路面宽度,一般对战备公路附近的环境要求是不能有高大的建筑,甚至广告牌等容易形成障碍的建筑物。至于路面的指示标志等设施,一定是以便于拆卸的方式安装。
如今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那么中国也应该拥有这样的战备高速公路,的确中国不仅有,还不止一条进行过实践检验。
------------
中国曾2次公开高速公路战机起降实验,中国的战备高速公路究竟有多牛,又都在哪里呢?
我国虽然建设发展高速公路的时间相对较晚,如今世界第一的头衔,也是靠着基建狂魔近些年的疯狂发力,但是中国在很早就注意到了战备高速公路的价值。最早进行战备起降的一次实验,要追溯到1989年,当时在沈大高速公路通车后,其中一段长2.8公里,足足50米宽的跑道,用来起降了歼7歼8等战斗机,和运7伊尔14等运输机,这一次的成功起降实验,标志着我国初步具备了使用战备高速公路的能力。
但是想要把高速公路真正变成“野战机场”,已经不是二战时期那种,拥有一块平整地面就可以的时代了。飞机的起降需要众多的相关配套,也就意味着需要有方便的后勤补给,以及飞机停放和维修保障的场所。但是高速公路的主要路段一般都在野外,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场所无非就是服务区。没错,我国目前公开在2014年展开的,第二次高速公路战机起降实验,所利用的郑民高速公路,就验证了服务区的能力。
这段战备高速公路位于华北平原,周边环境视野极度开阔,首先能够达到道路笔直的要求,战备跑道能够至少保持3600米的直线距离,虽然宽度只有双向四车道,但是中间的可移动式隔离带,随时都可以根据需要拆除。更重要的是其附近所依靠的服务区,是普通服务区的3倍以上,能够至少停放20架战斗机。此外,郑民高速公路的位置也很理想,它位于河南省,紧邻着多个大型军事机场,可以为这些机场的飞机提供备用起降地点。
而且此次实验的主要机型是苏27这样的重型先进战机,同时也试验了运输机和直升机的起降。这不仅意味着我国已经具备了使用战备高速公路的能力,而且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军事能力。
不过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公开只是一种国防策略,这些公开的战备高速公路只是冰山一角,中国肯定还有很多未公开的战备高速公路,那些才是国防安全更重要的设施,也是重要的国防机密,我们普通人还是不要打听的为好。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国家一定会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我们的空军都能够顺利地进行起降,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