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持续回暖、银行加速入局,腰部消费金融机构谋突围

2022-07-22   华道视界

原标题:融资持续回暖、银行加速入局,腰部消费金融机构谋突围

图片来源:网络

近期,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市场分化、重塑格局进程明显加速。

一方面,融资持续回暖,中原、马上、兴业等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频频通过ABS(资产证券化)、金融债、银团贷款等方式融资补血。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消费金融行业ABS发行规模52.38亿元,创近年来新高。

另一方面,腰部消费金融机构通过引入实力银行股东增强自身竞争力。今年3月,南京银行收购苏宁消费金融41%股权;5月,宁波银行成为华融消费金融第一大股东。

不仅要与传统金融机构较量,还面临一些互联网巨头的比拼,腰部消费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如何突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坚持合规经营,提高守住底线的风险经营能力;二要通过布局多元化的资金结构,不断压降融资成本;三要采用多渠道多手段多场景提高获客和活客的能力,提升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收益水平;此外,继续增强金融科技和数据要素应用双轮驱动创新的动力,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

消费金融融资回暖

今年二季度以来,随着全国上下消费刺激政策密集出炉,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激发国内消费潜力、改善民生的重要源动力,持牌消费金融行业ABS发行逐渐回暖。4月,兴业消费金融成功发行19.52亿元个人消费贷款ABS;6月,马上消费金融先后完成发行两单共25.2亿元银行间公募ABS。

7月19日,中原消费金融成功发行鼎柚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ABS),发行金额9.73亿元。据了解,这是中原消费金融首次通过发行ABS进行融资。“本次实现ABS发行的新突破,对于公司拓宽融资渠道、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具有积极意义。资金端的结构优化,让公司在更大的市场中为新市民、偏远地区民众提供更高效率、更有价值、更安全的消费金融服务,进而为支持乡村振兴与绿色金融贡献更大的力量。”中原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发行公告日期计,今年第二季度消费金融行业ABS发行规模为52.38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45.72亿元)增长14.56%,相比2020年同期(29.47亿元)增长77.74%。

欧阳日辉表示,开展信贷ABS项目,一方面有助于优化融资负债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信贷ABS产品,发行利率较同业借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更低,同时有助于提高投资人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认识程度和接受度,进而降低融资成本。

不止发行ABS,今年以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积极通过股东资金、同业拆借、金融债和银团贷款等方式融资,以支撑业务扩张。2月,小米消费金融募集6.8亿元银团贷款;3月,平安消费金融通过银团贷款募集资金6.75亿元;6月,海尔消费金融成功募集5.1亿元银团贷款……

欧阳日辉认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融资回暖,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规范发展。消费金融公司逐渐成为仅次于商业银行的第二大消费金融供给主体,对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消费金融机构经营大规模资本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一些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经过近几年的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驱动创新的能力越来越强,对长尾客户的风控能力大大提升。随着我国居民消费信贷需求逐步回升,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发行规模企稳回升。

腰部机构如何突围

实际上,消费金融ABS一度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宠儿”。早在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ABS发行规模已达210.44亿元。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监管部门对消费金融机构分类管控、窗口指导划定利率红线、部分线下场景被戴上“紧箍”,2020年起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下滑明显,融资需求同步降低。

据《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与2019年相比,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增速和贷款规模增速分别下降23.49%和26.16%。消费金融ABS的发行在2020年同步趋缓,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20年消费金融行业ABS发行规模锐减至108.65亿元,与2019年相比近乎腰斩。

不过,随着近期全国上下消费刺激政策密集出炉,消费金融融资持续回暖。《2022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放款规模达到20.2万亿元,余额规模达到5.8万亿元。

在头部机构频频通过ABS、金融债、银团贷款等方式融资补血时,二三梯队的公司则通过引入实力银行股东增强竞争力。今年3月,南京银行拟收购苏宁消费金融41%股权,进而获得苏宁消费金融的控股权;5月,宁波银行受让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欧阳日辉认为,未来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应该是以商业银行为主、非银类金融为辅的供给格局,消费金融公司将是仅次于商业银行的第二大消费金融供给主体。一家消费金融机构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有三点:从市场融入更低的资本,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控制经营成本和金融风险。

在未来竞争格局中,腰部机构如何顺利突围?“可通过布局多元化的资金结构,不断压降融资成本。”欧阳日辉建议,“还需要采用多渠道多手段多场景提高获客和活客的能力,提升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收益水平,提升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坚持合规经营,提高守住底线的风险经营能力;继续增强金融科技和数据要素应用双轮驱动创新的动力,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余继超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布局增量市场 汽车金融公司出实招促消费

互联网消费金融ABS有望回暖 美团、京东已发行多款消费贷ABS产品

大家都在看

新规观察:多家银行青睐线上信用卡业务

上半年银行信用卡业务调整汇总:疫情保障、账户管理、交易管控、息费调整等

央行:99%的银行业资产处在安全边界内

中信金控来了!中信银行等股权已划至旗下,将做强银证信保和资管五大领域

银保监会中层换防仍在继续:年内9大地方局迎新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