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弗兰茨》:触及精神隐痛的海外华文佳作

2024-01-17   骊歌声声慢

原标题:《我的弗兰茨》:触及精神隐痛的海外华文佳作

多数读者所熟悉的海外华文文学,大概是从《北京人在纽约》这部作品开始的。当海外华人作家踏上异国他乡,刚开始会将视点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自己身处异国,如何重新展开生活;二是身在他乡,对故土会有一种回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信息的发达便利,地域并不像曾经那般隔绝并出现了“地球村”的概念时,华文作家笔下书写新大陆的生活际遇逐渐减少,而是开始以中国视野去观察、书写他国的故事。旅德作家、翻译家海娆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我的弗兰茨》,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作家海娆在德国已生活二十余年,目睹身边的很多德国家庭,包括中国朋友与德国朋友共同组成的家庭,或多或少依然生活在“二战”创伤的阴影中。虽已过去多年,但伤痛依然存在。“二战”结束后,整个世界文学都曾在“战争”母题下,一次次回溯到沉重的历史当中,书写其带来的精神困境。《我的弗兰茨》选择了一种巧妙的处理方式,没有正面书写战争,而是从生活细节、人物情感入手。小说情节由中国文化的古老命题“他乡遇故知”开始,通过两位中国外嫁女在德国的相遇及随后的诸多日常生活场景一一展开。

这部作品中,海娆站在跨文化立场上不断游走,试图去同情并理解,对战争以及战争之于个体产生的影响,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德国汉学家顾彬在序言中评价这部由中国作家书写、触及德国人精神隐痛的小说,是一部“抢救记忆”的作品,“德国人也需要这种引人思索的深刻的小说”。

与此同时,作者在作品中把文化差异表现得异常生动,同时又极为深刻。文化差异不仅关乎悠久的民族传统,也有现实层面的原因,《我的弗兰茨》一书不是以概念式的方式呈现文化差异的主题,而是通过渗透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视角。

作者海娆先后毕业于西南大学中文系、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现旅居德国,是当下海外华语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曾出版长篇小说《远嫁》《台湾情人》《早安,重庆》等,荣获海内外多种文学奖项,另有译作《房间里的男人》《汉娜的重庆》《阿思密日记》等。

文图来源贵阳日报

编辑:

编审:郑文丰

签发:肖 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