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糖炒山楂
夹杂在网友“我的快乐没有了”、“最大的意难平应该是爱奇艺热度10745吧,还差9就成历史第一了”的感慨中,今晚,郭麒麟、宋轶领衔主演的古装轻喜剧《赘婿》迎来会员收官,风靡一个月的“赘婿热”宣告终结。虽然难免高开低走的质疑,但无可否认,《赘婿》仍是2021开年市场上首部剧集爆款。
《赘婿》与郭麒麟的互相成就和负担
这些声音和市场上《赘婿》的口碑走向基本一致,也再次说明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打破偏见为好内容买单,也会在质量下降时保持冷静,甚至是转身离开。某种程度来讲,《赘婿》的市场走向和IP改编、郭麒麟演技评价,是紧密绑定、成正关联的。
“前半部分还是挺像郭麒麟定制剧的,个人喜剧特色特别浓郁,现挂感觉挺多的”、“大型德云社相声连续剧专场”……作为德云男孩的耳洞和弓长张保持了看法上的一致。而两人之前也多多少少看过一些赘婿文,相比网文中的开挂人生、偏向于“阴冷”的性格设定,他们对于郭麒麟版的宁毅还是表达了一定的好感度。
耳洞并不是典型的原著粉,他是在知道影视化的消息之后才去看的原著,他给出的评价是“框架还在,但内容改编力度很大”。具体来讲就是,他对前半部分的喜剧化是表示认可的,认为剧中拼刀刀、苏宁毅购、“弹幕”等现代梗很好玩,问题就出在了后半部分的处理上,他认为郭麒麟的表演力不太够。——家国天下,反而是他对于原著中比较期待的部分,但目前来看只能是一个遗憾了。
“郭麒麟的表演有点弱,就是表情看着挺狠的,但是感觉不太够”,耳洞直言。这一点与小宇的评价基本一致,在他看来后半部分的人物形象缺乏亮点,角色感染力有限,甚至于偶尔还透露出一点相声味儿。“后半部分家国天下的人物塑造还是要下功夫”。
“不排斥流量,更偏爱喜剧”,男频IP的影视难题不止女性观众
“宁毅拥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智慧,以及突闪一现的暴戾,有血性有担当有智慧,充分展现了其在商业和军事上的才能。而且剧里面的每个人都不是工具人,他们有自己的信念理想,为生存、为理念、为世道坚持抗争。很多人死在抗争的路上,他们既平凡又伟大”。小宇痴迷于其中的人物塑造:严肃又搞笑。
事实上在采访中,弓长张提到最多的也是“不带脑子的看多好,不用搞那么严肃”,和工作中吐槽老板一样,追剧其实也是排解压力而已;耳洞也透露了近年来尤其喜欢这种带有搞笑元素的电视剧,他喜欢《庆余年》便是对其中的权谋感和喜剧感很满意——很显然当下的影视剧创作也找到了这一共性。
一个很显著的问题是,无论是男性观众还是女性观众,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喜剧爽感,很显然一部剧最终留给观众的印象其实还会丰满的人物、具有普世性的共鸣和思考。那么回到《赘婿》最初留给市场的问题“男频剧需要讨好女性观众吗”上,答案又将如何呢?
“我不排斥流量明星,主要还是内容改编的问题”,而他之所以能够接受《赘婿》,主要还是在于其在内容改编和表演上的自圆其说。同时在他看来,不用严格去界定所谓的男频剧和女频剧,主要就是内容要好看,不过他还是觉得“《赘婿》前期有点朝着《传闻中的陈芊芊》那个方向去了”。
美丽和沐沐作为女性观众,同样不属于男频剧的目标受众:美丽偏好剧情不弱智不玛丽苏的都市职场剧、历史剧,或者是甜宠加倍的爱情剧,最讨厌打折剧情幌子的玛丽苏恋爱;沐沐最近特别喜欢甜度超标的甜宠剧……不过最终她们还是入了《赘婿》的坑。
如果说以女性市场偏爱的流量明星去打破男频剧的圈层性,尚且停留在颜值经济上,《赘婿》《庆余年》所代表的在内容改编上下功夫,寻找与两性观众而不仅仅是男性观众更具有共鸣和普适性的话题和情感,捕捉不同观众所需要的东西,更具有可行性。当然不可否认《赘婿》在女性情感的处理上,仍然难免有一种拧巴感、甚至是一面讨好一面沦为工具人的矛盾感。
“上班已经那么累了,看个电视剧为什么还要想那么多”,在这个动辄被女权、男权等极端化舆论裹挟的市场上,小宇的话或许才是最普通观众的心声。而创作或许唯有跳出种种框架和窠臼,才能回归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