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 一份合格的答卷

2023-12-26   新民周刊

原标题: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 一份合格的答卷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 一份合格的答卷

黄宝妹是在用出版新书的形式,向毛主席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文|哲 俊

2023年上海书展期间,主会场活动有467场,不少新书的发布会和座谈会,都是在友谊会堂举办的。而有一本书,它的主人公和友谊会堂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友谊会堂是她初心的始发地,这在整个书展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这本书的名字叫《踏遍青山人未老》,书的主人公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黄宝妹。这本书用相当多的照片和史料,全面地反映了黄宝妹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执着追梦,成长为全国劳模的历程。

说起和友谊会堂的缘分,置身书展中的黄宝妹,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看着曾令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历史的画面,一幕幕场景,又从心底泛起,重新浮现在眼前。

1956年2月22日,毛主席在上海邀请各界代表性人士座谈,地点就在友谊会堂底层的咖啡厅。

那天下午,上完夜班的黄宝妹,还在家里熟睡。突然接到通知,让她赶快到中苏友好大厦(现上海展览中心)出席座谈会。她闻讯立即起身,急急忙忙地乘公共汽车,从杨浦赶到外滩,再转车到陕西北路。下车后连奔带跑地赶到友谊会堂,还是迟到了几分钟。

时任副市长刘述周同志在友谊会堂咖啡厅门口,不时地看着手表,正焦急地等着黄宝妹。见她急急忙忙地赶到了,连忙将她引进室内。

咖啡厅的大门刚一打开,黄宝妹就惊呆了,原来是毛主席正站在那里。这突然间的巨大变化,让她不知所措,甚至怀疑自己的眼睛,眼前这一切是不是真的?不会是做梦吧?她想:毛主席不是在北京吗?我明明在上海,怎么会到了北京呢?黄宝妹大脑突然一片空白。后来见毛主席伸出手来,黄宝妹立即跨前一步,和毛主席紧紧相握,一股暖流顿时流遍全身。

在小圆桌旁,陈毅市长向毛主席介绍说:“这是上海的劳动英雄黄宝妹。”毛主席见黄宝妹很拘谨,还站在那里,笑着对她说:“坐,坐,坐。”随后问她:“你做什么工作?”黄宝妹回答:“我是纺织细纱挡车工。”毛主席听到后说:“纺织工人很光荣。让全国人民有衣穿,责任很重大。”

后来的几十年间,黄宝妹牢记毛主席的话,放弃当干部,放弃当演员,坚持在生产第一线,为人民纺好纱织好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被授予了“七一勋章”。

也是在这次座谈会上,毛主席还亲切地问大家:“在座的有几位是工程师?有几位是大学毕业的?”黄宝妹等人回答:“我们都不是。”毛主席转身对陈毅等领导人说:“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搞工业化,工人没有高度文化不行啊。毛主席加重语气说,我们今后要选拔一批优秀工人当工程师,造就艺术家、作家、科学家;我们还要从工人中选拔一批优秀分子去读大学,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毛主席又勉励大家:”你们青年工人要好好学习。今天好好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更好地创造。”

在毛主席指示后,上海在第二年就选派了一批优秀工人到大学学习。1960年9月,上海选调了6位劳模进入大学学习,黄宝妹是唯一来自上海纺织系统的,入学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纺织工程系。黄宝妹知道自己基础知识差,只有笨鸟先飞,于是放弃休息放弃娱乐活动,甚至减少睡觉时间,连家务和儿子的教育也顾不上了,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她时常想起毛主席勉励他们的话,克服了无数个困难,学习不断取得进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考试,全班级来自全国的30人中,有11人被淘汰了,黄宝妹的成绩,除一门是3分,其他都是4分5分,得以继续攻读。留下来的19人中,18人是干部,只有她是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工人。经过3年寒窗苦读,终于拿到了毕业证书,由一个中学生成长为大学生了。她越学眼界越宽,越学越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在车间里,她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工作中,现场解决问题,领导和同事都说,黄宝妹学习回来后,能力强了,更加谦虚了。

在新书发布会现场,黄宝妹动情地说:“友谊会堂是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地方,当时只有25岁。毛主席对我的教导,我一直记了几十年,友谊会堂咖啡厅是我为人民纺好纱织好布初心的始发地;也是在这里,我得到了学习的机遇。我永远不会忘记这里,我要继续发光发热,做一个退而不休的老劳模。”

该书一位副主编满怀敬意地说,黄宝妹是在用出版新书的形式,向毛主席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本文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