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至,秋已深!北方部分地区最高温跌至12℃,周六再迎降温

2019-10-08   科技农场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今天是寒露节气,《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10月8日22时6分迎来“寒露”节气。

寒露是秋天的倒数第二个节气,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寒露寒露,代表着露水已经开始变寒,正式由白露的“秋凉”转为寒露的“秋寒”。

秋已深,气温骤降,注意添衣保暖

国庆小长假刚刚过去,最近的气温仿佛是一下子降下来的,国庆前穿短袖还嫌热,国庆后恨不得把棉衣都穿上。目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已经降到了20℃以下,黑龙江、内蒙、川藏高原等地区最高气温更是已经跌落到了12℃以下,部分地区甚至已经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降雪。

据了解,本次降温仅仅是开始,预计10-12日,又一轮较强冷空气将会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到本周末,北方各地将会再下一个台阶,再降4-6℃!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出现“寒”字的节气,也就正式意味着天气开始步入寒冷。“白露”是天气由炎热到凉爽的转折点,白露时节应该“身不露”,一面着凉;而到了“寒露”,则是天气由凉爽到寒冷的转折点,此时,更加耐寒的脚也要乖乖的藏起来了,从今天开始就别露脚踝啦。

寒露“三候”

相信之前有关注我们的朋友都知道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而这寒露同样有“三候”,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看一下。

一候鸿雁来宾:这寒露的第一候其实和白露时节差不多,讲的就是鸿雁等候鸟列队南迁,自白露时节起,各地候鸟的迁徙时间也都不尽相同,持续时间大概一个月。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这个就比较有意思,“雀”指的是小型候鸟,“大水”指的是海。寒露过后,由于大部分的“雀”已经迁徙走了,所以基本看不到了,而每年的额这个时候海边会出现很多的“蛤蜊”,而且蛤蜊贝壳的条纹和雀鸟很像,古人们便认为这蛤蜊是雀鸟变的。

三候菊有黄花:这个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到了寒露过后,各地的菊花酒开始陆续开放了,这也是为什么古人习惯用菊花来代表深秋的原因。

好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更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科技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