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烂片,评分逆袭,这部国产史诗大片让人吵翻天

2023-07-25     豆瓣电影

原标题:被骂烂片,评分逆袭,这部国产史诗大片让人吵翻天

本文作者:摇曳Flicker

首发公号:未来电影局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备受关注的电影暑期档拉开了神仙打架的序幕,其中就有一部被雪藏了六年的大片《封神》定档上映。

这部电影从开拍之初就赚足了话题,导演乌尔善,靠极其具有个人风格的志怪玄幻电影《画皮2》《寻龙诀》等确立了江湖地位。

演员阵容更是豪华庞大,童年男神费翔、喜剧巨星黄渤、老戏骨李雪健、许久未出山的夏雨、陈坤、袁泉……

集结了30多位明星,几乎堪称“有生之年”系列。

不仅如此,电影更是与《指环王》新西兰籍主创深度合作,在以明星为卖点的同时,更是打出了“对标《指环王》”打造属于中国的史诗IP的宏伟目标。

不过,这部从立项之初就话题与争议并存的“新史诗”电影,上映后呈现出了口碑两极分化的局面。

与此同时,影片的票房虽然在缓慢增长,但比起其巨大的投资却稍显杯水车薪。

这部影片到底质量如何?今天就让@摇曳Flicker 来聊聊。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导演: 乌尔善

编剧: 冉平 / 冉甲男 / 乌尔善 / 曹升

主演: 费翔 / 李雪健 / 黄渤 / 于适 / 陈牧驰 / 娜然 / 此沙 / 武亚凡 / 夏雨 / 袁泉

类型: 动作 / 战争 / 奇幻 / 古装上映日期: 2023-07-20(中国大陆)

片长: 148分钟

乌尔善的美学,仍然具有辨识度

比肩好莱坞的第一步,是在电影美术、视效与音乐方面的看齐,而这一点,《封神》第一部毫无争议地做到了。

乌尔善作为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的导演,总是可以赋予电影一种综合了cult片的猎奇与历史长河中云谲波诡的美。

在对于人物之美的建构上,尤其擅长给人赋予妖的感觉,给妖赋予人的性情。

无论是《画皮2》中楚楚可怜又充满危险的小唯,还是《寻龙诀》中浩瀚的大漠和光怪陆离的古城,都展现出了乌尔善独特的“玄幻国风”的电影风格与审美特质。

在《封神1》中,这位来自草原的导演,更是把多元风格杂烩的宏观美学。

血浆横飞可怖又刺激的暴力美学以及《聊斋》式人妖媾和的中式妖媚却不香艳的情欲美学运用到了极致。

先是在漫天大雪中,斩杀谋乱的北地苏护之子苏全孝,给观众一个“下马威”;

再让将镜头推向繁盛、宏伟却没有烟火气的朝歌城。

繁重华丽的特效建模透露出的,却是大厦将倾的悲哀质感。

塑造祭天台一场戏中,巨型大象、举行在建的祭台的巨物与被奴役的小小的底层人的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塑造出了震撼吸睛的奇观的同时,不用只言片语的台词描写就让纣王的残暴、奢靡形象跃然银幕之上。

而与此同时,导演对于巫觋文化的研究也充分展现出了对于这个遥远的朝代以及其遗落的文明的想象力。

而随后伯邑考吹笛,妲己一袭红衣在雨中或,疯癫或意乱情迷地翩翩起舞,纣王设宴作乐的场景,也堪称电影的“名场面”。

虽然在商朝出现横吹笛,是一个历史bug,但极具表现力和戏剧性的笛声反而使其在美学层面无伤大雅。

结合起对三人命运“上帝视角”的观感,徒然生出一种残酷的美。

可以看到,无论是对奇观的迷恋,对巨物的痴狂还是对于传奇的改写,都是为了塑造出“大片”应该具有的“史诗感”和宿命感特质。

可以说,至少在电影美学“取其精华”的层面,《封神》做到了。

在IMAX大屏和杜比音效的加持下,仍然是一场视听盛宴,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众星的表演,依然具有看点

30多位明星的表演,是卖点,同时也是在叙事上乏力的《封神》没有落入俗套或者彻底沦为烂片的最后一道防线。

62岁费翔褪去了“偶像”的光环后,用极致自律的身材管理和演技再次跨界,扛住了纣王殷寿这一个豪气与残暴并存的富有争议的“大男主”角色。

同黄渤、李雪健等老戏骨之间的对手戏也具有说服力,和妲己初见、共浴、赏舞的对手戏也颇具性张力。

蓄发并须的设计,俨然让当年的全民偶像变成了纣王本王。

姜子牙作为中国银幕上最经典也是最具有创作空间的角色之一。从曾经仙风道骨有靠谱的仙人形象,到修得驻颜之术的男偶像,再到具有韧性,也能面对个人困境的亲和形象,经历了十分丰富的流变。

在本作中,黄渤饰演的姜子牙自然被突破性地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喜剧色彩的老顽童形象。

在黄渤收放自如地表演中,这个老顽童的姜子牙不仅没有让人“出戏”,反而被赋予了一些低调有内涵的“扫地僧”特质。

其身上带有的片中不多的喜剧与黑色幽默色彩,也难得成为了本片节奏的调味剂。

与夏雨饰演的疯癫的申公豹,一起为商业电影赋予了卖座的突破点。

而对于商王太子殷郊,未来武王姬发,四方各侯质子以及妲己都大胆启用了新人演员。

而各个演员无论从外形还是角色精神方面都为相应的角色赋予了一定神韵与生命力。可以说全员演技在线。

《封神》难以“封神”的硬伤在这里

很遗憾的是,纵使有30亿万的班底,30位明星助阵,有好好拍一部中式大片的诚意,《封神》还是难以一片“封神”。

首当其冲的原因还是剧情。

乌尔善是一位非常擅长电影美学的导演,草原的人生经历让他的镜头更加具有广度和泰伦斯马利克般的辽阔感。

但他真的不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导演。

《封神》虽然是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极具认同感、延展性的IP与文化符号,但是又仿佛有“扑街魔咒”一般。

目前拍摄的直接以《封神榜》及其相关叙事命名的电影、电视剧中,只有1990年郭信玲拍摄,傅艺伟、蓝天野等人饰演的老版《封神榜》电视剧和2001年香港刘仕裕拍摄,陈浩民、温碧霞等人饰演的《封神榜》电视剧在豆瓣评分超过8分。

其他的《封神》作品,尤其是电影几乎一律扑街,甚至出现了2.8分、3.3分之类的超低评分。

2016年同样是巨星云集的许安版,李连杰、古天乐等举行加盟的《封神传奇》电影也是以3.0分的超低分惨淡收场。

究其原因,不是封神的故事讲不好,而是封神的故事太难讲。

作为典型的群像小说,封神故事中亦正亦邪的少说都有十几个人物,都十分具有辨识度。

所以如果想让这十几个人物立起来,十分考验故事的逻辑性,每一条线索的清晰度和辨识度。

而要在若干个“封神”事中做出新意,更需要透视到封神故事背后真正的内涵——

对权力的想象,对国族的认同,以及文明蜕变的脉络。

但是更多的封神故事依然将镜头对准了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性、暴力和血腥。

纣王和妲己的酒池肉林香艳、炮烙之刑的残暴,与此同时还有“天龙人”武王一族的“天降正义”又有仙人相助带来的爽感,几乎是屡试不爽的。

但同时又是隔靴搔痒的,在短时间的视觉快感之后只会剩下空虚。

但是在目前的《封神》的叙事中,可以看到导演努力地让视觉之美与叙事的深度并存。

对于纣王形象的修改——

将其从一维的“昏庸”上升到了一场“李尔王”式权力游戏的牺牲者,放大了其身为“君”的一面,但是叙事却陷入了混乱和魔改的深渊。

《封神》虽然具有时代特质式地打破了妲己“红颜祸水”式的刻板印象,将一切悲剧的根源归结为了追求权力过程中的异化。

但是在另一方面,父权制的思维与叙事核心却被重新建立。

对于“父亲”以及其背后男性话语体制的迷恋,在强烈男性凝视对于女性角色剩余价值的榨干和剥削,反而让姜王后潦草的出走与妲己无缘无由的独立,显得单薄并可笑。

对于父亲的狂热使得每一场戏的叙事走向好了崩坏,几乎每一个质子都经历了“怀疑爹”、“反抗爹”最后“成为爹”的潦草套路。

更是将《封神》的奇幻故事结构为了一盘散沙——

无法谈忠诚、无法谈正义、无法谈伦理、无法谈动机、更无法谈新意,空余口号式的权力依附。

而影片叙事体系中最为浪漫并且有亮点的“归家”,也仅仅在最后十分钟得以升华。

没有等待它升温,故事就已经结束了。

所以《封神》第一部犯了一个许多奇幻电影、史诗电影的序章最容易犯的错误——在美术上极尽华丽,在内容上言之无物。

《封神》虽然已经在技术上步入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指环王》的开头,却落入了《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的结尾中。

而《封神》系列采取了一次拍摄,分三次上映的思路,目前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已成定局。只能希望在后续的剪辑中调整出更清晰的主脑,更抓人的冲突,更鲜明的人物,更有逻辑的故事,让中国的奇幻神话IP真正立起来。

姬发、姜子牙、哪吒成为更加有血有肉的英雄,纣王、妲己也成为典型但并不刻板的富有魅力的反派,不负一众电影人筹拍3年、蛰伏6年打磨作品的精心。

疯狂玩梗,大胆讽刺,这爆款新片打五星都嫌低

比《消失的她》更猛,它才是真正的华语复仇爽片

2023年第一爽片来了,100分钟全是高潮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14aa6d7e37f47f39c8a8029a91fcf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