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 开创知识产权发展新局面

2023-11-15     唐山发布

原标题:高标准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 开创知识产权发展新局面

知识产权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自2022年8月,我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谋划、高标推进,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赋能唐山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工作机制更加优化

一是瞄准贡献更多“唐山经验”来谋划试点工作。对标试点城市创建要求,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从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服务等4个方面,前瞻性谋划实施16项重点工程,做到目标清、任务明、进度细、保障强,搭建了具有唐山特色的试点建设框架。

二是靶向健全更多“配套机制”来落地创建任务。市市场监管局、财政局、检察院、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聚焦企业所需、群众所盼,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制定了《服务业发展资金—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实施细则》《关于强化惩戒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工作的协作意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价值应用推动银行质押贷款扩面增量的引导激励措施》等一系列文件,通过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奖补机制、行政司法协同保护机制等,加速推动创建任务落地见效。

三是探索创新更多“宣传手段”来浓厚社会氛围。打造“线上+线下”宣传矩阵,通过云上看唐山人的知识产权博物馆,线上知识产权“有奖答题”等方式,以及知识产权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强化宣传的趣味性和群众参与感,全社会“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意识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企业创新创造、社会共建共治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创新引领,培育创造更加高质

一是实施“唐山造”商标品牌培优工程。围绕推动新型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品牌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商标申请和使用,推进驰名商标保护,提升商标知名度和美誉度。尤其支持优质企业开展商标海外布局,着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商标品牌。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有效注册商标3565件,总数达到77829件;共有中国驰名商标50件。

二是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帮扶,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合作,瞄准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民生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尤其支持高价值专利研发、产出,全市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数量780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14件,同比增长均为20.20%。143项专利获得2023年省专利资助130万元。

三是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持续实施地理标志“挖潜”“强基”“筑篱”专项计划,今年,“遵化磨盘柿”“遵化苹果”“遵化雪花梨”成功获批地理标志商标,全市地理标志商标累计达到4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累计达到9件,均位居全省第二。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和地理标志小镇创建,积极组织申报唐山骨质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四是实施高质量版权创新创造工程。通过组织参加版博会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展示形象、搭建交流发展平台,鼓励创造精品版权,重点扶持软件、工业和平面设计、出版、影视、原创音乐等版权密集型企业发展。2023年4月,我市23件漫画作品被省版权局认定为河北省首批优质版权作品,并入选“河北省优质版权资料库”。

三、促进转移转化,运用成效更加显著

一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扎实推进国家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加大奖补力度,促进从源头创新向产业化的深度转化。今年1至9月,全市专利转让达1399次,万人专利权转让次数达到1.82次以上,同比增长16.6%。第一批申报项目专利转化奖补资金465万元已落实到位,拨付进度位于全省前列。

二是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在重点产业领域谋划搭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畅通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高效转化的渠道。重点依托唐山机器人产业基地及唐山科技中心国家级孵化器,推进“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目前该项目成功列入2023年河北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重点项目,获得资金支持100万元。

三是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赋能工程。筛选一批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较高、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较强的行业骨干企业,实施梯次培育,打造具有知识产权综合竞争优势的国家级领军企业,示范引领全市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6家。

四是实施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工程。鼓励金融机构丰富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今年以来,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21.5亿元,位居全省首位。认真落实省专利保险、专利权质押贷款等相关扶持政策,全市申报省专利保险补助企业9家、省专利权质押贴息补助企业31家,预计可获得省级补助资金近800万元。

四、快速协同联动,保护能力更加突出

一是强化司法保护。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河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关于推进知识产权衔接司法保护工作的合作框架协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衔接机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持续完善。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建设,促进信息共享、诉调服务对接、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执行协作。2022年8月以来,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高新区人民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523件,结案430件,调撤率达88.84%。

二是强化跨区域保护。不断扩大跨区域保护范围,先后与秦皇岛市、景德镇市、淄博市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其中,以陶瓷产品为重点,与景德镇市探索构建了涵盖两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保护机制,建立了两地知识产权案件线索移送、协助调查执行、联合执法保护的“快车道”。截至目前,已向景德镇市市场监管局推送案源16件。

三是强化快速保护。借助区块链技术,依托唐山市知识产权证据管理中心,为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提供高效快捷的存证取证服务,实现了随时随地自助取证。截至目前,已为138起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提供存证取证服务1056条次。针对宠物笼具、陶瓷、钢锹等重点产业,建立案源直报机制,第一时间为企业立案调查和快速结案,今年已通过快保护机制处理案件134起。

四是强化专项整治。市场监管、公安及海关等部门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昆仑2023”、“龙腾行动2023”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知识产权各领域违法行为,起到了强力震慑作用。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166件、商标违法案件55件。组织开展软件正版化自检自查,目前全市办公软件、杀毒软件的正版率分别达94.5%、100%。

五、优化服务供给,创新环境更加优质

一是增强公共服务效能。持续丰富和拓展唐山市商标受理窗口“一件事情一次办”“365天不打烊”等品牌内涵,提供商标注册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一条龙服务、网上预审服务,打造知识产权服务“最前哨”。2023年,该受理窗口因工作实绩突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表扬并颁发证书,是河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受理窗口。依托服务机构和华北理工大学培训基地,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信息进企业促创新“百千万”服务普惠活动、“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等。目前已对接服务企业302家,集中培训1008人次,解答知识产权有关问题532件。

二是构建“1+N”云平台。以唐山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知识产权海外风险预警平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平台、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高端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等“N”个分平台为依托,构建了具备检索、咨询、预警、技术跟踪、存证取证等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字政务云平台。今年已提供海外风险预警和维权援助服务412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60万元。

三是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质量。在大力支持品牌培育机构发展的同时,不断规范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行为,扎实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核查处置,严格督促专利申请人或其代理机构撤回非正常申请,有效维护创新环境和市场秩序。今年以来,全市已撤回或视为撤回非正常专利申请626件,撤回率达95.87%,位居全省前列。

下步,我们将继续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工作部署,再鼓干劲、提速竞进,全力推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注入新的活力和驱动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03903f953403cbf7987aab1fef7b4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