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苏军就已经开始发展空降部队,二战中空降兵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作战优势,无论是小股部队的特种行动,还是大规模的战略空降。不过当时各国都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提升空降兵的重火力,以应对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化部队。
ASU-85空降自行反坦克炮
战后苏军开始研制空降自行反坦克炮,即ASU-57。该装备为重量仅3.35吨的轻量级装甲武器,顶部开放式战斗室,57神针改进而来的57毫米坦克炮。除了45千米的时速还算不错之外,它的火力和防护都无法满足军队的作战需求,因此只有245辆服役,仅仅服役约十年就开始被新型号替代,而替代者正是本文的主题ASU-85空降自行反坦克炮。
因为运输机技术的进步,空降战车的尺寸和重量设计冗余度增大,设计师可以更加大胆的加强自行火炮的防护和火力。
ASU-85空降自行反坦克炮
该车采用SU-85坦克歼击车类似的结构布局,使用一个6对负重轮的履带式底盘,为PT-76两栖坦克底盘改装而来,动力为155千瓦的YAMZ-206V型V型6缸柴油机,变速箱为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最大行驶速度45千米每小时,能越过1.1米高的垂直障碍物,或者2.8米的壕沟。虽然原型具有两栖功能,但是ASU-85只能涉过1.1米深的水域,无两栖能力。
自行反坦克炮的装甲也比ASU-57得到很大加强,相比于后者薄薄的铝合金板,它的正面装甲厚45毫米,并且有大角度倾斜,侧面也为小角度倾斜的13毫米装甲,顶部和后方为6毫米装甲。作为一款空降坦克,它的正面能够抵挡小口径机炮的打击,侧面也能抵御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伤害,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ASU-85空降自行反坦克炮
火炮是该武器的亮点,它采用一门D-70型85毫米反坦克炮,固定的战斗室无法旋转,火炮可以发射曳光穿甲弹、破片榴弹和烟幕弹等弹种,其中发射次口径曳光穿甲弹时,可在500米距离上击穿60°倾斜角的150毫米钢装甲,发射普通穿甲弹时在1000米时仍能击穿130毫米均质钢装甲,这种穿甲能力在应付无复合装甲的战后一代坦克时比较有效。
更重要的是,这门火炮在发射榴弹时,最大射程达到了15.65千米,对于缺少重武器的空降部队而言,它也能当成自行榴弹炮使用,提供宝贵的遮断火力。所以ASU-85不仅仅是自行反坦克炮,它也是轻型自行榴弹炮。
ASU-85空降自行反坦克炮
火炮的方向射界左右各12°,高低射界为-4°~15°,车内可携带40发弹药。火炮配有白光瞄准镜、全景瞄准镜以及红外夜视瞄准镜,采用红外模式时需要车头上两盏红外大灯提供照明。
ASU-85定型量产后很快较大规模的装备于苏军,然而当时苏联在空降武器方面发展迅速,很快就有BMD-1等更加优秀的型号出现,因此ASU-85也没有服役太久就退役了。
ASU-85空降自行反坦克炮
除了苏联装备,这款自行反坦克炮还被出口到几个其他国家,这些国家因为缺乏空降作战能力,基本都被当成轻型坦克或者坦克歼击车使用,与其设计初衷背道而驰,参与的几次实战中几乎没有值得称道的战绩,我军在自卫反击战中就曾击毁过一些。
ASU-85空降自行反坦克炮
目前这种老爷级武器仍在越南服役,隔三岔五还有它的实弹演习新闻出现在网络,不过在这个便携式反坦克武器普及的今天,它的存在还有多大价值是一个问号,保存状况也同样值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