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奇石千姿百态,形象逼真,仙桃石、寿龟石、夫妻蹊跷石、旋转石,有的像狗、像狮子、大象......洞穴奇特,蛇岳洞、九十九洞、摩云洞、齐云洞、弥勒洞,大的容数榻,小者蹲数人,洞中有洞,洞洞相通,玄妙神奇,如临仙境......
九仙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让这里充满神秘,险峻的山势蔚为壮观,自古有“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之称,是福建省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这里也是历代闽南旅游胜地和佛教活动的重要景区之一。
九仙山佛教文化的代表就是一尊雕刻于唐代的弥勒佛,是九仙山最著名的人文景观。这尊弥勒佛雕刻于唐代开元丙辰年(公元716年),是当时九仙山的开山高僧邹比坐化前雕刻而成,弥勒佛雕像高两米七,宽三米一,周长八米九,雕刻技艺精湛,神态栩栩如生,将弥勒佛憨厚可爱的形象完美展现,一千多年来是九仙山的镇山之宝。
除了唐代弥勒佛,九仙山的历代石雕造像和摩崖石刻等遗迹遍布整个景区,元代的戴冠观音造像形象传神。元、明、清时期五十多处摩崖书法石刻和诗词石刻都为九仙山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底蕴。遗憾的是很有历史感的一处文化古迹孙膑读书阁等景点在2014年毁于火灾。
九仙山山顶东侧有一处奇特的岩石,名为灵鹫岩,这里海拔一千五百三十八米,巨大的岩石形似一只秃鹫昂首向天,耸立于群山之巅,因此得名灵鹫岩。这里的古寺灵鹫岩寺和弥勒佛同时建造,寺庙的墙和柱都是石砌而成,寺内雕刻有释迦牟尼等十五尊佛像。
古寺在明代万历年间重修了柱础,新建山门石坊,当时的德化知县杨文正题写了“一方净土”的匾额,另一面“胜迹维新”为永春知县夏忠所书。主殿两侧分别悬挂着几幅牌匾,为明代大学士张瑞图、状元学士庄际昌、进士户部主事郑沛等人题写。明清时期,灵鹫岩寺是福建最重要的佛教活动中心之一。
永安岩也是一处唐代开元年间的古迹,位于九仙山以南,这里是九仙山高僧邹比垦种荇菜的地方,因此也叫荇菜岩。明代天顺年间,青年儒士史云济在此出家修行,法号妙应。天顺八年,史氏在荇菜涅莰化前曾嘱咐徒弟:“吾大劫未尽,化后悬我骸于大椿杪,六十年后则永安于此。”于是,徒弟遵医嘱,筹建岩字,取名“永安岩”。